公交车燃烧事件引发的教学

来源 :广东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rld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都公交车燃烧的事件震惊了国人,人们从此对公交车多了一分恐惧。校园里也议论纷纷,那段时间,教师、学生都极为关注公交车燃烧事件。
  为了及时、有效地利用社会热点,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紧扣社会的脉搏与气息。我把成都公交车燃烧的事件请进课堂,目的是使我们的学生在关注社会焦点的同时学到学科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
  于是,我上网查资料,下载公交车燃烧的现场视频。课堂上我先播放视频给学生看,学生有的边看边流泪,有的边看边扼首惋惜,有的边看边说,里面的人为什么不砸窗啊?
  “生死关头怎么能想到那么多啊。”
  “找不到安全锤怎么砸啊?”
  “用高跟鞋啊。”
  “可以用手机啊。”
  ……
  待学生一阵议论后,我看时机已到,就在黑板上板书:窗子破碎需要什么条件?及时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到复习压强的知识上来。
  “需要用力。”有学生说。
  “用力就可以了吗?用手行不行,用脚行不行?”我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
  “用接触面小的硬东西用力敲,比如锤子、高跟鞋。”学生受启发了。
  “为什么呢?”我接着问。
  “因为施力的大小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窗子就容易破碎。”学生的思维终于步入正轨。
  至此,学生已经学会了用学科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了。于是我就让学生阅读课本,自己复习有关于压强的知识,并让学生课后找找有关于压强实际应用的例子。
  类似的还有杭州飚车案,我们可以将其引用到速度和位移的教学中来等。
  社会上每天都会有新鲜的事件发生,教师不要老是在守着文本、教材,而应该多打开一扇观察社会的窗口,多思考事件的细节跟学科的联系,并引入到课堂上来,那么你的课堂就永远都新鲜、“时尚”,学生也会更乐于接受学科的知识。
其他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是一门语言的艺术.每一堂课,都是我和孩子们一起缔造这门艺术的过程,我们一起教着、学着、快乐着--我的教学宗旨是让孩子“快乐学英语,学英语快乐,学快乐英语”
学生在学校学习固然重要,但是让学生学会做人更重要,我认为作为教师,首先要教会学生做人,然后再去教学生如何做学问.学会做人,到底教学生做什么样的“人”?
当下,在新课改大环境下,教育部门对学生道德意识的构建的着重度增加.在小学授课中,相关教职人员应当还原学生主体性,增加对学生的尊重度.在小学阶段,相关教职人员应当采用科
在当前的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获得的实验资源在数量、质量、 深度、广度以及创新性等方面皆存在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学生在家动手少:初中生上世纪90年代初出生,大多家境富裕,较少接触生产、手工和家务,缺乏动手体验;②学生在校动手少:学生读书做题多,获取理性资源富余,但观察实验和综合实践较少,感性资源缺乏;③新课程改革后,物理实验教学资源的丰富和创新还需要一定时间.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学生实验探究能力的提升.
有这样一句话:“不是聪明的学生常受表扬,而是表扬会使学生更聪明.”的确,老师及时而适度的表扬往往是促进学生转变和前进的催化剂,它会使学生尽力将事情做得更好,更重要的是
被人欣赏是每个人的愿望,无论是大人或小孩都喜欢被别人欣赏.被人欣赏可以成为一个人前进的动力,自信的源泉.作为教师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满爱心,用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每一个学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动力.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
素质教育,德育先行,讲文明、懂礼貌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一言一行,基本上都是学校、家庭合作教育的结果.我们应教育小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要
我到一所学校听了节情趣作文课,发现“别开生面”得十分另类:班级事先组织了一件实践活动——“饲养”水珠娃娃,就是让学生人人购买一种特殊的塑料球浸泡在水中,让其随着时间流逝而膨胀、分裂,渐渐变成为一个更大的胶体状物,甚至还会衍生出一两颗小的球状物。目的在于通过对这类生长、繁殖现象的观察,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培植其对生命的爱心。  课后,本人对这种做法大有感慨。其一,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
校长是学校管理的重心人物,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校长应该是:德才兼备,有热情的服务态度,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校长要公平公正对待每个人,要有人文关怀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