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Flash软件制作

来源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省编教材初二上册Flash综合实践部分。《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要求中小学生“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程序设计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将编程思维渗透其中。本节课以学生喜欢的拼图游戏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通过程序设计来制作自己的拼图游戏作品,重在让学生体验编程过程,引起学生学习编程的兴趣。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生首次接触AS动作脚本语言,相比之前学习的简单逐帧、补间动画,高级引导层、遮罩动画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增加了动画制作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挑战欲,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初步编程意识与思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用Flash制作拼图游戏的基本方法,运用直线、铅笔工具对图像进行分割处理,了解AS动作脚本语言、行为面板的操作,学会鼠标拖动动作代码的设置。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并结合自主学习课件掌握图片分割处理的基本方法;让学生在玩游戏的感受中理解鼠标所执行的行为,同时观看微课掌握鼠标拖动动作代码的设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借助Learn site平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编程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图像分割处理;掌握鼠标拖动动作代码设置。
  难点:学会用Flash软件制作拼图游戏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展示《拼图游戏》,请学生来挑战游戏,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由一个游戏玩家变成一个游戏设计者的兴趣。通过学生挑战游戏,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制作拼图游戏的要素构成,学生通过思考得出制作拼图游戏的主要操作——图片分割,鼠标拖动动作代码的设置。
  设计意图:课程导入以学生最喜爱的游戏——拼图入手,让学生在玩耍的快乐中感受游戏的要素构成,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分析用Flash软件制作拼图游戏的重要步骤为图片分割、鼠标拖动动作代码设置后,顺利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向学生展示制作素材的图片,内容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询问学生:你游览过祖国的哪些名胜古迹?最喜欢的地方是哪里?并说一说为什么。
  学生思考后进行回答,教师给予一定评价。
  设计意图:在制作素材的选取上,选择了美丽的祖国。巍峨雄壮的万里长城、高耸入云的东方明珠、如诗如画的杭州西湖……无一不给我们带来视觉的震撼,激发学生浓烈的爱国情怀。
  环节二:新课讲授,明确思路
  教师讲解图片分割的基本方法:将图块分离,运用直线工具绘制分割线,将图块依次移到空白处并转换成为元件,删除分割线。讲解后,学生自行下载Learn site平台上的学习课件,查缺补漏。
  学生根据教师讲解,结合学习课件完成任务一:选取《美丽的祖国》素材,用三条直线将素材文件中的图片进行分割。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及时向教师求助,寻求解决方法。
  教师指出学生在图片分割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如图片没有被分离、忘记将图块转换成元件等,最后由学生总结图片分割操作步骤,教师用板书呈现。
  设计意图: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实现图片分割时首先由教师讲解操作步骤,随后学生根据Learn site平台上的学习课件进行查缺补漏,并完成任务一。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及时给以指导,总结操作步骤,提炼知识点,使学生顺利地掌握教学重点。
  环节三:化繁为简,巧用微课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想一想,玩游戏时你是如何通过鼠标点击控制图块移动的?学生根据玩游戏时的亲身感受得出结论:按下鼠标时,开始拖动影片剪辑;释放鼠标时,停止拖动影片剪辑。
  教师介绍AS动作脚本语言:AS代码是Action Script的缩写,即动作脚本语言,主要用于Flash复杂动画的控制。
  教师讲解设置鼠标拖动代码时用到的代码及其含义:
  on (press){——当发生按下鼠标事件时执行动作。
  Start drag(this);}——在某影片剪辑上开始拖动动作。
  on (release){——当发生鼠标释放事件时执行动作。
  Stop drag();}——停止当前拖动动作。
  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状态及时提出问题:同学们都觉得编写代码有难度,那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可以借助行为面板,行为是预先编写的“动作脚本”,它可以将动作脚本的强大功能添加到Flash文档中,而不必自己创建动作脚本代码。
  学生自行下载Learn site平台上的“鼠标行为”微课,并引出任务二:根据微视频中的讲解,结合学生自主学习任务单,为所有分割成图块的影片剪辑元件设置鼠标拖动动作,并查看代码所在位置。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后演示操作步骤并归纳注意事项,同时教师总结设置鼠标行为的基本操作,引导学生在Learn site平台上进行讨论:为每个图块设置相同行为很麻烦,有没有更简单的操作方法?学生将找到的新方法运用到制作中,即可以在动作面板中找到代码,执行复制粘贴的操作。
  设计意图:AS动作脚本语言对首次接触编程语言的初中生而言有一定的难度,为了促进课堂生成,增强学生的成就感,引出了行为面板的概念。学生根据玩游戏时的亲身感受来设置“鼠标行为”,但设置过程细致、烦琐,因此我将它录制成微课的形式,学生结合自主学习任务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反复观看,自主掌握学习进度。同时引出任务二,学生学习后小组讨论归纳注意事项,独立演示操作步骤,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环节四:自主探索,完善作品
  教师展示中国地图图片,提出问题:如果想将“中国地图”按照省份进行分割,使用直线工具可以实现吗?用其他工具怎么实现?
  学生在Learn site平台上进行讨论,得出要用曲线进行分割的结论。在探索尝试后,请找到曲线分割方法的学生介绍铅笔工具分割图片的方法。最后,让学生尝试用铅笔工具对之前作品中的图块进行曲线分割,并将作品完善后上传到平台,小组在Learn site平台上投票评选出组内制作最好的作品,然后在小组间进行挑战。
  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学生知道用直线工具分割图片的基础上,教师放手课堂,让学生自主探究如何实现曲线分割。最后让学生完善作品,小组在Learn site平台上投票评选出组内最佳作品,进行组间挑战,在强烈的好胜心、活跃的课堂气氛带动下,学生都能快速掌握所学,形成完整作品,突破教学难点。
  环节五:课外延伸,总结提高
  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如果想将游戏做得更具可玩性,还可以为它添加哪些功能?比如,每次开始游戏时,图块所在的位置都是不固定的(图块的随机排放);当松开鼠标将图块放置在离正确拼图部位很近的位置时,图块可以自动吸附到正确位置处(图块的自动吸附);限定游戏的时间(计时器);等等。
  设计意图:结合启发式教学法提醒学生,如果想将拼图游戏做得更复杂一些,还可以添加一些内容,如图块随机排放、图块自动吸附、计时器等功能。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巩固所学,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生喜爱的拼图游戏作为教学主线,选取祖国名胜古迹的照片为素材,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怀;运用微课教学手段,结合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创设了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通过任务的层层递进,帮助学生认识、理解進而应用AS动作脚本语言。学生整体完成情况较好,通过学科特有的Learn site学习平台,学生可以及时下载学习资源、提交作业、在线讨论、做好反馈;对教师而言,可以看到学生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进度。
  在授课过程中发现了以下几点问题:对学生的学情分析不够细致,不够了解学生对Flash软件制作的掌握程度;前期让学生进行“图片分割”时占用的时间较多,导致学生在后期实现曲线分割时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尝试;学生对设置鼠标拖动代码的操作过程均已熟练掌握,但课堂上并没有检测学生对代码的含义是否真正理解。
其他文献
摘要: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是在数字化校园建设的进程中,为实现教学资源数字化而提出的一个数字化标本软件平台,软件的开发旨在使植物标本能够数字化展示、共享和管理。本文就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开发的理念、思路、过程和相关技术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植物;数字标本;实验室;开发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6)18-0062-03  ● 引言  植物数字
创新整合点  本课教学设计,我们立足课堂,巧借信息技术,在整合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实效,将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英语教学活动方式巧妙结合,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想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实效。  任务一:问  问,即问题。学生习得语言和知识的过程本质上是产生问题到解决问题,再到产生新的问题这样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看,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核心。对教师而言,问是设置问题,
● 问题的提出  电子书包是整合了电子课本阅读器、虚拟学具,以及连通无缝学习服务的个人学习环境。[1]国内关于电子书包的研究,主要体现在电子书包的应用研究上,主要是指通过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或者基于不同理论基础总结教学模式或者策略的研究。在国外,电子书包应用研究主要侧重于跟踪调查研究、应用效果的评价研究等。根据现有研究结果,一方面,部分教师和家长认为电子书包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另
源起  迷思,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语,它的意义,远不止于字面上的“迷惑的思考”,据说它来源于希腊语单词Μ?θο?(mythos),是英语单词Myth的音译,大致是指与现实事物有所对应,能带给人思索,但却未必有答案的神话、传说和虚构的故事。列维-斯特劳斯认为,人们遇到没有办法完全解决的矛盾时,就会编造出一些故事来作为“迷思”。似乎有这样一种感觉,创造这些迷思,其意图不是为那些矛盾找出解决方案,而是为了
摘要:本文阐述了在农村薄弱地区开展“课内翻转”教学中,微课的创新应用,并通过具体的案例总结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开展“课内翻转”教学模式的一般教学流程及应用中的反思。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微课;课内翻转;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4-2117(2017)11-0035-03  ● 问题的提出  翻转课堂是一个从国外引进的概念,自引入后,关于翻转课堂的实践研
从2012年春翻转课堂在国内传播至今,虽经2015年“冷思考”的严重责难,但翻转课堂居然经久不衰,继续大踏步地向前推进,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进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这是什么原因?我以为:本土创新使然。  从第四届翻转课堂本土创新暨微课程教学法教学观摩会开课数据来看,观摩课分为“创造经典”“挑战经典”和“学校推荐”三个系列,开课103节,形成“百科示范,协同创新”的良好态势。其中信息技术、美术、
自可汗式的教学视频传入我国以来,教育技术工作者和中小学教师把可汗式的视频与广东佛山胡铁生老师提出的“微课”概念关联起来,形成大众“微课”理解——微型教学视频,成为教师热衷开发的对象。  这一开发热情延续了十多年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资源建设的做法,从供应角度开发资源,要求教师使用。尽管开发了海量资源,但一线教师仍然感到资源匮乏。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那是因为,教学工作是个性化的,同样的内容,同样的问
摘要:随着无线网络通信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智能手机和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这些新设备的运用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同时也改变了当代的教学模式。教育移动APP的广泛使用创设了新型的教学模式,它不仅丰富了现有的教育模式,还为信息化时代的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注入生机与活力。本文提出,基于教育移动APP应用程序的学习,不仅可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地位,而且
STEM环境重构的必要性  STEM教育是整合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与数学(mathematics)学科教育的新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项目学习、问题解决为导向的集成教学应用,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决综合问题的技能、协作学习的能力、迁移能力及创新能力。STEM教育作为国外引进的教育理念和机制,在国内十来年的发展过程中,虽然涌现出了很多优秀
摘要: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加速了学校从数字校园到智慧校园的发展进程。本文以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为例,阐述了四“智”理念下的智慧校园建设与创客教育实践:建设专用和泛在的智慧空间,营造由点到面的“智”场;以课程、社团和平台支持创客活动,打磨多域融合的“智”造;推进智慧课堂、数字资源与日常教学深度融合,以大数据助推“智”学;建构智慧管理模块和师生创客档案,通过云端互通提效“智”理。  关键词:智慧校园;创客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