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学生课堂注意力 实现高效教学

来源 :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tmj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与他们的课堂效率是成正比的,当学生在课堂上专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时,他们的所得自然更广博、更深入。但是,由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较低,很难做到让他们百分之百地投入进来。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提升学生的注意力,力求使学生的课堂效率最大化,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加强课堂的趣味性
  当学生对所学的内容不太感兴趣时,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境的创设,用故事化、形象化的学习材料来吊起学生的胃口,将他们的注意力牵引到课堂上来,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三年级下册“认识分数”的教学中,笔者首先创设了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猴子分桃。故事是这样的:猴妈妈给小猴子们带回来一袋桃子,小猴子们饿极了,眼巴巴地望着袋子,都在猜想袋子里有多少只桃子。这时候,妈妈说话了“我要考考你们,回答出问题才有桃子吃,你们弟兄四个来平均分这袋桃子,你能用一个数表示出来能分得的桃子吗?”听了问题之后,学生们跃跃欲试,有的提出可以猜一下袋子中有多少个桃子,如果正好有4个桃子,那么每只小猴正好分得一个桃子,如果有8个桃子 ,那么每只小猴就分得两个。还有的提出不同的意见,认为袋子中的桃子不一定正好是4的倍数,“假如袋子中有5个桃子呢?”这样学生关注的焦点就集中到怎样来分桃子上,经过小组交流和全班讨论,学生最终形成了统一意见:不管袋子中的桃子有多少个,因为小猴子有4只,所以需要将这些桃子平均分成4份,每只小猴子分得其中的1份,可以说分得了桃子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个四分之一不是小猴子具体可以分到的桃子的数量,而是每只猴子分得的桃子和桃子总数之间的关系。
  在面对这个问题的时候,学生的发言是踊跃的,因为在情境中学生有自己的猜想,有自己的观点,所以他们急于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而将不同学生的意见收集起来之后,学生的认识越来越深刻,由最初猜想袋子中桃子的个数是4的倍数到跳出这样的整数思维,学生的认识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实践证明,学生面对感兴趣的问题时注意力能更持久地保持住,这也成为我们的教学可作努力的方向之一,教学中我们要给学生呈现丰富的材料,辅以多样的形式,满足学生的“胃口”。
  增强课堂的活动性
  科学研究表明:多感官參与的活动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接受能力。其实质正是学生的注意力会在这样的多感官相互作用下有效地保持住,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不要总是让学生处于认真听讲的状态中,而是要加强课堂的活动性,让学生动手操作,合作交流,阐述算理,或者加入到游戏和竞赛中,如此多样化的活动会让学生更持久地保持注意。
  例如,在“9的乘法口诀”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对口诀有更深刻的记忆,我安排了很多教学环节,首先让学生面对自己编写的乘法口诀,找一找有哪些规律,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之后再请学生尝试背诵这些乘法口诀,在背诵的时候,电脑课件上随机开放不同颜色的花,出现红色的花要求学生从“一九得九”开始背,出现黄色的花就请学生从“九九八十一”开始倒着背,虽然有些学生在这个环节中有一定的困难,但是所有的学生跟着他们的节奏重复了几遍之后,普遍熟悉了9的乘法口诀。在这样的基础上,笔者再给学生介绍一个关于9的乘法口诀的手指操,让学生在手、眼、脑互动的情况下再次强化记忆,效果就更加显著。等到运用这些口诀来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时,学生已经耳熟能详了。
  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历经了不同环节的锻炼,手、眼、脑、口等多器官都参与到其中,这样的多样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让他们专注于乘法口诀的记忆,起到了应有的效果。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得到一定的启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是至关重要的。
  提升教师的干预度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教学中也要起到应有的作用,在课堂上我们要注意学生的学习状态,当学生整体疲劳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段来调节一下,当个别学生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时,我们要及时提醒学生,有时候这样的提醒可以科学一些,艺术一些。
  比如,在课堂提问的时候,我们有多种方式来强化学生的注意,一种是“开火车”式的问答,在学生顺次答题的时候教师可以“玩”起来,随时要求学生转个弯,掉个头,这样学生不但感觉到新奇有趣,而且无时无刻都要注意力集中。另一种是个别提问,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提问那些精力不够集中的学生,及时将他们拉回学习的轨道,有时候哪怕是在提问的时候顿一顿、停一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准确到位的课堂评价也是重要的干预手段之一,在学生表现突出的时候及时送上赞美,在学生不够专注的时候适当地点拨一下孩子,这样也会提升学生的有意注意。
  在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尚不成熟的小学阶段,我们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注重合理的引导学生,提升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以此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达成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三星小学)
其他文献
全国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现场推进交流会在四川省宜宾市翠屏区举行。据悉,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让广大农村学生享受公平优质的艺术教育,教育部从2013年开始在全国31个省(区、市)的126个县(区、市、旗)组织开展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实验县工作。各实验县积极开展教育综合改革,农村学校艺术教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据了解,在推进美育教学的改革创新过程中,各地实验县实行有机融入,丰富艺术教育内涵。一是,融入地
拓展训练的锻炼价值,在于培养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拓展训练游戏,具有理念的开拓创新、形式的灵活多变、目标的容易达成等特性。目前,企业管理者、公司职员、公务员等人群是拓展训练的主要参与者,而中小学生参加的机会很少。笔者认为,将拓展训练中的游戏运用于体育教学中,不仅能补充和延伸体育教学的内容与功能,符合新课标的理念;而且能使体育课程更加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体能、心理素质、团队协作能
2004年11月3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欧洲联盟欧洲委员会驻华代表团在京联合召开了"中国-欧盟能源/环境项目正式启动实施暨中欧能源政策与田拷续发展研讨会",隆重宣布"中国
阅读对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强化语文实践计划的一个重要理念“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这一观点也越来越被人们认同。针对这一现状,笔者所在的课题组把如何在课内指导学生有效进行课外阅读的研究作为课题进行探索和实践。经过近两年的实践,学生们不仅沉浸在读书的乐趣中,而且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可以这样说,课题实验使阅读教学“落雪无痕,流水无声”。  激发阅读兴趣  要想让学生喜欢阅读,就要让他们对阅读感兴趣。因
教育均衡是学校管理者应认真思考的一个课题,它应该是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当前,对广大中小学而言,中心校和村校发展基本是不均衡的,有的把村校当成中心校的附属品,在人财物方面不能有效保障,制约了村校的发展。学校为了破解村校均衡发展的难题,制定了中心校和村校同步发展目标,落实了一些措施,取得了一定成效。  注重政策引领,落实教育均衡 
实行课改之后的小学数学课堂是精彩的。课改后的课堂充满了情趣,展示了学生的灵性,提高了效率。反思这些高效课堂,发现了一些共性的因素,本文结合一些著名数学教师执教的案例,谈一谈灵动课堂是如何开展的。  灵动来源于理解  灵动课堂首先需要一个基础,如果没有一个扎实的基础,那么追求所谓的灵动只能变成一种“躁动”。学习不是无本之源,一切巧妙的运用均建立在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掌握、领悟、感悟之上,可以说没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