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怨不逢年

来源 :书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zjh2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罢唐德刚的长篇小说《战争与爱情》,我感觉自己做了一个悠长的梦。我仿佛见证了近百年前的血与火、生与死、喜与哀,那是我不曾经历的,但这些事迹却从未远离,它写在了我们民族的历史中。对我来说,这本书唤醒了一段尘封的记忆——它被反复以知识的形式灌输到我们的脑海中,深藏在我们的意识之下,成为潜流。直到读毕,板结的历史才终于鲜活起来。
  此书乃以小人物的视角,叙述近代中国几十年的沧桑与苦难。不同于一般小说叙述方式的是,作者的视角并不完全专注于其中的男、女主角,而是时常转换,游刃有余。或以他人谈论、自述的方式,或以说书式的口吻,将书中众多人物的社会背景、阶级状况以及在那样一个充满血泪与辛酸的年代中的遭遇、行为描写得透彻淋漓。这本书中的每一个角色,都兼“演员”与“观众”的双重身份。他们既是参与者,也是旁观者,他们历经曲折,悲喜交加,又为其他人或是嗟叹,或是喝彩。这种特殊处理,使得《战争与爱情》形成了一个与其他小说迥异的熙攘世界。其中每一个角色的真实感不仅来自读者对其性格、行为的感性观照,更来自于读者以理性寻找脉络,追溯缘由。而要塑造这样一个世界,也仅有如唐德刚这般文史结合而又不失幽默的大家方可做到。
  人世是鲜活的,文学作品的魅力不仅在其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更在于读者可在其中代入他人,如梦如幻。因此,一本小说若是成为文学的讲义或是道德的说教,则自然失去了文学本真的魅力。唐德刚的天才,不仅在其以贴切的语言与自身的幽默将冷冰冰的史料和书中角色、事件结合在了一起,更在于其将“口述历史”的作业方式导入小说创作,让事件在不同的时间与方向上演绎,让人物形象在多重视角的叙述中立体、丰满。对于这些故事丰富的人物,他总带有一种温情的、幽默的态度,这种幽默并非嘲笑,而是一个阅世甚深的长者对于其笔下各色人物的温柔。如他在写男主角林文孙和女主角叶维莹的爱情时,总会以说书人的腔调对他们进行调侃,但这种调侃是出于对他们真挚情感的赞赏与怜惜,对那个纷乱世道活活拆散这对苦命鸳鸯的叹息与悲鸣。也正是这种调笑,让我们能够深感书中的人与事是真实的——林文孙和叶维莹仿佛就是唐德刚的老友或晚辈,甚至唐氏就是林文孙。他只是向读者们慢慢聊起他们或者自己,语气中带着回忆与敬重。而回忆的语调与手法,正是构成此书人物形象亦正亦谐、亦庄亦谑的重要因素。
  《战争与爱情》是以倒叙为主,林文孙教授海归返乡,巧遇其初恋情人叶维莹,从而转入回忆,叙述他们分别之后各自的际遇。林文孙得知其他人结局后,回到宾馆,梦到他与叶维莹相知、相恋再到订婚直至二者被拆散,方被惊醒。这种倒叙的方式,使得全书充满了张力,这是时间丰盈、故事流转的业力。当我们在上半部《往事知多少》得知各色人物的经历与结局时,再看下半部《昨夜梦魂中》他们粉墨登场,岂不会有人生如梦、世事沧桑的烂柯人之感。就如其中的“烟扫帚”张三,他在上半部份的战乱中作为狗头军师,怂恿其他的民夫、脚夫们造反、独立,最后却死在日本人的机枪之下,令人唏嘘。而当他又出现在下半部、对着新娘叶维莹指指点点、讨好卖乖时,竟让人如重逢老友,又惊又喜;又如推鸡公车的老票李连发,他被张三怂恿,占山为王,在一次嫖娼中遇见真爱,本想着与新妇一起归隐山林,最后却在保护部队撤退时牺牲。而当见着他在林文孙的订婚宴上跟着一起起哄、调笑时,想起他老實的性格与悲剧的命运,五味杂陈之感便油然而生。这种鲜明的对比,除让人在跌宕起伏的情节中如痴如醉,更让人在残酷的情景下,感受到战争之下万事不由人的惊慌,以及小人物在战争这漩涡中的挣扎与无助。
  作为著名历史学家的唐德刚,其文学作品除《战争与爱情》以外,还有一本短篇集子《五十年代的尘埃》,其写的是五十年代海外华侨在异国的酸甜苦辣,如同扬起的埃尘,孤独而多彩。而相比之下,《战争与爱情》的故事更像是扎根在我们祖国的大地上,在风吹雨打中野蛮生长。前者是情随事迁里的追怀叙事,而后者是唐氏在孤独中激发的故国感念。这些文学作品虽是业余遣兴之笔,却绝不输真正的小说作家用力深思之作。
  战争与爱情是人类历史中两大母题。它们以不同的面貌出现在历史的各个时期,改变人世的命运。唐德刚用他的巧笔,以尘封的爱情拉开了战争的回忆,又在恩怨纷扰的战事中取回当时甘甜而虚幻的初恋,爱恨交织,历史与现实纠缠,不得消停。恍惚之间,一切原本往事,无论战争还是爱情都是梦,得失又岂可由人?只能在“昨夜梦魂中”体会到虚幻的真实,过了则了,毫无多余。
  张因《会饮北山》有云:“相逢相饮莫相违,往事纷纷何足悲。别后几经沧海浅,归来岂止昔人非。”此中有真义,可为《战争与爱情》作脚注。
其他文献
咸丰二年(1852),二十八歲的曾国荃致信大哥曾国藩,称“省城三大宪皆太平之臣”,“办事不足偾事有余,用才不足忌才有余”。所谓“三大宪”是指巡抚、布政使、按察使,当时的湖南巡抚是骆秉章。这大概是曾国藩第一次侧面了解到湖南官场的情况。此时的曾国藩正春风得意,他三十八岁时即当到从二品高官礼部侍郎,自诩为“本朝第一人”。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马上要和这些“太平之臣”近距离接触,尤其是与湖南巡抚骆秉章,两人
面对上百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反对在山东济宁建设“中华文化标志城”,全国人大代表、济宁市市长张振川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标志城肯定要建”,因为“有69个院士的签名支持”。与此同时,有记者根据《中国文化报》公布的“倡议者名单”,找到了名列“69位院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建筑学家何镜堂。在回答是否在倡议书上签过名时,何院士表示:“记不太清了……可能是口头答应吧。”  感谢何镜堂院士的坦诚。从他的回答中,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正在读研撰写论文阶段.论文题目就是“中国现代抒情散文语言研究”——现在看来这题目还是太大.不容易写好。在撰写论文期间,为了所谓的开阔视野,开始接触到余光中先生的作品,梁实秋先生就曾称赞余光中先生“右手写诗,左手写散文,成就之高,一时无两”。此外,余光中有关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一些观点也很值得注意。例如他曾写过一篇《下“五四”的半旗》,认为“五四”一代作家,既没有做到完全的西化,也
艾尔曼(Benjamin Elman)教授在2010年的一篇题为《当代中国思想史的失败》的论文中,曾经批评过把宋、明以后的中国思想史化约为新儒道德主义思想的倾向。的确,反思新儒学关于“理”、“气”、“心”、“性”、“良知”的讨论,是否完全主宰了宋、明以降的整个中国思想史,在儒学内部有没有出现一些替代性的理论和阐释框架,对于更为完整地了解中国思想史内部的多元和复杂是有助益的。德国柏林马克斯·普郎克科
意大利都灵理工大学的尼古拉·普尼奥最近表示,他正在研究一种新型服装,可以让穿上它的人,像科幻影片《蜘蛛侠》中的主人公一样,附着在高楼大厦的墙壁或天花板上,来去自如。  据介绍,普尼奥的发明灵感来自于壁虎。壁虎,一种长约10厘米、背呈暗灰色的爬行纲四足小动物,能在光滑如镜的墙面或天花板上穿梭自如,捕食蚊、蝇、蜘蛛等小虫子而不会掉下来。这种现象引起了普尼奥的注意。经过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他终于弄明白了
1929年10月14日下午,法国邮轮富尔达号从上海港起航,“天气清朗,水波不扬,船行十分平稳”。这是一次以遥远的德国为目的地的旅程,美好的天气给远行者带来了不错的心情,张君劢、何凤山也在富尔达号相遇相识。张君劢(1887—1969),原名嘉森,字士林,号立斋,江苏宝山(今属上海)人,中国民主社会党领袖,著名政治家、哲学家,早期新儒学代表人物之一。此前不久,因为批评国民党专政,张君劢创办的政治大学被
张学智:郭齐勇教授的新著《中国人的智慧》是一本启发人哲思的书。他曾主编过教材《中国哲学史》,对中国哲学史上各家各派的哲学家都下过功夫。  郭齐勇教授立意很高。他指出,坊间现在有些人鼓捣一些小聪明,把权术计谋、厚黑学这些糟粕当作中国思想的精华,这本书就是要打破这一点。他认为,我们中国是一个泱泱大国,有五千年的文化传统,有堂堂正正的大智大慧,这些智慧可以为世界提供很多有价值的思想。这本书选取中国历史上
经常听人抱怨现在的孩子太不懂事,自私、任性,几乎成了独生子女的“标签”。但事实上校园里并不缺乏富有真情和爱心的孩子。2005年10月16日,两年一届的上海市第六届“金爱心学生”评比揭晓,经过层层筛选,上海市300所学校评选出了“金爱心学生十佳标兵”。勇挑家庭重担的上海市大同中学高一学生乐斯文就是其中之一。  他那双目失明、左手左脚残疾的父亲,虽不曾亲眼见过儿子,但却用他那特有的“眼睛”——右手,认
[前九回故事提示]2019年暑假,林江市的初中生夏海然、江浩和刘欣悦组成“先锋三人组”,去寻访“有故事的人们”。行动的第一天,莫名离家出走的林涛便闯入了他们的视线,三人组在跟踪他的同时也保护了他,并帮助他找到了失散两年的姐姐;在体校采访时,三人组又陷入了一场盗窃风波,幸而他们凭机智为自己解了围,也替有难言之隐的“真凶”讨了公道;在采访老红军的途中,他们偶遇了一对为父亲筹集手术费的贫寒姐弟,在老红军
请看这道2006年河北省的中考题:  —Mike wants to know if________a picnic tomorrow.  —Yes. But if it________, we’ll visit the museum instead.  A. you have; will rain  B. you will have; will rain  C. you will have; 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