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的背景下如何提高高中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mdjapane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新课程;自主学习;民主合作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习是一种个性化行动,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对于教师来说,就要转变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方式。要让地理课堂充满生气,充满活力,我们首要的任务便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源泉。在教学过程中,除了地理课常用的一些直观教学方法、直观教具模型、课外实践活动外,要注意教学语言、教学行为的趣味性和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可以采用创悬念、编歌谣、变换角色、小组竞赛等方法,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让“民主、宽松、愉悦”成为课堂氛围的主旋律。
  民主、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应当允许学生回答问题不用举手,站起来就讲;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强求一律。对于学生的观点,教师要持一种平等接纳的态度,和学生一起学习和发现。不轻易给与评判,把评判权交给学生,不急于得出结论,让学生有充分的讨论与交流。为了帮助学生认识回答中的错误,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或其他学生发现错误,或者在讨论结束小结时,再一起指出,如果每错必纠,势必会打击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评价时多使用这样的语言“你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等这样可以使许多不会因为错而觉得丢“面子”,相反,还会有学生千方百计提出类似的反对意见。通过这些,我们使学生敞开思维的大门,敢想、会想,敢说、会说,在愉悦中体验成功,发展自我。
  1.创设问题情境,萌发“主角”意识。
  新课程下的教师应当从传统的、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旧框框中走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参谋”、“助手”、“服务者”和“配角”,构建一种新型的、平等的、民主的、合作的师生关系。常言道:“学始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发人深思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去感悟,为获得结论而探究,在探究中得出结论。惟有师生平等,才能调动起师生合作的积极性,才有利于师生的交流,使课堂真正成为交流的“沙龙”。
  2.学会倾听,多角度赏识学生。
  教师要从一个育人者转化为学习者,真诚的学会倾听,鼓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探索的态度对教师提出质疑乃至争辩,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其整体素质的“教学对等”的“关系链”,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此,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教师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
  二、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促成学生自主学习 。
  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特别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形成、规律的发现、问题的解决等过程。作为地理教师应该努力创设主动探究的空间,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生活体验,让学生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究发现。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探讨、发现的时间,将枯燥无味的填鸭式的课堂教学转化为形象生动的一幕幕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怀着积极健康的心态,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满腔热情地、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创设合作的情境与机会,营造出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从牵着学生一步一步地过河,到让学生们自己互相帮助,摸着石头过河,体会与人合作的乐趣与价值。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对别人的意见发表自己的看法或修正意见,是学习者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的最好机会。比如在教学“污染严重工业的区位选择”这知识点时,笔者给学生提供了北海市石化厂异地搬迁问题的具体材料,分组让同学们讨论搬与不搬对市区和对铁山港的影响,并明确自己存在的缺点及解决办法,客观指出对方的不足。对于这样的一节课,学生热情高涨,积极的参与讨论。当然我事先提供了學生该思考的方向,这样可以避免讨论的范围太多太大,离题太远。
  三、优化评价方式,师生有效互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
  在学生进行活动过程中,教师不应该闲着,也应有积极的活动,因为教师毕竟是教学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活动方式是讨论式教学,教师先布置好要讨论的主题,给学生课后的准备时间。然后可分组讨论、辩论。另外,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学习的过程中,在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我认为教师的“主导”主要应体现在组织、激励、关注等方面。在活动中,教师在活动策划、小组分工、组织应变等方面,必须充当一个“总导演”和“总调度”的角色;教师还应是“加油站”,不断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积极思维,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教师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尤其是那些能力较弱的学生,对他们的发言和参与行为要予以特别的好评,这样才能调动全班同学的积极性有的学生上课思维积极、敢于打破常规,有的学生解法比较简易、独特等等,教师应结合这些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同时,也要打破教师评价的单一形式,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把自评、互评、组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使地理评价“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评价”。只有这样,学生在评价中才能不断进步,才能保护学生学习的热情。   四、生活融入课堂,体味学习地理的乐趣。
  笔者一向主张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地理从生活中走来,再有目的地将地理问题提炼出来,让地理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地理,用“地理”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地理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地理。
  把身边的实例融入到地理课堂,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使地理课堂大起来。如高一地理讲到锋面系统时总是冷空气来临的时候,我让学生用现实的现象来说明锋面的三个方面内容,形象又生动。
  2.地理问题回归生活。
  地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地理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安排了一组照片《家乡巨变》北海市区的发展变化。又如在《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的教学中,让位于红树林区的同学去研究了解,向同学们讲解。让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既对地理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的课堂的活力,同时也达到学习地理的最终目的。
  五、让学生在交往合作中学习地理。
  教学中,重视教师和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互作用。进行在教师引导下的各种地理活动:老师在播放动画、绘制版画的过程中,把地理概念联系起来,发展和深化学生对地理的理解,让学生们自己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交流,逐步形成地理空间概念。通过分组讨论问题,分组做实验,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我在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实验中,带领同学们观察了学校夏季风的风向或冬季风风向,观察太阳直射点为什么夏季北移冬季南移。一起分析其形成的原因,使学生有了直接的认识,并让同学们把各自的所见所闻在小组讨论时,汇总成材料在课堂上讨论,学生在观察、比较、验证、推理与交流等地理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与他人交流想法,共同克服在地理活动中遇到的困难,领悟到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地理的信心。
  六、因材施教,更新教育观念,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因材施教”包括因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学生成长环境、智力能力等方面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必须树立“只有差异,没有差生”的理念。从学生的生理特点看,他们个性各异、接受能力和学习愿望不尽相同,因而“因材施教”首先应重视学生个性这个“材”,在尊重个性的基础上处理教材、设计教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多层面的分类教学。课堂上,可以张扬学生的个性,鼓励其质疑和向老师发难。课中可留给学生发挥观点的余地,课后可以允许学生保留自己思考后的观点,真正做到教育平等,使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七、巧妙的课堂收尾,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
  新课的导人往往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巧妙的收尾将使整节课的活跃气氛推向高潮。“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言尽在不言中”,学生伴随意犹未尽的地理余香步出教室,犹如禅钟被撞击,清晰、明朗,在大脑里留下难以抹去的记忆,欲罢不能,联想翩翩。例如,讲到“两极地区”的收尾时,设计一个朗读比赛:把全班分成两大组,依次朗读最后的一個段落“保护极地环境”,并当堂给予评分,学生的学习情绪又一次被调动起来,全心投入、充满信心,整齐、高声地朗读。这样的课堂收尾,既让轻松、和谐、人文的课堂氛围得到延续,更使得学生的知识得到巩固、思想得到了升华。
  八、总结 。
  总之,新课程在新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上提出了更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线教师,应当更新教育观念,转变课堂教学模式,结合自身条件,形成属于自己的、独特的教学方式,力求在创意的新课导人,活学活用教材,情趣横生的课堂教学以及巧妙的课堂收尾的教学设计中,努力营造一个始终充满生机活力、富有激情的地理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 使课堂变得精彩纷呈,同时使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到成功感、满足感及地理学的美感,从而实现人人学习有价值的地理;人人都获得必需的地理;不同的人在地理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作为我们社会生活高度发展的基本语言与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通用技术,由此可见,未来人们数学素质的具备与否与其生存密切相关。特别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具有理科背景的学生,也就是技术性的专业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说明社会的需求更倾向于技术性,也就是更倾向于理科的需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的思维创新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向。努力
期刊
一、对本文中“谈话”一词的界定及提出“谈话”的必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谈话”释义有三种:  1、彼此的对谈。  2、以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  3、用谈话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我在本文中的谈话主要取第一和第三两种意思。概括地说,主要指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谈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提醒学生端正品行。“教师的思想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细节结合起来,师生间无话不谈,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的改变不难
期刊
【摘 要】探究性学习方式指学生在学科领域内或现实生活情境中选取某个问题作为实破点,通过质疑、发现问题;调查研究、分析研讨,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等探究学习活动,获得知识,激发情趣,掌握程序与方法题的一种教学模式。探究性学习注重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实践性。  【关键词】中学政治;探究式;教学模式  原有的中
期刊
物理实验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重要基础。学生对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有助与学生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认识;有助于对学生科学态度的培养、优秀品格的塑造;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教育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因此实验教学显得尤其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今教学中面临的严肃问题:  一、现阶段物理实验存在的问题制约了创新能力的培养  首先,实际实验
期刊
在全面提高人才综合素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各高等院校不断深化教育体制改革,通过各种途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各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而班主任作为高校中工作在第一线的教育者,能否在班级管理中起到学校领导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助手作用,能否在学校、社会与家庭教育之间起到桥梁与纽带作用,以及能否在学生全面发展中起到引导作用,都直接影响着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从
期刊
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选入小学语文课本的都是古今中外的优秀文学作品,都与孩子们的生活情感息息相关,折射出彼时彼地的人生态度和社会理想,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这一切主要通过作品的言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所描绘的客观环境等表现出来。而体验的前提和要素也正是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感受、感知。因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
期刊
【摘 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教育教学中各科都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英语教学也不例外。英语教学有与其他教学相同的共性,也有它的个性特征,因此要因势利导,设置情境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成为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英语教学;创新能力;培养  人类科学迅猛发展,知识就是力量,对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和社会发展的强烈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
期刊
【摘 要】发挥好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效应,不仅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智力、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促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产生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语文;情境;创设  创设情境的教学,会使我们的课堂更鲜活,更有趣,更生活,更亲切。它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设法让学生带着好奇的、身临其境的状态进入文本。更重要的是,能充分地
期刊
【摘 要】政治教学是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以及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但是因为它逻辑性的严密以及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普遍对政治课不感兴趣,认为政治课枯燥、无趣。因此,我们要注重在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并且对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  【关键词】高中政治;学习兴趣  政治教学是对中学生的德育教育和培养“四有”新人的主要途径
期刊
【摘 要】从目前的课堂教学设计来看,仍然沿袭着传统教学设计的理念,以自己的主观认识为出发点,预定了标准教案,课堂上则按设计好的程序将教学进行到底。学生在课堂上实际扮演的是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严重地阻碍了新课程的实施。要真正做到与新课程改革相适应的语文课堂教学,教学设计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三个方面进行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理念;语文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改革其实质就是一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