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谈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来源 :祖国·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对本文中“谈话”一词的界定及提出“谈话”的必要性。
  《现代汉语词典》对“谈话”释义有三种:
  1、彼此的对谈。
  2、以谈话的形式发表的意见。
  3、用谈话的形式进行思想教育工作。
  我在本文中的谈话主要取第一和第三两种意思。概括地说,主要指教学过程中采用适当的谈话,引发学生的思考或提醒学生端正品行。“教师的思想一旦与学生的生活、学习细节结合起来,师生间无话不谈,学习态度、生活态度的改变不难实现。”
  而我们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常听有的教师或家长说:“这样的孩子,说话不听,油盐不进 ,真没办法!”做法往往是:叫来学生或孩子,劈头便问:“你为什么这样呢?”一个反问句,强烈的谴责质问语气,已使学生或孩子无言可对,只有嗫嗦或辩白,自己生气,对方委曲。这是多么可怕的理念和行动?说明我们对“谈话”这种教育方式认识肤浅。细想,我自己对此最初认识也是模糊而粗略,孔子已懂得循循善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我们有时却武断粗暴。真连古人都不如。
  二、 我个人的教学中“谈话”实例,以供参考。
  五年级上册有一篇课文《走遍天下书为侣》,原标题中“侣”字加拼音“(ìǚ)”,表明这个字是生字,我在上课时看到一位调皮的学生在“侣”字旁便写个“驴”字,而在平时,也有很多学生爱无厘头“恶搞”。比如给插图的人物胡乱涂画;在书上乱写乱划。这些坏习惯着实让人生气,可我们作为教师一定要引导孩子们,让孩子们从心里明白并自律改掉要胜于教师强加训斥制止。
  老实说:当时我看到这样的情形时,确实心里有点发火,想马上就停下课来处理这个问题,问他(她)们为什么屡教不改。但看着孩子们纯真可爱的笑脸,我实在不忍心发火,孩子们仅是顽皮而已,但纵容坏习惯危害也很大。我在教室绕了一圈,按步就班地顺利上了课,自习课上,我进了教室,孩子们还各行其事。我故作不经意地先翻看了别的学生的语文课本,也发现有类似的“恶搞”或胡涂乱划。我又走到那位同学桌旁,也看了他的课本。翻了到那页,问孩子:“平时拼音学的怎么样?”
  “念的时候能念来,具体加几声却不太准确”我故意说:“噢,怪不得在“侣” (ìǚ)字旁边写了个“驴” (ìǘ)字”……
  这时有别的同学笑了,而他了不好意思地说“老师,对不起!我是瞎玩哩……”
  我忽然想起来了,这个孩子平时非常聪明,可对学习又不是很专心;而且班里也有不止一个这样的孩子,今天正好教育教育孩子们。
  我便说:“你们看我们今天学得课文的题目。”
  孩子们念:“走遍天下书为侣”
  “‘侣’字怎么加音?”
  “ìǚ”
  我走到另外的地方,装作不经意又看了其他一些孩子的书本,也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我说“给‘侣’字组个词。”
  “伴侣”
  “大家要注意‘侣’字是‘ìǚ’而‘驴’字是ìǘ,可分清楚了,不然就弄笑话了。”
  “还有类似的现象,有人给插图上人物画了胡须,有人在书上乱写乱划……虽然是小问题,但表明我们不认真,大家愿意做一个马虎的小孩吗?”
  “不愿意”
  “×××平时挺能讲故事的,今天就讲个‘驴’的事故吧!”
  那个淘气的孩子其实知道很多东西,他当时便讲了一个成语故事“黔驴技穷”,不但绘声绘色,而且懂得加以解释。
  从此以后,个别坏习惯、坏现象也渐渐少了。
  反思此次谈话:如果老师光顾生气,对那个孩子一番盘问、训斥,效果又是怎样呢?
  三、谈话时注意的的问题。
  小学生还都是孩子,可塑性非常强而自我意识较弱,容易以老师的话为“圣旨”,为师者,其实责任重大,光有真心而没有谨言慎行,也容易影响孩子或打击孩子自尊心,所以谈话时要考虑下列因素:
  1、三思而后言。古人说:“三思而后行”我添改成“三思而后言”。谈话之前,要想想说些什么,该说什么,怎样去说。当你谈话之前想想对方,要考虑对方是否准备好愿意听你说话与否。要把握时机,提高效率。
  2、平等沟通:教师要真心地为学生着想,要放下自己的架子,教师不是为了训斥学生而找其谈话,也不是辩论,而是信息、想法与感觉彼此交换的过程。最好采取一种随性的,不能居高临下的谈话方式。
  3、对事不对人:举例来说:学生写字马马虎虎,歪歪扭扭,横不像横,竖左右摇;小学生总是贪玩,玩起来忘了时间,忘了地点、忘了人物……我们往往会笼统、夸大地说:你这个孩子不认真,我们教师要具体指明哪些行为不正确,而且要教给其正确的方法,我们并不是要改变他(她)的个性、一个人要改变某些特定的、确切的行为,还是能成功的,更何况是孩子。
  4、尽可能深入地了解孩子们的真实感受,其实教书育人最重要的一环便是要深入、细致地研究、了解学生。我们教师要满怀真心、爱心去看待学生,而且也只有这样,才能在谈话时抓住对方心理。办法也只有在了解学生后才能产生。
  5、多倾听,少训斥。
  我们可能生活在一定社会太久了,习惯于听从别人的训导,而自己做了教师,也就可以训导别人了,这是奴隶式的思想。我们一定要聆听孩子们的心声,我常常觉得:孩子们的纯洁和真诚可以涤荡我们内心的脆弱与奴性。《皇帝的新装》中为什么孩子们才说真话?也只有孩子们才说真话。所以我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不但可以从中悟出教育他们的真谛,我可以减轻世俗给我们的污浊。
  6、更具体的谈话时细节。
  (1)要注意学生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2)谈话时要调整自己的声调、音量、节奏;
  (3)连站或坐的姿势也要和孩子们相称、相容。
  7、人无完人,谦虚谨慎,以身作则。
  教师失误时也要及时向学生道歉。我个人认为:真,才是大智、大勇、大义。自己指出自己的错误是真诚,遮掩虚伪会出丑。
  结论:
  “谈话”永远只能是教育的一种形式,而形式无论如何古朴或华丽或新颖,永远不会比内容重要。故而“谈话”也只是说了话而已,属“言教”范畴。而“身教”的深远意义及其影响要重于言教。
  所以为师者,先正其心,更要真其心,有了真心,便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对于教育对象——学生的热爱。
  有了真心和热爱,得天下眾才而育之,或成小草,或成大树,放出氧气,自由呼吸。
其他文献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主要基地。开展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的核心。下面就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谈谈个人的体会。  一、诱发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少年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奇怪的问题,这种好奇心就是“创新”的潜在能力,是创新意识的萌发,是保证他们探索问题的动力。少年儿童
期刊
【摘 要】数与形是数学中的两个最古老,也是最基本的研究对象,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  【关键词】相互转化;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以数解形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聯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过:“数形结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培养学生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成了课堂改革的旋律。所谓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是指学生在自觉掌握前人经验的同时,努力创造新经验的意识。小生学的创新欲望是很强的,她们往往会用发展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学习成果,并试图依靠自己的努力来增添新的独特的内容,但现行的应试教育极大地抑制了他们的创新欲望。语文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之一,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来激发和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下面笔者这一问题谈
期刊
【摘 要】想象是人在已有的表象基础上,在头脑中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是构成思维能力的重要因素,是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想象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也知道,语文教学是沟通心灵的艺术,它不应只是机械地传授语文知识,而是让学生在阅读中发挥想象,促进学生更好地感悟语言,理解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提高阅读能力。因此,语文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对学生学习语文知识,积累语言,提高语文素养
期刊
【摘 要】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是时代的要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必需抓住课堂这个主阵地,挖掘其中蕴涵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积极因素,全力构建适宜学生创造能力和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培养;创新能力;创新意识;创新才能  现代语文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语文作为母语,
期刊
春种秋收是大自然的规律,更是园丁们的梦想;作为教师,我们在讲台上辛勤耕耘,更希望学生有好的成绩来证明我们的自身业务实力,成全我们的职业梦想。怎样搞好初中生物复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每位同行面前应探究的课题。下面我就自己近二十几年的教学积累,谈点自己的教学体会,复习方法,望能抛砖引玉,敬请斧正。  一、抓纲务本,弄清重点、难点、考点;适当拓展;扩大学生知识面  
期刊
新课标环境下,初中语文教学在注重教育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下,教师应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和课程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选择最合适的表达方法,以保证学生有效地学习。为了提高课堂有效性,教师要转变思想,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构建互动的师生关系,采用探究式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规律和方法教给学生,充分创设条件,优化课堂结构,教师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针对不同层面的学生,有组织、
期刊
【摘 要】在写作教学中,注意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开拓思维空间,挖掘潜质,发展兴趣,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作文立意“深”、“新”;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作文素材鲜活;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作文结构灵巧;指导学生发散思维,让作文语言精彩。  【关键词】发散思维;立意;素材;结构;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
期刊
《數学课程标准》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堂,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为此数学教学既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规律,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建构的过程。学生都是有着丰富的人格、丰富个性的活生生的人,在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当今课堂上,越来越呼唤“体悟”教学,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来谈谈“体悟”教学。  一、猜想创编,于探索挑
期刊
【摘 要】数学作为我们社会生活高度发展的基本语言与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一种通用技术,由此可见,未来人们数学素质的具备与否与其生存密切相关。特别是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空前巨大的情况下,具有理科背景的学生,也就是技术性的专业就业压力相对较小,这说明社会的需求更倾向于技术性,也就是更倾向于理科的需求。我们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把数学教学的思维创新作为数学教育的主要方向。努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