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骨质疏松的发生原因及其预防

来源 :今日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qfc20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为了研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有效的预防。方法:通过对35-60岁分成四个年龄段的人进行调查问卷的方式,研究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原因及对策。结果:在问卷中我们发现45-60岁以及60岁以上,骨质疏松以及严重骨质疏松为4例,35岁以下以及35-45岁骨质疏松只有一例。结论:中老年人为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且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只有发现其原因并找到对策才能达到更好的预防的效果。
  【关键词】 骨质疏松 饮食 生活习惯 原因 预防
  骨质疏松是一种骨组织结构遭到了破坏,骨量很低,骨质很脆导致极易发生骨折的一种骨疾病。这种病最常见于老年人,但近年来,各年龄段都有发病的例子,甚至是青少年。刚开始发病时很难被察觉到,我国目前的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者已经位于世界前列,所以及时发现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及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刻不容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采取调查问的方式,调查了年龄在35岁以下,35-45岁,45-60岁以及60岁以上的23名志愿者自愿参加了本次测试。
  1.2 方法
  通过分析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饮食习惯,不同的营养因素,不同的生活习惯等多种原因对骨质疏松的发生是否有影响,提出预防骨质疏松的措施。
  1.3 结果
  对调查问卷进行分析发现,骨质疏松及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在45-60以及60岁以上占到了4例,在45岁以下的只有一例,男性占了2例,女性占了3例。大部分人都没有服用过药物或者补钙来预防骨质疏松。
  2 发生的原因
  2.1 遗传因素
  很多疾病都是由于遗传因素影响而成的,在骨质疏松的疾病诊断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骨密度,但是在骨密度的决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就是遗传的因素。经相关研究说明,骨质疏松多与人在青少年时期获得的骨量和步入老年期后丢失的骨量相关,在青少年时期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遗传的因素,而在老年时期丢失的骨量和遗传的关系就不大,这时受到环境的影响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另外,还有数据表明,亚洲人由于身体特征的原因属于公认的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白种人最易发生,黑人不易发生,这也说明了遗传因素的影响。
  2.2 年龄和性别的因素
  骨质疏松的临床症状就包括了腰酸背痛,腰身变弯,上半身变短甚至是骨折的出现。骨折也是临床上诊断骨质疏松最为重要的指标,而且经过有关的数据表明,人随着年龄的逐渐上升骨密度之就会逐渐下降,而且女性的下降速度要高于男性,尤其是在绝经后更为明显。从发放的调查问卷中也可以看出,在45岁以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就会提高,在45歲以下就明显要少于45岁以上,且还可以看出女性的发病率要高于男性。
  2.3 激素因素
  可以看出女性在步入老年期后骨质疏松的发病率就变高,骨量的丢失速度也大大加快。这是因为女性在50岁之后绝经之后身体里的雌激素水平就会下降,这时破骨细胞的活性就会增强,破骨细胞会破坏骨密度导致骨密度的迅速下降,所以激素水平对骨质疏松的发生是有一定影响的,女性在步入中老年期以后要定期去医院进行骨密度和骨量的检查。
  2.4 营养因素
  蛋白质对于骨的生成具有重要影响,反之,大量摄入蛋白质会导致该的流出,钙与骨质疏松的发生具有密切的联系,所以老年人要及时的补充钙质,此外,饮酒会使得肠吸收钙的能力下降,所以长期饮酒也会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吸烟会导致脾肾功能的下降从而诱发骨质疏松。
  2.5 环境因素
  通过调查问卷表明,饮食以及生活习惯都会对骨质疏松的发生产生重要的影响,经常吃水果蔬菜及含有钙质的食品,减少咖啡、茶叶的摄入量,经常晒太阳,保持锻炼,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饮酒,这些生活上的细节注意了,都会减少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保持健康的身体。
  2.6 免疫因素
  破骨细胞的形成多与免疫功能有着密切的关系,免疫功能的下降也会影响到骨生长和骨密度的形成,所以还是要加强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就可以有效的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3 预防措施
  3.1 及时补充营养
  骨质多是由钙质组成的,而缺乏钙质极易造成骨质疏松的发生,所以中老年人要注意及时的补充钙质,除此之外还要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量,因为这些也可以促进骨骼成长防止骨量的流失,所以在生活中要注意饮食,多吃鱼虾、水果、蔬菜、坚果等易于钙质吸收的食物。
  3.2 加强锻炼
  中老年人需要加强锻炼的频率,每天都做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很好地预防骨质疏松,此外,还需要戒烟戒酒,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等。此外,在中老年人的着装上尽量选择舒适适宜老年人的着装,对其居住的环境要做好预防中老年人摔倒的措施。对于骨质疏松患者来说,最重要的就是避免骨折的发生,在中老年人跌倒时,就要多注意是否有骨折的情形,事先固定好位置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3 及时检查
  中老年人要定期的到医院进行检查,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更加要注意定期检查的重要性。如果发现了患病,也不要担心,积极的配合医生的治疗保持乐观的心态加强自身的体育锻炼也可以治好。此外,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防止钙流失有效预防骨质疏松的药物。
  总结
  骨质疏松已经成为威胁中老年人身体健康的重要原因,而且发病的年龄也有下降的趋势。本次的问卷调查虽然具有调查样本过少,调查问题不充分特点,但是这已经从侧面反映出了我国骨质疏松的发展趋势。综合分析以上的发生原因来看,我认为遗传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还是较小的,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原因,饮食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所以我们需要在生活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锻炼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虽然骨质疏松发生的原因很多,但是这不是不治之症,只要找到原因对症下药还是可以治愈的,最重要的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来避免。
  参考文献
  [1]罗先正,邱贵兴.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M].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2]张耀南,黄公怡.降钙素与维生素D三联合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探讨[J].中华实用医药杂志,2003
  [3]秦岭,梁国穗.骨的形态结构与功能.见:陈启明,梁国穗等主编.骨科基础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
  [4]郭世绂. 骨质疏松的鉴别诊断.郭世绂等主编. 骨质疏松基础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5]刘忠厚主编.骨质疏松学.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6]秦岭.骨科研究互联网相关网页介绍.医用生物力学杂志,2003
其他文献
安徽省探索“编制周转池”改革,依托机构编制大数据平台,聚合全省事业存量编制.在不调整各事业单位编制基数、不核减空编事业单位编制的情况下,从全省常态化空编中调剂一部分
【摘要】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方法在妇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自2013年3月至2014年3月我院收治的妇科患者104例,将这104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52例,分别命名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对观察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人性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98.1%,对照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为84.6%。结论:人性化护理方法在妇科护理中应用效果显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做出了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重大举措,各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关系到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未来,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这是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重要一步、关键一步,终结了35年来严格控制人口增长的以独生子女为主的计划生育政策,顺应了广大人民
《厦门经济特区促进社会文明若干规定(草案)》日前提交厦门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初审,这部法规草案赏罚分明,既加大了对不文明行为的处罚力度,同时倡导鼓励市民争做文明人.规定提出
决赛抽签后,罗浩宇老师给我们几位参赛老师进行了备课培训。(1)素读文本。拿到课题,不要忙着找各种资料、名师教案来看,而要先自己多读几遍文本,有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读出自己独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主要源于三点构想。一、文体特殊,需依体而教潘新和教授说:“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斜塔上的实验》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的第一篇人物小传。学生对人物
【摘 要】 目的:介绍我院门诊西药房岗前培训的方法和内容。 方法:通过实例分析,总结4年来我院门诊西药房岗前培训的经验。 结果:通过严格的培训,从知识体系,礼仪形象,业务操作等方面提升新员工的素质,向一线岗位输送优秀的人才。结论:岗前培训提高了新员工的综合素质,是加快新员工进入药师角色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 门诊 岗位培训 实践  【中图分类号】 R-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
【摘 要】 目的:探究社区慢病随访患者的依从性问题和应对措施,为社区治疗慢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社区医院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收治时间在2013年2月21日至2014年2月21日期间,对这100例研究对象的用药习惯进行回顾性和系统性的分析,探究其治疗依从性,并提出应对措施。结果 100例糖尿病和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总体较差,治疗依从率仅为79.00%。结论 老
“诵读欣赏”是苏教版初中语文特色栏目之一,目的在于进行阅读拓展延伸,阅读专题探究,阅读方法点拨。课改以来,专家、教师们在阅读教学、写作教学、语文实践活动等方面研究、实践
“四个全面”战略思想蕴涵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辩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现实形态的具体展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内涵和实质。“四个全面”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其理论依据是人民主体,落脚点在于人民历史观,最终归宿是人民的获得感。  一、在实践方法上,体现“弹钢琴”与“牵牛鼻子”相结合  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结合。没有顶层设计就不能科学指导基层实践,没有基层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