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和麻疹是一个病吗?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fly20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Q.我儿子最近皮肤反复出现红疹,痒得厉害,有时候还有肚子疼,医生说是荨麻疹,我们非常着急,请问荨麻疹和麻疹是一个病吗?
  
  A.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多由变态反应引起,病因复杂,不易明确原因。多由某些内外源性因素所致,包括容易发生过敏的食物或药物,或吸入花粉、真菌、孢子、动物的羽毛、皮屑、气雾剂等,或与细菌、病毒、真菌感染和肠寄生虫有关。温度、日光、摩擦等物理因素和精神紧张及一些全身性疾病也可能诱发本病。本病的基本病变为皮肤黏膜毛细血管的暂时扩张及渗透性增加。典型病例是先出现皮肤红斑,然后出现风团,临床上也可能仅有红斑或风团。
  荨麻疹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伴有剧烈的痒感,多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自然消失。本病易复发,如果消化道受累,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支气管和喉头受累,则会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有些患儿还可合并手足、眼睑甚至面部水肿。
  治疗首先应寻找和清楚致敏原,局部涂炉甘石等止痒剂,口服抗组胺药,钙剂及维生素C可降低血管通透性,缓解症状。腹痛明显的患儿可使用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
  麻疹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可有发热、皮疹症状,口腔黏膜有柯氏斑,与荨麻疹是两种不同的疾病。
其他文献
明明今年6岁,在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个玩具后,爸妈就给他准备了一个工具箱。里面分门别类地装着一些破损了的旧玩具和家里一些从废旧小电器上拆卸下来的零部件,还有小起子、小钳子、小剪刀、小磁铁、胶带纸等工具和材料,它们被分门别类地进行了整理。在爸爸妈妈的指导下,明明自己独立做出的玩具已经有20几个,很多都得到了多次改进,越做越漂亮。爸爸妈妈说,有了工具箱的配合,孩子的智力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还能提高动手能力
9月10号教师节快到了,每年到了这个节骨眼上,很多家长都会头疼:要不要给老师送礼。要是老师比较喜欢自家的孩子,不表示一下心意是不是就不近人情?要是老师经常批评孩子,家长更会多心起来:会不会是因为没有给老师送礼的缘故?要不要趁教师节“联络一下感情”?家长还会揣摩:送了礼,老师会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对自家孩子的看法?送礼的效果,会有多长久呢?我们来看看过来人的经验。    案例一:小朋友在幼儿园不受重视,
[摘 要] 学习是一个以学生为主体的知识结构生成的过程,知识的习得是一个涉及感性认知、理性总结以及实践运用的动态生成过程,如何平衡教学预设与学生自主知识生成之间的矛盾一直以来是令教师们头疼的难题. 笔者认为从教学的本质目的出发,教师的课堂预设固然重要,学生的内在生成过程才是教师最应该关注的,文章选取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教学案例作为具体阐明观点的事例.  [关键词] 生成性教学;课堂预设;解三角形;高考
孩子就像“小毛毛虫”,饿了就要寻找食物。一直以来,他的主食是“快餐”,吸引他的是闪烁迷离的电视屏幕、没完没了的动画片,虽然偶尔也会进食一些“副餐”,譬如看看书、学习知识,可惜这对习惯了让眼球停留在屏幕上的“小毛虫”来说,魅力远远不及电视。但文字是文化的起点,文字所蕴涵的人类精神和文化韵味是电视远远替代不了的。这样的用餐方式,必将导致“小毛虫”严重的营养不良。妈妈着急了,如何帮助“小毛虫”改变一下膳
今天,伟伟不小心摔倒了。没想到,几个小朋友却哈哈大笑着跑过去压在伟伟身上,旁边的孩子见状也纷纷跟从。我赶紧走过去,把小朋友们一个个拉了起来,并扶起伟伟。本想向那些压人的小朋友发火,可转念一想,对于孩子来说,他们这样做只是觉得好玩,并没有恶意,如果一阵责骂和教训,不但可能没效果,甚至会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  该怎么办呢?我仔细想了想,觉得孩子们是因为只顾及自己开心,而没有想到被压在下面的小朋友的感受
6岁的小星是个让爸妈头疼的问题孩子。他从小就很好动,走路也总跌跌撞撞的。现在刚上小学,老师就多次反映他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总爱做小动作,容易和其他同学产生矛盾。小星的父母原来只是觉得孩子调皮,但说了很多次也不见他改,没有了耐性的父母有时忍不住就揍他一顿,可时间长了孩子不但没有好转,似乎还出现了语言障碍。头疼不已的小星父母带着孩子到医院,医生在测试后确认小星为前庭平衡功能的感统失调,建议他接受相关的
  
如今,城市的孩子亲近自然的机会并不多,他们住在水泥“森林”里,对土地、动植物的感情十分疏远。而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对他们的成长是很有益处的。  可是,如何在有限的环境里,创造出大自然的氛围呢?除了在节假日多多地陪孩子到郊外游玩以外,我特意买了几盆花苗,让孩子亲自照料它们。从中,孩子收获了不少东西:    学会有关植物的知识  一颗黑黑的种子埋进土里,隔些日子,绿油油的苗儿就钻了出来,这是一件多
在日常生活中,你也许正习以为常地做着下面这些事情,而这些却可能正是孩子不良行为的源头。    坏习惯1:每天下班回到家里,你总是习惯性地边忙着做饭,边问孩子:“今天在幼儿园里过得怎么样?”   提示:我们的行为好像在告诉孩子:我并不关心你的答案,我现在真正关心的是能不能赶紧准备好晚饭。于是,我们往往只能从孩子那里得到一个令人又惊又气的答案:“没什么”,“凑合”,或者“还行吧”。孩子从我们身上学会了
上小学时,我得了难语症,舌头不听使唤,连最简单的课文都读不出,被点名后只能尴尬地站在座位上。所以在一年级到六年级,我创造了每堂课都坐最后一排的纪录。到了七年级,上天把我安排在哈蒂老师的监管之下——她是美国西部最严格的初中老师。  我永远记得哈蒂老师第一次把我叫到她办公室的情景。她用双臂拥着我,微笑着说:“孩子,你不是学习有困难,你只是与众不同。”她告诉我:“我跟你妈谈过,她说念东西给你听时,你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