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

来源 :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ao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指出,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课程性质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虽然近年来高考突出了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化史观的角度深入考查学生的知识能力,但唯物史观作为最基本的一种史学观,是其他史观的基础。
  唯物史观即历史唯物主义,为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要准确把握唯物史观,需要深刻理解四对核心概念。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它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其中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生产方式(主要指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生产方式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对的,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精神生活的总和,是社会存在的总体反映。它包括政治、法律、哲学、艺术、宗教等意识形态和风俗习惯、社会心理等。唯物史观关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观点是我们认识历史的一把钥匙。就两者的关系而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辯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例1】《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
  【简析】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救亡图存是时代的主题,这就是最大的社会存在。辛亥革命失败,民主共和未能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知识分子在痛苦中反思,他们发现不改变国民奴性,就不可能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于是新文化运动兴起了。用唯物史观的术语来表示,那就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选A。
  【例2】(2013·全国新课标卷Ⅱ文综·27)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简析】小说属于市民文学,适应了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壮大的社会需要。小说通俗易懂,情结跌宕起伏,且能通过说书人绘形绘色的表演展示出来,能够满足文化层次不高但有娱乐需求的农、工、商各阶层的需要,因而获得了迅速发展。这能体现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一唯物观点。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者和科学技术。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必然发生的一定的物质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以生产力发展为核心。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次大的跃进,工具制作和火的使用、农业生产力和工业生产力。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辩证关系是: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又反作用于生产力。生产力的决定作用表现为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会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生产力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的反作用表现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时,就会推动生产力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有革命和改革两条途径。
  【例3】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宣布一切土地为全民财产,禁止土地买卖、出租等。粮食税颁布后的1922年,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颁布了《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该政策的出台和实施表明()
  A以往的土地法令被彻底废除
  B农村个体经济的合法地位得到承认
  C农业改革进一步发展
  D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得到巩固
  【简析】这道题体现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所有制发生了变化,从公有制到部分承认私有制,这是生产关系调整以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的表现。故正确答案为C。
  【例4】(2011·海南单科·24)1958年底,我国农村实现了人民公社化,实行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劳动和统一分配的体制。这种体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A家庭经营形式被彻底打破
  B所有制结构发生根本改变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工业化的基础增强
  【简析】这道题体现的是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C、D两项容易排除,B表述错误,故选A。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是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是构成一定社会的基础,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分配关系等三个方面,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首要的、决定的部分。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在阶级社会主要指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经济基础派生和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存在的根源,是第一性的;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表现,是第二性的、派生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5】(2012·全国大纲卷·13)唐太宗说:“工商杂色之流……止可厚给财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在此唐太宗强调的是()
  A防止官商勾结
  B维持社会等级
  C重义轻利
  D重农抑商
  【简析】重农抑商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等级制度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关系,属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故选B。
  四、阶级和阶级斗争
  在阶级社会里,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是社会的基本矛盾。人们的行为和思想都不可避免地打上阶级的烙印。作为统治阶级,不管是奴隶主、地主,还是资产阶级都将维护自己的阶级利益、巩固自己的统治作为各种活动的出发点。虽然有时他们也会采取一些有利于被统治阶级的措施,但其目的仍是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自己的统治。因此,在研究阶级社会的历史中,应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用阶级的观点去分析阶级社会的现象,找出问题的本质。如在指导学生复习中国现代史时,可以从阶级矛盾的角度整理课本的主干知识。如国共两党从1924年~1949年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四阶段的关系演变,均受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交织影响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特别是国共两党的政策。
  【例6】“不识国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势,不知政治之本原……而仅摭拾泰西皮毛,……遂乃自足。”上述言论应当是()
  A頑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洋务派对维新派的批评
  D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简析】维新派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洋务派代表地主阶级的利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体现了地主阶级的利益,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上,维新派批评洋务派只学习西方科技而不改革政治制度的做法。
  【例7】(2013·广东文综·19)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
  A文艺复兴时期画家
  B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
  C法国印象主义画家
  D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
  【简析】文艺复兴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代表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该题中,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之间的斗争在艺术领域里表现出来,那就是资产阶级追求人性的解放,因而艺术家借宗教题材来展示人的心理活动,关注人自身的价值。
其他文献
节能=省钱,一台节能型电源一年又能省多少呢?    Q1:我们的技术广角栏目在此之前已经做过很多关于电源的内容和相关报道。所以在文章开始之前,我想先请教汪先生一个问题:从你们行家的角度来看,什么样的电源才是好电源?毕竟一百个人会有一百种不同的理解方式,汪先生是怎么理解的呢?    汪:这个话题太大,能不能只简单地说—下我个人的观点?(笑)好电源的标准有很多种,扎实的用料、工作稳定、保护措施完善等等
【背景材料】  2018年4月8日至11日,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在海南博鳌举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于4月10日发表题为《开放共创繁荣创新引领未来》的主旨演讲,回顾中国改革开放40年伟大历程,宣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坚定决心与重大举措,彰显了中国继续与世界同行、共创亚洲和世界美好未来的满满诚意与大国担当。  本届博鳌亚洲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
高考政治学科主观性试题的解答历来是一个难点。主观性试题的类型很多,下面就其中几个主要的试题类型谈谈解题技巧和方法。  1.“是什么”类  这类题的设问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或现象”,二是“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变化”。  例1.(2010年高考安徽文综卷第37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运用收入影响消费的知识分析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  分析:“是什么”类简答题一般以图表形式出现。在
对于面临高考的同学们而言,在高考的三轮复习中,第二轮复习的作用显得十分重要。众所周知,复习对于巩固知识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就地理复习开展的实际情况来讲,因复习布置不科学,在时间分配以及方法上都存在一些误区,导致了当前高中地理复习效率低下。本文以气候特征为例,就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分析,以促使同学们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得到提升。  一、高考地理第二轮复习中存在的误区  1.复习范围过多
“溧阳市第一批历史建筑的现状调查及其保护建议”以学生身边的历史事物为载体,指向家国情怀培育,依托学校社团活动,以小组合作为模式,指导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探究,在展示评价中分享经验成果,实现学生综合实践素养的自我提升。该项目在2019年常州市中小学生研究性学习展评中获得了特等奖,在2019年江苏省“我为高质量发展献一计”科学建议征集评选中获得一等奖暨“十佳科学建议”。笔者以此为例谈谈做法与想法。  家国
如今摄像头产品呈现两极分化,低端杂牌产品做工粗制滥造,品质更是无法保证,而高端产品的售价又通常在300元以上。而天敏推出的夺目无驱版摄像头,平衡了外观、性能和价格,为中端用户提供了选择。  天敏夺目无驱版摄像头外观设计简洁美观,细节上精雕细琢,做工的精细度和表面烤漆的光滑度都可以和售价不菲的高端产品相媲美。看似简单的三段式结构却处处体现出人性化设计,用户可以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选择是否安装竖杆自由调
在各大光存储厂商纷纷推出20XDVD刻录机之后,现在SONY也推出了型号为DRU-190A~20X DVD刻录机。DRU-190A~SONy上一代18XDVD刻录机AW-G170A升级版,同样采用了SONY的光头和NEC的控制芯片MC-10041(厂商通过升级固件来支持20X刻录)。在本刊2月下进行的18X DVD刻录机横向评测中,使用该控制芯片的DVD刻录机表现出了相当优秀的刻录品质。目前,SO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日臻完善的背景下,保障公民平等发展权利,加强公民意识培养是践行我国政治会议决策的必然趋势。高中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此时如果他们缺乏公民意识,那么就会影响他们正确“三观”的形成,甚至可能会做出一些违法犯罪的事情。因此,为了使高中生可以在人生关键时期形成独立人格和正确的“三观”,就必须要注重培养公民意识。  一、基于教材资源,了解公民意识  为了使高中生可以养成公民意识,
【热点扫描】  2016年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巩固拓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进一步解决党员队伍在思想、组织、作风、纪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党中央决定,在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简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  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是推动党内教
一、从民主政治到中国智慧贡献  (一)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构成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体系。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全会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