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b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能够全方面提升学生审美、视野、情趣等各方面的素质能力,同时对汉语的字词、语法等基础知识和语感、写作、口语交际等基础能力的提升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在初中语文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当前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却存在程式化、形式化的问题亟待改进,本文结合这些情况谈如何进一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一般来说,初中学生对眼见的、直观的、能切身体会的东西感受比较深刻,对抽象的、文字描绘的内容则难以调动兴奋度,这与他们所处的直观形象思维占主导的思维阶段是密不可分的。阅读教学同样必须在遵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开展,尽量的创设和营造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对阅读材料的兴趣。如在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变色龙》的教学中,学生对变色龙(避役)随着环境变化而调整皮肤颜色的自我保护本能的认识不到位,自然也就难以理解奥楚蔑洛夫行为举止以及性格上的那种令人怜悯的因素。而如果能够将变色龙这种生物在自然界中随着外界条件变化而变色的录像在课程导入时进行播放,学生就能根据变色龙的这种生存本能来理解奥楚蔑洛夫了。又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春》的教学中,出生、成长在城市的学生以及对农村自然景观都司空见惯的农村学生对作者的赞美、欣喜的情感是难以理解的,此时一方面可以将优美春景的视频播放出来让同学们加深对这种景色的直观感觉,另一方面可以将轻柔而抒情的《四季之春》播放出来让学生加深听觉上的感受,在这两者的导入下学生对《春》描绘的诗情画意、情境交融的自然春色画卷自然也就展现在学生的脑海之中。这种通过具体形象情境导入阅读教学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习惯和思维规律,自然也就能激发学生对阅读素材的强烈兴趣了。
  二、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积累的好习惯
  厚积才能薄发。阅读的过程既需要有语文基础知识的支撑也反过来促进其他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的提高。因此,阅读教学不能仅仅是阅读的教学而应该是读、写、用的综合能力教学,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养成善于积累、乐于积累的阅读好习惯,让学生在长期的阅读中不断丰富和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素材和技巧。阅读积累的方法主要包括摘抄、记读书笔记、撰写读后感以及续写改编等方面,这些方法都是需要一定的积累和技巧、耐心才能越做越好的,学生刚开始的时候不一定能够有耐心有能力做好阅读积累,这就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对易到难、由简到繁地进行一定的指导。比如摘抄笔记的记录就需要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和领会阅读材料并找出精彩的句子、段落进行有选择的摘抄,而这些的甄别和领悟能力是学生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逐渐掌握和熟练的。另外,阅读积累的方式还包括朗读和背诵等手段,特别是对于语感能力的训练就更加需要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和背诵。而且,养成朗读和背诵的习惯对口语能力、记忆能力的促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所以,阅读积累其实就是通过好的阅读习惯持之以恒地积累素材、提升能力的过程,学生有了阅读积累的好习惯自然也就能通过阅读全面提升自己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水平。
  三、引导学生养成思考释疑的好习惯
  许多文学作品和中国画一样留有“留白”让读者去探索、去思考,每个读者的阅读的视角和认识不一样,自然也就对这些“留白”有着不同的理解和看法,所以,阅读本身也应当是不断设疑和不断释疑的过程。因此,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不断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设疑和释疑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视野才能随着阅读而不断提升和开阔。以语文课本中的阅读材料来说,那些阅读材料中的“留白”有些容易、有些则不容易被学生发现,而老师则需要通过各种手段和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填充。如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孔乙己》的阅读教学中,学生注意到其中一段对孔乙己的描述“……穿一破夹袄……”中那件长衫不见了,这时就可以引导学生就“长衫”的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这么一个讨论的过程恰恰就是学生设疑和释疑的过程。另外,在阅读教学中同样不可忽略了思、议、练的统一,这三者在阅读教学中同样是设疑和释疑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对课文的认识在思、议、练中将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升华。
  四、优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提高教学效果的根本途径也在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初中学生的成长特征决定了我们的教学手段不能单一而枯燥,否则就会让学生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不断地丧失对阅读的兴趣,因此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成为我们提高阅读教学有效性的不二选择。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设计不同的课型来开展教学活动,如朗读型、欣赏型、表演型、训练型等课型分别适合不同的阅读材料。如在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皇帝的新装》的教学中就可以采取表演型的课型,通过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皇帝、骗子、大臣、小孩等不同的角色来把体验课文中一个个鲜活角色的不同特点,学生对这种表演活动及表演活动之后的讨论就是对这一课本认识和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当然,不同的阅读素材要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如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敬业与乐业》这一类严谨的阅读材料就可以采取组织辩论赛的方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
其他文献
数学是高考的主要科目,具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考生的命运,但是现在学生高考数学复习效果不理想情况严重,引起了教育界的极大关注。一、目前国内高考数学复
企业文化的特征和功能rn从理论上讲,企业文化是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保证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和内外环境氛围设计和提出的,并为企业普遍接受的有关企业经营
初中数学本是一门较为抽象、枯燥的学科,学生们刚从小学数学过渡到初中数学的学习,每个学生对新的学习方式的适应能力不同、掌握知识能力也不同。本文对初中数学课堂分层教学进行简要分析。  一、分层教学的概念  在初中数学课堂使用分层教学方式,就是指教师依照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等,使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达到全面提升学生数学成绩的目的,也就是要因材施教。教师在使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时,必须要对学生有足够的了解,依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和贯彻落实,给社会转型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科学发展观既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求变的基础,又是思想政治工作健康发展的保证.科学
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指出:“尽量通过问题的选择、提法与安排来激发读者,唤起他的好胜心与创造力,并且给他充分的机会去处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象。”目前课堂上仍存在提问简单肤浅、频繁问答;提问脱离学生的实际,启而不发;提问后不留思考时间,自问自答等问题。那么,如何更好地把握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增强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要努力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调控课堂提问的难度,让问题更富探索性  维果茨基
试卷讲评课是高三数学复习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在高三课堂教学中占相当大的比重,每次训练、测试或者大型考试后,教师必然要上讲评课,讲评课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复习备考的质
如何在考高考场中从容应对数学考试是高中生头疼的一个问题。经过多年高三指导经验,我们发现从已知条件找到解答高考数学解答题是一种不错的选择。一、已知条件切入法概述(一
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出,英语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英语教学在各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英语课堂效率不高。具体表现在教学方式单调、机械,课堂基本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基本为“背诵单词—朗读课文—分析课文—课后习题”,单调的教学方式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教学内容单一,以应付考试为主,无法提高学生读、写、听的能力,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课堂气氛较为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的向前发展,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在国有企业中创造性地开展计划生育工作,提高计生工作效果,是当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