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探索及分析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354519727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形势越来越严峻.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如何做好小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是小学数学教师应认真思考的问题.数学学科本身内容比较抽象,需要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其在培养学生逻辑思維能力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小学数学教学中采用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升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创新、改革,其中解决数学问题教学策略就是数学教学方式的一部分.解决问题是以数学问题为主要内容开展的数学教学,其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升学生解答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解决问题的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学习动力,进而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应用现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应用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时,一般都是先讲解数学例题,再进行数学习题的练习,并在学生做完习题之后对习题进行讲解.这种教学方式不太合理,会导致学生在练习习题的时候找不到解题思路,认为数学的学习比较困难,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工作很难进行下去.因此,部分数学教师对解决问题教学策略失去了兴趣,为了能提高教学质量,他们无奈选择题海战术,最终导致小学数学教学应用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效果不好.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如下:首先,数学问题过于简单,问题的类型单一,不够灵活.其次,教学方式过于传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注重教学语言的作用,教学的思维模式固定不变,学生解决问题的方式过于模式化,创新意识较弱.最后,部分教师只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能力,对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部分内容没有重视.
  三、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实施措施
  (一)营造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要想提高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学习.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才会达到教学的目的.如果把学习比作一把火,那么兴趣就是引燃火把的火种,其为学生之后的学习提供充足的动力.我们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教师如果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对数学学习充满兴趣,那么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会主动、积极地参与数学问题的回答,从而增加自信心,提升学习能力.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认知水平和自制力相对较差,因此学习兴趣对他们的学习态度有很大的引导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采用解决问题教学策略进行授课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数学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性格特征、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其次,数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数学教学内容,营造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探索动力.小学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营造出学生熟悉的教学情境,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到问题情境上,从而进行问题的探索和思考,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增强数学概念的认知,防止审题错误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运用解决问题教学策略时会涉及大量的数学概念和数学专业术语.小学生的理解能力弱,知识积累少,如果他们对这些数学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出现概念上的混淆等问题,就会审错数学题目,从而导致之后的解题过程无效.因此,加强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问题常用语言的记忆和理解,可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小学数学的问题中经常会出现总共、减少、相差等词语,还有一些问题中包含指代名词它、他们等,这些都增加了题目的难度,给学生的审题带来一定困难.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类似的情况时,可以结合数学问题的具体内容进行重点分析、讲解,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对数学的常见术语和指代名词理解得更加深刻,从而在以后遇到复杂的数学问题时能轻松审题.
  比如,班里一共有52人,其中教师有3人,学生比教师多多少人?首先学会审题,找到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和题目中最后要计算的结果.很多审题不清的学生会直接用52-3=49(人)解答这道题.可是这道题目最后要计算的是学生数量和教师数量的差,因此应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出学生的数量为52-3=49(人),学生的数量为49人,然后进行49-3=46(人)的计算,由计算结果可知,学生比教师多46人.
  再如,在学习百分比时会遇到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种问题,如小明买玩具花了40元,小红买玩具花了32元,小红比小明花的钱数少了百分之几?
  正确算法是(40-32)÷40=20%,可是部分学生审题不清会这样计算:(40-32)÷32=25%.数学教师针对这种情况,要让学生认真审题,教会学生理解题目的意思,防止以后再发生类似的错误.
  (三)将数学问题演示出来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有些数学问题演示出来,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看到题目的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用于百分比的学习或者行程问题等.将题目中的内容通过视频或者图表的方式展示出来,将抽象、复杂的题目内容变得直观、具体,可让学生对问题一目了然.例如,在学到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的总复习中第114页的第5题时,图中涉及4名学生的对话,每名学生说的话中都包含了已知条件,内容比较多,学生容易混乱,教师可以借助画图法将图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画到黑板上.首先找出一个关键信息就是方方,因此先用线段画出方方买书用的钱数30元,方方购买时降价10%,然后在方方实际买书的价格上根据比例依次画出其他三名学生买书的钱数.这样,将书上图中给出的信息全部标注到图表中,学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所有的信息.根据信息,学生可以进行相应解答.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解题思维能力,使他们再遇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可以通过画图很快地解决.   (四)将数学问题结合实际生活进行教学
  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不能出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脱轨的情况.教师在讲授数学问题时,不应该生搬硬套,应该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依照学生的生活常识开展数学教学,使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和对生活的重要性,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生活,学会对生活产生疑问,从而使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比如,在教授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的“认识人民币”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掌握人民币的面值大小,数学教师可以设置买东西的环节.先准备面值大小不等的道具现金,让学生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再让学生进行付款、找钱等.要保证人人都能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这个过程中,部分付款遇到问题的学生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应耐心指导学生进行结算,帮助学生熟练地掌握人民币的换算等问题.这个活动说明,教师在数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数学理论知识,还应该引导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灵活地运用在生活中.这样的课堂活动使得师生关系更加融洽,课堂氛围变得更好,提高了教学质量.
  (五)从不同角度思考数学问题
  在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思路固定不变,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刻板,一直运用固定的思维模式解题,久而久之成为习惯,这并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的思维发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遇到合适的数学问题时,教师一定要将多种计算方法都教给学生,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开阔,解题思路更加灵活.例如,小林爸爸在选择手机话费时,一种是电话费有月租20元,每分钟的通话费用为0.1元;一种是没有月租,但是通话费用为每分钟0.2元.小林爸爸应该选择哪种话费方式?这道数学题是开放性的,应该分多种情况进行分析,因此解题方式也更加灵活.在学生思考问题的时候,教师应把握恰当的时间,如果学生思考时间过长,说明学生没想明白问题,再给时间思考就会产生厌烦的心理.教师应控制学生思考的时间,并在恰当的时间内给学生适当的提示,引导学生发现正确的解题思路,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散.
  (六)进行评价与反思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习的评价与反思是很重要的,其可以激发学生的解题思维,让学生的头脑运转更加灵活,进而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组内成员讨论交流后,推举代表进行讨论结果的说明,其余学生仔细聆听.每个小组发表完不同的意见后,其他小组进行补充,之后小组之间互相评价.待学生发言完毕之后,数学教师要总结学生的意见和想法,并进行深入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缺点,并针对学习上的不足进行改正.教师还应该在课堂上对解题方法進行巩固教学,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解题方式,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应的数学练习题,让学生在解题中巩固解题思路和方法.布置的数学练习题应从多个层次考虑,有基础性的练习,有相对来说较为复杂的练习,还有一些拓展练习,这样能符合能力不同的学生的需求,从而实现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四、结束语
  小学数学的学习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这关系到其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数学的教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针对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教师应积极寻找解决办法,接受新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上营造教学情境,注重生活与数学的结合,多方面地考虑多种教学策略,从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参考文献】
  [1]刘丹.小学数学“问题解决”教学策略分析[J].知识窗(教师版),2020(11):38.
  [2]李林.浅析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策略的探索及分析[J].新课程(上),2019(4):205.
  [3]郭素玲.小学数学问题解决式教学策略分析[J].考试周刊,2019(30):85.
其他文献
【摘要】小学数学对小学生而言是一门具有重要意义的学科.学生通过学习数学,不仅可以了解数学知识,而且能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其今后的学习生涯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要与时俱进,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努力创造和完善数学教学方式,并在课堂教学中融入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主要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体验式教学方法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小学数学教师
去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肯定了西部某个城市合理设置流动摊位,增加就业岗位的做法,今年两会期间,又提出了继续对灵活就业人员给予社保补贴,推动放开在就业地参加社会保险的户籍限制。
锐角三角函数知识是初中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它对学生的函数知识和代数知识都有很高的要求.学生只有学会用函数知识建构图形,科学运用代数知识推理,才能够灵活掌握知识,提高数学成绩.学生通过对锐角三角函数的观察、推理、想象,能更好地进行归纳和猜想,体会数学知识,提高学习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锐角三角函数学习中深化函数思想,重视图形分析,把握知识本质,提高思维能力.本文主要以“锐角三角函数”为例探究了函数图形和代数推理相结合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会数学建模,理解知识.
现阶段,随着我国技术手段的日益成熟,岩土工程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逐步完善,较好地满足了不同场景下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为实现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的合理化应用,施工人员应当明确技术要点,形成完备的施工技术应用思路。下面本文就深基坑支护施工技术在岩土工程基础施工中的应用进行简要探讨。
【摘要】数学是一门有着独特特性的学科,其不仅有较强的逻辑性,还有较强的抽象性,对学生的思维有较高的要求.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恰当的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抽象性、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进一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生活情境创设手段在这方面有显著的作用.教师可根据数学教学实情创设生活情境,从而指导学生学习数学,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并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而促进学生全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指明了未来教学改革的方向.作为数学核心素养之一的数学建模是联系生活实际和数学理论的桥梁.本文以数学建模思想为基础,结合支架式教学模式的五环节引导教学,以“解三角形的应用”为例进行教学设计,利用教材提供的实际情境,让学生用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构建数学模型;利用支架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抽象概括能力、符号表达能力、模型选择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实现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目标.
【摘要】数学作为一门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学科,不仅在基础教育阶段备受重视,而且在人生发展的各个环节都对数学应用能力提出了不同层次的要求.为了提高初中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发挥学生的自主、合作和探究意识,有效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数学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教师可将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模式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并应用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等方式.本文从分析小组合作教学现状入手,根据现实情况探索适合
【摘要】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了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需要有的放矢地提出问题,以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水平为前提,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种类的问题.这些问题就像齿轮,推动着学生的大脑,从而让思维飞速发展.  【关键词】思维;问题;思考;旋转  思维的产生和进行起于有待解决的问题.笔者以“图形的运动(三)”一课为例,探索问题究竟有何价值,又该如何提出.  一、问题——是什么?  “思维是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数的形式精确地分析形,通过形的方式直观地体现数,将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相结合,展示出了数与形的对应关系.数形结合能够展示数学的本质问题.本文主要探究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应用,鼓励学生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探究知识,建构空间几何图形,挖掘知识本质,提高数学核心素养.
伴随国内社会的进步,可用土地变得越来越少,在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方面人们有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如今在建筑领域,高层建筑取得较快的发展,所需占地面积相对较小,而且有着很高的容纳率,但要求地基有着较好的稳定性。基于这样的情况,有必要强化对桩基以及地基施工的研究,选用合适的施工技术,有效提升工程质量,以为建筑事业更好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