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操作的“三重思维化”

来源 :教学月刊·小学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jing17_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通过动手操作的三重思维化,可以改变通过传授而使数学知识表面化的状况,促进数的计算教学和学习。具体来说,三重思维化是指:1.将动手操作置于思维的发生过程,恢复与内在思维的本然联系;2.结合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使动手操作成为当下学习强有力的支撑;3.积累下的动手操作经验,能逐步发展学生数学思维方式。
  【关键词】同分母分数加减 动手操作 思维
  一、“同分母分数加减”教学中关涉动手操作的问题
  这部分内容可由三个主要问题构成。第一个问题,教师对于“同分母分数加减”的内涵认识是什么?此问题表现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对同分母分数加减运算算理的呈现方式。第二个问题,教学中撷取了哪些内容作为学习的对象?第三个问题,这些内容能不能通过传授而使学生掌握?问题二、三将通过动手操作的三重思维化进一步回答动手操作能够解决教学中的哪些问题及其价值。
  二、将动手操作置于思维的发生过程
  例如,王老师课堂实录(刚工作一年的新手教师)。
  师:怎么计算两只熊一共吃了多少呢?
  三、将动手操作置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
  如何才能将动手操作与同分母分数运算的教学内容巧妙融合,在动手操作三重思维化的第二个方面,将与学习者已有知识经验结合,使动手操作成为当下学习强有力的支撑。学习者在知识建构初期往往产生已有知识与现有学习结构不一致的体验,过去的实践证明,学生对同分母分数的计算不加减分母有疑惑,出现分母相加作分母的错误。
  例如,赵老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课前活动片段也应该写明教师的教龄。
  赵老师让学生以分数单位建构分数展开教学,区别于教材“折纸表示分数”作为复习铺垫的内容。赵老师表示“折纸表示分数”只是一种形式,是认识分数的重点,不能拘泥于教材,更应侧重对学生已有知识现实状态的分析。
  四、将动手操作置于数学思维的提升
  学生将反复使用同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经过一段时间以后,达到比较熟练的程度,形成了技能,但动手操作所获得的算理,过一段时间以后很容易被遗忘,这与探讨后缺少反思有关。因此,在动手操作解决数学问题之后,必须再次引导学生对操作目的、过程、结果进行回顾,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当学生对“为什么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存在困惑时,教师再引导学生回忆刚才的操作,学生便能思考得出,如果分母相加,说明物体分的份数要增多。学生对动手操作的反思,可以帮助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异分母分数的加减运算在生活中没有较为实际的例子,对于学生来说就更具抽象化。而许多经过动手操作反思的学生,容易想到通过折纸来创造出不同的分数,在对材料的操作中,知道异分母的加减需要先同化分母,再将分子做加减运算,而不会误认为只需要将对应的分子分母相加。在解决儿童前所未见的问题或假设性问题时,动手操作仍然是儿童适应复杂环境最有力的思维工具,在此基础上,有利于儿童从具体运算思维向形式运算过渡。研究者和發现者角色得到充分的发挥又促使学生思维在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杨中华.浅谈在数学活动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J].中国校外教育,2012,(11).
  [2]林崇德.基础教育改革心理学研究30年[J].教育研究,2009,(04).
  (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710000)
其他文献
【摘要】本研究旨在考察通过音乐活动促进中班幼儿自信心发展的效果。研究发现,经过音乐活动后,实验班幼儿的自我表现、自我效能感、成就感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研究者据此认为,音乐活动可以成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自信心;培养;音乐活动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7/08-0065-05  自信心是指个体认识和评估自身行为
【专家简介】李业平教授毕业于美国匹茨堡大学,现为美国德克萨斯A
【摘 要】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其核心是如何思考的经验积累,以“面积板块”教学为例,教师可以以“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关系对吗,如何验证?”为核心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在不同阶段的表达形式,阐述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思维经验,从而培养学生数学思考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核心问题 思维经验 面积教学  “面积板块”教学是从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开始的,那么面积教学的思维生长点是什么呢?带着学生去思考:平面
【课前的思考】  人教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编排了“三角形”这一单元,内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的内角和和图形的拼组等四个小节。第一小节学习“三角形的特性”,在这一小节中要求学生认识怎样的图形是三角形、认识三角形的高(画高)、三角形的稳定性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作为本小节的第一课通常要学习前三个知识点,但如果在这节课中平均用力学习这三个知识点,势必会影响对三角形高的认识和画高技能的落实。为
【摘 要】通过对2017年度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小学数学教与学》中与核心素养有关的24篇论文分析发现,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核心素养的内涵、特点和价值,核心素养的培养及落实和核心素养的评价三个方面。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内涵、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之间的关系和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落实和评价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与学  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
随着第二轮课程改革的深入,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也越来越受到学校与教师的重视,它的数学教育价值也越来越受到一线教师的肯定。对此,笔者执教了“韩信分油”一课,进行了一次拓展性内容的课堂教学尝试,具体执教思路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选材,凿凿有据   为什么要选择“韩信分油”作为拓展性教学内容呢?在选课开始,笔者就考虑教学的内容一定要源于教材,于是将目光投向教材的“边角料”。人教版五上教材第10页有一道思考
【摘 要】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认识例题图的教育价值,潜心揣摩例题图的教学意蕴,切实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和知识发展的规律,反复研读例题图,深挖其教学内涵,做到合理地、灵活地、充分地和创造性地运用,让例题图的教学内涵不断凸显,教育价值充分彰显。为此,要设法让例题图变得有现实背景,有内部结构,有生长活力,有前后联系。  【关键词】例题图;算理;现实背景;内部结构  本文所说的例题图是指教材中例题的配图
【摘 要】以“积的变化规律”和“商的变化规律”两个教学案例为例,来分析教学中学生出现的两种现象:只会做不会说和只会说不会做。鉴于此,教师应该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而教学,情境的设计、小组的讨论、板书的设计等都应该为此服务;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应该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学会知识的迁移,将知识点串点成线,系统地学习数学。  【关键词】理解 迁移 数形结合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学的是哑巴数学,他们不会
在10月15日,我校召开了“减负——从变革教学方式开始”的主题研讨会。期间,听了纪金玲老师和张殿军老师的两节数学课,听了朱凤书校长讲话和各位专家的发言,使得每个与会老师受益匪浅。比如朱校长谈道:“在传统课堂中,每分钟老师大约有2到3次提问,学生回答问题是主要的学习方式。而且,有50%的问题是选择性问题和记忆性问题,思维含量很低。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独立思维的空间和时间,学生的思维被教师切割得支离破
数学课堂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的必要途径。教师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练习效益的最大化?对此,笔者结合北师大版“用字母表示数”的练习设计,谈谈自己的想法。  【练习设计案例】  一、基础练习  案例呈现:一本故事书共有a页,小明每天看15页。  (1)小明10天共看了几页? ( )  (2)小明c天共看了几页? ( )  (3)小明看了5天,还剩几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