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1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在教学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手段。信息技术通过信息传播等方法已经起了重大改变。在广泛应用下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带给人们极大的方便和乐趣。可能就像其他教学技术一样,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是由学习方法和教学方式所驱动的。信息技术在每一项重大改革,则会刺激教育系统使其产生新的应用需求并反作用于学习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1.20世纪5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195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利用计算机驱动飞行模拟器来训练飞行员是计算机在教育领域的最早应用。20世纪70年代后期,利用大型机和小型机开发的计算机管理教学系统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行政管理系统陆续进入中小学。这一时期人们对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态度开始从狂热回归到现实,反而开始追求易学、易用、实用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2.微机进入中小学教学以及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推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的明尼苏达教育计算机科学联盟得到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开始大量生产和提供课件,其他教育软件公司也相继出现,出现了教育软件出版的高潮。
  20世纪80-90年代的整合学习系统。20世纪80-90年代,在应用计算机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学校和教师认识到在提供计算机辅助教学方面,联网系统比单机效益更高。教育技术厂商开始研制联网的辅助学习系统,统称为“整合学习系统”。
  3.因特网时期的信息技术应用。教育界也很快认识到因特网的教学潜力:支持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实现用户与计算机之间极强的交互功能;支持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异地的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专家之间相对跨越时空限制的交流互通活动;提供日益丰富、真实的在线模拟和在线实验功能;支持对学习内容随时、随地的访问等等。因特网已经逐步进入中小学校园、实验室,甚至教室,并逐步渗透到学习者学习的每个环节。
  二、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
  1.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多媒体(Multimedia)教学是现代教育采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手段对于传统教学中,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的抽象内容、复杂的变化过程、细微的结构等,多媒体通过动画模拟、局部放大、过程演示等手段都能予以解决,它打破了“粉笔加黑板,教师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方法,不但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质量。
  2.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
  现代网络技术是当今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最有效率信息技术。这项技术的应用可大致分为两方面:网络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和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网络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应用,包括网上选课,网上评教,网上信息发布,校内网提供教学辅助资源及丰富学生课余生活的资源等等。过去,学生选课评教只能通过传统信息工具——纸和笔进行,而获取信息则只能通过老师或学生们之间口头传递,需要下载老师课件或其他学习资料更是相当的麻烦,只能通过直接找老师下载和通过互联网下载。现在,许多学校建立了自己的局域网络系统,学生可已通过局域网完成以上工作。同样,远程教学还可以节省大量的资源和费用,因为一个老师可以同时给上千人授课,而一个好的课程可以在长达数周、数月内,在不同的地区使用。
  三、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的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技术应用已经呈现以下明显的发展趋势:
  1.各种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的综合运用:借助信息技术强大的集成功,教师和学习者可以综合运用文本、音频、视频、动画等各种媒体形式的教学资源来开展教学,甚至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和人工智能代理来支持教学和学习。由于利用因特网获取资源变得越来越方便,可资利用的学习资源日益丰富,逐渐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主心,让学习者综合利用因特网的资源开展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各种学习方式。
  2.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成为发展趋势:因特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一方面使业已存在但在传统条件下难以实现的教学理想成为现实,例如,以学习者为主体的自主助发现和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在建模工具、(在线)模拟实验室、现代通信技术和数字化资源的支持下都已经成为可能;另一方面,现代信息技术的与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的结合还诞生了很多新的学习方式(如WebQuest、远程合作学习等),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已经成为信息技术整合的重要特征。
  3.原有的教学界限逐渐被打破,泛在化的学习成为可能:因特网等现代通信技术信息技术一方面使教学和学习进一步摆脱书本和教室的局限,借助可以联网(甚至可以连接无线网络)的笔记本、各种便携式掌上(palm-top)电脑,学习者可以随时(例如周末和假期)、随地(在能够连接因特网的世界上任何角落)、随需地(on-demand)访问在线课程和教学资源,可以随时与同学、教师和在线专家交流、讨论和开展合作式的项目研究(project work),泛在化(ubiquitous)的学习已经成为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之外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成为构建终生学习体系不可或缺的学习提供方式。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经历了微机在教学中的应用和因特网的应用作为两个阶段。现在,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分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现代网络技术的应用两方面。以后,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朝着各种信息技术和数字化综合运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法的整合,原有的教学界限逐渐被打破,泛在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三个方面发展。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将积极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必能丰富教师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也将起到积极作用。反过来,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大量运用,也将促进软件产业向教育投入更多的力量,丰富教育软件产品,会产生大量广大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教育软件精品,师生也将更加直接感受到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作者单位:金坛市青少年体校 江苏】
其他文献
墨子曾说,多余的话就像池塘的蛙声,树上的蝉鸣一样,人们或者不理会它,或者讨厌它;而雄鸡啼晓,寥寥几声,却能引人注意。教师要想有雄鸡般的魅力,就要让自己的言语具有准确清晰,循循善诱;通俗易懂,真挚感人;形象具体,妙趣横生;含蓄隽永,风趣诙谐;刚柔相济,顿挫有致等特点,使自己的口头言语提炼得如同蜂蜜一样,粘住学生。  教师教学的口头言语既不同于戏曲表演艺术的道白,又不同于单口相声中的独白,更不同于演说
绘本就如一部电影,主演是图画和文字,绘本的图画唯美,充满情感;绘本的文字优美,充满旋律。绘本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广泛使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伙伴,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很强大的教育价值。而幼儿正处于学习习惯的养成阶段,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读书的过程中让每个幼儿都能真正地读,充分地读,把书真正读进去,让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幼儿阅读中的一抹亮色、栽种进幼儿的生命,让幼儿成长于阅读。  一、“广”字为先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意思,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要恪守信用的道理。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过程与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合作探究、自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阅读课文领悟九色鹿救助他人、不图回报的品质,谴责调达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的可耻行径。
新课标强调“以人为本”,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以及未来对社会的适应能力。教学模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师生良好互动的一个绝佳途径。  1.建国至今我国小学教学模式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  我国的小学教育从建国之后才算正式走上了正轨,而这些年的发展也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 从1949年到1957年。在这个时间段,中国的小学教学模式和其他产业一样,都
在围棋活动中,能较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意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陈毅元帅曾赋诗云:“棋道虽小,品德最尊”。由此可见,围棋对弈体现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做人道理,对幼儿的一生发展都具有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围棋是一场竞技活动,有比赛就会有输赢,那么,如何让幼儿在对弈中看淡输赢,养成规则意识,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意识,形成积极向上的个性品质呢?  在实践观
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是语文教学课改实践中的重要平台。教学过程需要师生双方共同参与,需要教师引燃孩子们思维的闪光点。所以一张大白纸和几沓万能贴,或者音乐、图片则被有效利用于课堂,从而完成互动性的探索,达到高效的学习。  一、白纸为线贯穿课堂主线,万能贴承载孩子真情  孩子作为教学对象具有极强的灵活性和思维能力。而教学过程的完成,则可以利用这一点,将课堂变成一个动态的过程,让老师“静一点”,让孩子“
一、整理数据,做好铺垫  很多学生在经历了前期的实验探究,收集到数据之后,还是显得手足无措。  有的数据尚不全面,有的数据存在误差,有的数据纷繁凌乱,要引导学生合理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前期的数据整理工作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我会引导学生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数据进行整理:  1、汇总全班数据  由学生个体收集到的数据往往不够全面,且从统计学角度来看,可信度并不高。为了得到更为真实、可信的数据,在教学中可
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这个问题一直受到众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如何激励学生主动进行数学探究活动?更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内容。根据各类教育杂志和专刊上的介绍,结合我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在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动’起来”才是问题的关键。  一、创设情境,让学生“心动”  1、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思维境界。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师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搭建一座“桥梁”,将学生引入到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多采用“教师——知识呈现的媒介——教科书——学生”的方式,主要以教师的教授活动为主,这样的教学是必造就一批呆板的没有创造力,跟不上社会步伐的学生。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呢?下面本人就从信息技术教学在提高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谈谈个人的几点浅薄的看法。  一、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儿
模式背景:素质教育是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基础教育的根本目的和最终任务,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实现科教兴国战略做出的又一重大决策。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流。纵观 中国历史的传统教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纵览中国古代、近代的教育史、科举制度、八股文,不知扭曲了多少知识分子的才干。  模式目的: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寻找学习方法,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之达到会学习。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