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时代美国传媒教育的启示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tgx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何谓“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Media Convergence)指的是多种媒介呈现出多种功能一体化的趋势。这一概念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浦尔提出的,关于媒介融合最早的假设更多地集中在将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融合在一起,更多地是倾向于技术方面的融合。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的迈克•麦金教授认为,媒介融合的概念中至少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运营的目的;二是新闻的报道方式;三是公众和媒介之间的新型社会关系。①
  随着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的“全媒体”时代业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公众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了媒体议程设置的过程当中,时下正在流行的微博对人们信息分享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消息的发布者与接受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反馈与互动逐渐成为了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诸多媒介生产方式的变革已经大规模展开。
  2 媒介融合带来的影响
  媒介融合产生的背景是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从挑战、对立转向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以求得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发展。这是社会文化深层发展的大趋势,必然会对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最突出地表现在对传媒生产和传媒教育的影响。
  2.1 对传媒生产的影响
  其一,数字技术的发展模糊了传统的传者与受众之间的身份界限
  新媒体的日新月异的发展赋予了普通大众在传播过程中前所未有的主动权,网络平台使普通人发布“公民新闻”成为可能,颠覆了昔日被动接受纯受众地位,传统的传者和受众的界限日益模糊。撼动了传统媒体在新闻传播中的垄断和特权,甚至改变了媒体传统的“议程设置”功能。
  其二,传媒市场细分引发了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
  社会经济、文化潮流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生活方式等日渐多元化,态度也由传统的被动迎合转化为主动选择。可以认为,传媒的“分众时代”已经到来。媒介运营者为争夺注意力资源,不得不对受众的价值进行深度挖掘,提供海量的信息、丰富的娱乐元素,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受众不同的注意力需求。
  2.2 对传媒教育的影响
  媒介融合的大趋势对于新闻传播教育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最突出的表现在三个方面:
  其一,媒介融合使得学科的界限日渐模糊,跨学科的研究成为横亘在传媒教育面前的一大挑战。传统的传媒教学更多的是局限在文学里面的一级学科,媒介融合则要求横跨工科、电信技术、传媒文化等多方面的边界模糊的跨学科培养。
  其二、媒介的融合、学科的边界模糊对传播内容也提出了符号一体化的要求,这就对习惯了报纸的文字符号、广播的声音符号、电视的视觉符号的传统信息接受习惯提出了颠覆性的挑战。同时,内容制作的多媒体化也对传媒教育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提出了崭新的要求。
  其三、媒介融合还带来了业务流程一体化的变革。采访、编辑、甚至营销都包含在内,对传媒人才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复杂的的要求。
  归纳起来,就是学科层次的设置、学生知识结构的重建、教学模式的改革三个方面都受到了媒介融合大趋势的影响。②
  3 美国的“媒介融合”型传媒教育
  世界上最早开创新闻教育的大学,是美国的密苏里大学。是1908年,由沃尔特?威廉姆斯创办,迄今已有百年历史,见证了世界新闻教育的发展。随着新闻学和传播学的相互影响和交融,传播学更显后来居上之势。
  3.1 美国“媒介融合”专业概述
  从2005年开始,密苏里新闻学院开始强调并推行“媒体融合”新型人才培养主导思想,开始实施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增设了一个名为“媒体融合”的本科专业。该专业的培养理念是:把握好学生“一专“与”多能“之间的关系,“一专为主”,兼具“多能”。要求培养出的人才具备突破媒体界限的思维与能力,能同时适应不论是报纸、广播、电视或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的需要,成为适应时代发展的“全能记者”。
  3.2 教学特色与培养目标
  (1)课程设置:美国的媒介融合专业,在教学内容上,比较侧重专业精神和实际业务方面的课程,理论类的课程占的份额较少。比如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就明确表示:培养的目标不是新闻理论人才。学院创始人普利策曾表明:“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③
  (2)教学实践: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从本科到硕士都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从本科开始就要到媒体参加实践,并且,学校自己创办的正规的、面向社会的商业性传媒实体也为绝大多数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如学院建立伊始就创办的《哥伦比亚密苏里人报》,是哥伦比亚两份主流商业报纸之一;在广播电视诞生后创办了学院自己的电台KBIA—FM和电视台KOMU—TV,电视台进入了美国电视联播网,装备堪称国际一流;此外,密苏里新闻学院还出版有在密苏里地区发行的《VOX》娱乐周刊和国际性刊物《IPI全球记者》。这些自办媒体的工作人员由专职员工、兼职教师和实习生组成,学生学习到一定程度,就会选择到更高层次的社会媒体实习、确定自己的工作岗位。
  (3)毕业设计: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毕业生可以将一篇6000字的深度报道或者拍摄制作30分钟的电视深度报道代替毕业论文,并且不需要发表或者播出,由导师来裁定其是否合格。而密苏里大学的硕士论文可以是新闻作品,也可以是理论研究的文章,本科生则根本不需要写毕业论文。他们认为,学生所学课程中对实践能力的锻炼才是其教学的目标。
  (4)师资要求:美国的传媒教育普遍强调任课教师要有传媒实践的背景,不一定强求博士学位,但是必须要有传媒工作的经历,对传媒工作的流程、方式方法非常熟悉,能够给予学生细致的、具体的指导。
  4 美国媒介融合专业教育对我国传媒教育的启示
  4.1 因地制宜,改革传媒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担任核心传媒理论、业务课程的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传媒实践经验。如果条件暂时难以满足,则应定期派年轻教师前往媒体参与传媒实践工作,不定期邀请传媒行业资深人士开展讲座。其次,尽可能协调校内广播站、校报、电视台、网站等资源,与教学实验相结合。另外,条件允许的院校,应尽可能加大对传媒实验教学设备的投入。
  4.2 重视专业认知,加强媒介素养与新闻伦理教育
  专业认知的目的就是使学生明确专业性质、现状、发展及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会统筹所掌握的知识,确定职业的规划,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媒介素养简单地说,就是正确地、建设性地使用大众传播资源的能力。能够充分地利用传媒资源完善自己,参与社会的进步。媒介从业人员应该比普通受众具有更高的媒介素养,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更应该强调其职业道德和新闻伦理的培养,从而能够更为有效地完成信息传播的工作。
  4.3 合理规划培养层次
  按照教育部目前的学科目录,关于传媒类教育的一级学科是“新闻学与传播学”;二级学科是“新闻学、传播学”。在我们高校的新闻传播院系,本科层次的教育主要偏重于新闻学下列的四个专业,传播学本科专业还较少。按照美国传媒教育的经验,应该进一步明确本科层次的传播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细化与新闻学专业的区别与联系。
  4.4 注重互动能力的培养
  媒介融合时代,人人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但进入大众传播领域的却依然是有所局限的一部分。这就要求传媒人才能够加强在信息的筛选、反馈、发布等方面与受众多方互动的意识,从而增强信息的搜集、甄别、编辑、处理和议程设置的能力。
  ① 付晓燕:《媒介融合下的美国新闻业和新闻教育变革--访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媒介融合项目创始人迈克•麦金教授》,《新闻写作》,2009,8
  ②李本乾:《后媒介融合时期新闻传播教育发展趋势》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副院长 在新闻教育研讨会上的发言。 本篇文章来源于 科技网|www.stdaily.com
  原文链接:http://www.stdaily.com/xinwenjiaoyu/2010-06/07/content_195961.htm
  ③唐世鼎、黎斌主编:《世界传媒院校》,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
  注:作者陈琦系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本文为2010年度陕西省教育厅项目《媒介融合趋势下陕西新闻教育的变革》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0JK336
  
  参考文献
  [1] 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与新闻教育改革》,《今传媒》,2009,1
  [2] 肖娜:《媒介融合时代独立学院广电新闻专业教学模式新探》,《新闻知识》,2011,3
  [3] 言靖:《媒介融合趋势下新闻人才素质培养》,《新闻知识》,2010,4
  [4] 吴信训:《新媒体与传媒经济》上海三联书店,2008
其他文献
每个班学生的成绩都是参差不齐,后进生总是占有一定的比例,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尤其重要。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 倾注爱心 感化心灵  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在家庭经常听到的是“训斥”,看到受“白眼”,受到的是“冷落”,长期以来,造成了自卑的心理。要解开这个节,必须感化他们的心灵。感情是教育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交流情感的“金钥匙”。爱学生一要认真地理解他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凡事都
期刊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1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
期刊
识字是小学低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识字的要求是: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我们的每一个汉字都有丰富的内涵,因此,在识字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喜欢学习汉字的情感和主动识字的愿望。多种方法识字有效地帮助学生形成自主识字的能力。  1 加一加的识字方法  例如在学习“动”字时,可以这样引导学生记忆:云+力组成“动”;教学“杏”字,可以引导学生:木+口组成“杏”。此外还可以
期刊
【摘要】语文是学生用来说、讲、读、写、用的必然工具。其中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生阅读能力形成与发展的主要途径,阅读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乃至整个教育过程中都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本文深入分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初中语文;教师;学生;阅读教学;措施  新课标强调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方法的培养,积极倡导“自主、合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对课外阅读的总量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在整个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应该不少于145万字,并推荐了一些课外阅读作品。在“教学建议”部分,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虽然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但教师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情况不尽人意:①对组织学生课外阅读的必要性认识不足,教语文不应只是教语文教材,
期刊
【摘要】“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 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培养。  【关键词】培养;写作;兴趣  写作文真难!这是许多学生的烦恼。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那么,怎样才能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情绪呢?我认为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不是生来就有的
期刊
培养学生读书的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一个人一旦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就可以自我完善“终身教育”,就可以不断学习新知识,做到活到老、学到老。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探讨,有点体会:  1 开展“读书会”活动,激发读的兴趣  中年级的学生已能独立阅读课外书,我让他们每天读半小时的课外书,家长签字。每周用一节语文课,召开“读书会”。要求:人人带上所读的书,一一登台向大家介绍本周所读书的名称、内容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语文水平和素质高低的重要尺度和综合表现。学生怕写作文,学生作文水平低,一直困扰着广大农村语文教师。本文阐述了农村中学生作文总体水平欠佳现状,分析了导致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就提高农村中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探索。  【关键词】作文;农村中学生;教师;探索;创新  作文教学历来被视为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学生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衡量语文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
期刊
我们常说:“教是为了不教。”这强调的是学习能力的重要作用。我认为应该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上狠下功夫,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细心观察,认真总结发现了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特点。针对学生的特点,我常布置预习任务,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总有一些偷工减料之人,看到这些我很苦恼,偶然间想起徐特立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啊,不是学生不好好阅读,是我没交给好的读书方法。之后,我建议学生在书上做记号,如
期刊
长期以来“学生作文老师改”,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对老师改过的文章也不加揣摩。叶圣陶先生说过:“文章写完之后,最好是念一两遍……要念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启发学生朗读自己的文章,辨析用词造句、谋篇布局上的问题,并加以修改。  1 自读、自听、自修改  我要求学生作文写好后,不要急于交给老师,安排早读时间让他们拿出来朗读,让学生运用听觉器官来检查、修改文章,如查看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