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教育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song7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特别是初中学生,应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同时也是初中学生应该具备的一个特别重要的素质。因此,我们应当重视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
  1 营造民主、和谐氛围,使学生成为阅读的主人
  教师的情绪对学生的学习情绪和主动性曲折关键性的作用。不管教师遇到什么不高兴的事,心情多么的不高兴,也都要微笑着面对学生。即使是在课堂上,学生让你生气了,你也要巧妙的进行处理,不能影响课堂气氛,影响了学生的听课情绪。课堂上,教师不必要求学生规规矩矩,象小绵羊一样温顺,学生课堂上的发言完全可以自由一些,努力营造阅读课堂教学和谐的轻松的氛围。学生从心理上放松,把课堂当作师生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乐园,使自己真正成为阅读的主人。和谐的阅读氛围可以有效的激发初中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需要营造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氛围,师生之间要建立相互平等、和谐共处、民主团结的师生关系,打消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焦虑感。让他们充分的汲取知识,展现个性,放飞想象,驰骋于文学作品的海洋中。
  2 制定明确目标,分层教学,创建交流平台
  2.1 要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训练目标要明确。学生每一节课的阅读教学都有具体目标和任务,训练目标要明确,课后阅读也要有比较具体的阅读目標。如在布置课文预习时,要让学生利用工具书查找认识并学习理解课文中生字生词;再要求学生阅读整篇文章,通过初读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由结合学习小组共同讨论课文的结构层次,并给各小节加小标题。教给学生鉴赏诗歌、散文的方法,教给学生理清作者的思路,教会学生如何去欣赏、鉴赏美文中精彩的内容,分析课文的艺术特色,了解作品中的故事情节,体会人物形象的艺术魅力。
  2.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乐学、爱学、会学。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题材和体裁的课文内容要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阅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学得好。当然,这就要求我们对每个层次的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分别要有比较明确的目标和要求,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乐学、爱学、会学,让每个学3生都在活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和提高。
  教给阅读方法,训练阅读技巧,提高阅读的效率。教师应该适时地分类对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有效的阅读指导。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在阅读中积累阅读技巧,针对不同题材和体裁的文章进行问题的解答。无论哪种题材和体裁,都要特别留意文章或段落开头: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的词语和句子;要注意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的词语和句子。也要注意文章结尾: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画龙点睛的词语和句子。因为在某种程度上,这些词语往往是理解文章抓住文章主题的突破口,是解答问题的关键之所在。阅读既有深度,又要有广度和速度,这样才能真正提高阅读的效率。因此要指导学生掌握读书的方法。如泛读法:即广泛阅读;精读法:熟读而精思;通读法:通览一遍,意在读懂,读通;跳读法:跳跃式的读书方法;速读法:快速阅读;略读法:一种粗略读书的方法;还有再读、写读、序例读、选读法等。其中精读、略读、快读是现代阅读必须谙熟兼备的综合技巧。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既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前提,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一种体现。好习惯能造就人,学习语言的好习惯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语文习惯的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首先,要培养学生爱读书多读书的习惯。要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开始,启发学生爱读书、多读书,使学生体验到读书是人生的一大乐趣。同时还要经常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故事会、阅读比赛等活动。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学会阅读时在书上勾点圈画等批注的使用方法,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最后,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使用工具书是读书、写作和寻求新知的需要,学生阅读教材、课外书更是离不开工具书。
  阅读教学是初中语文教学的核心。学校应是书声琅琅、歌声琅琅、笑声琅琅。关注学生就应从关注他们的阅读开始,让学生们去阅读中品味快乐,在博览群书中感受人类文明的博大精深吧!
其他文献
在当前竞争激烈的教学中,升学率的高低几乎是衡量办学是否成功的重要手段。为了在优胜劣汰的自然选择中求得生存,许多教师在教学中也开始信奉:“黑猫白猫拿到耗子就是好猫”——不管采用什么手段,最终只要把学生的考试分数提上去,就是好老师。 诚然,猫的职责是拿老鼠,不管它采用哪一种手段,只要最终能为民除害就行。  然而,学生与老师的关系绝不等同于猫和老鼠的关系,教育教学也不等于猫拿老鼠。 在猫捉老鼠的过程中,
期刊
现代教学论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的根本,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问题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起源。学生真正有了想了解、希望懂得的强烈欲望,才能推动他们去积极思索、主动探究。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数学课堂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和优化,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数学课堂上问题的创设还存在着很大的误区,很多问题的创设只有情境没有价值或者说思考价值极小,对学生思维发展不能起到
期刊
【摘要】和谐班级的建设重在提供自我管理的标准、提供自我管理的的要求、提供自我管理的意识、提供自我管理的方法、提供自我管理的榜样。  【关键词】和谐班级;自我管理;管理意识;管理方法  自我管理是现代人追求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当今社会大力推广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为了建设和谐的班级,应重在为学生提供自我管理。我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我自教育,提供了学生的自我管理
期刊
蓦然回首,从师范学校毕业参加工作到现在,我已经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了18年,当了18年的班主任!在这么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积累了很多经验。我认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必须心目中有学生,既要教学生读有字之书,又要教学生读无字之书,既要教学生知识,又要引导学生做人。”下面我就来谈一下自己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几点做法:  1 勤于班级管理  勤劳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俗话说得好,勤能补拙。要勤到班级中去,勤
期刊
随着社会变化,农村家庭结构或多或少的出现了不同的新情况,学校教育受到诸多影响,造成了受教育儿童的复杂性。  1 留守学生  双亲都外出打工,而把孩子留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抚养,这就造成了留守儿童。大多数爷爷奶奶溺爱孙儿、或担心儿子、媳妇的埋怨,他们最多照料孙儿的衣食生活,对于学习及道德品格上的教育可以说是一项空白。因此孩子得以机会更多地放纵自己,养成了很多不良的习惯。寄养在亲戚家的孩子更是没有约束
期刊
中美两国文化历史背景不同,教育也有所差异。很多人认为中国基础教育扎实,美国一些教育学者也在呼吁向亚洲包括中国学习基础教育。笔者就此做一点剖析。先看中国人怎样教育小孩。很多人认为,小孩像个空瓶,吸收能力特别强,于是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往里灌输知识。教其背唐诗、诵古训,尽管他们不一定理解,但先让其被动吸收,然后慢慢消化,最后将这些知识融汇贯通。  美国人尽量让小孩多玩,提倡利用幼童的探索天性,通过
期刊
前两天,上了一节班会课,主题是《爱与生命》。在课堂上,讲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什邡市师古镇民主中心小学 ,教师袁文婷为了拯救学生, 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冲进三层教室, 双手抱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一连救出13个孩子。当她最后一次冲进去时,楼房完全垮塌了,袁老师和剩余的十个孩子不幸遇难。孩子们讲的是声泪俱下,感慨颇多,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共鸣。  但就在班会课结束不久,一位同学突然跑到办公室,非常严肃地询问:
期刊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必须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教师通过一定的途径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  1 预学——让学生自订学习目标  “预学”是情感的焕发,是学习的助跑线。首先让学生阅读课文提示,研读课文后的问题与练习,让他们自订学
期刊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1 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
期刊
每个班学生的成绩都是参差不齐,后进生总是占有一定的比例,做好他们的转化工作尤其重要。下面谈谈我的几点做法:  1 倾注爱心 感化心灵  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是他们在学校,在家庭经常听到的是“训斥”,看到受“白眼”,受到的是“冷落”,长期以来,造成了自卑的心理。要解开这个节,必须感化他们的心灵。感情是教育的基础,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交流情感的“金钥匙”。爱学生一要认真地理解他们,要一分为二的看待他们,凡事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