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体尾切除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在预测胰漏发生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1976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高危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安徽省立医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4例胰体尾切除术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

结果

胰体尾术后胰漏单因素分析显示:体重指数,术前ALT水平,术前及术后第一天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增多、术后第一天血糖水平、合并糖尿病病史及ASA评分为胰漏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术前ALT水平及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增多为胰漏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增多是胰体尾切除术后胰漏发生的危险因素。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MRI检测肛周脓肿与耻骨直肠肌厚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2018年山东大学附属千佛山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107例肛周脓肿患者,包括63例低位后位肛周脓肿患者(低位组),44例高位后位肛周脓肿患者(高位组)和46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均采用仰卧位分别行MRI检查,测量肛门截石位5、6、7点耻骨直肠肌的厚度。结果对照组在截石位5、6、7点耻骨直肠肌厚度分别为(5.5±0.8)、(9.0
一穴肛原癌,又称泄殖腔原癌和基底细胞样癌,好发于齿状线上下方,是极为少见的肛管恶性肿瘤,误诊率极高,术前诊断困难,常延误患者的病情,降低治疗效果。本文通过对近年来一穴肛原癌诊疗模式的进展给予简单阐述,希望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重视程度,降低误诊率,提高治疗效果。
期刊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27例下腔静脉滤器内血栓患者临床资料,其中17例患者单纯使用导管溶栓(A组),10例患者接受导管溶栓+机械性血栓清除(B组),评价两组患者的溶栓时间、尿激酶用量、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显示A组的平均溶栓时间长于B组[(171.4±49.3) h比(62.0±37.6) h,P<0.05],B组患者尿激酶用量显著低于A组[(275.3±133.1)×1
期刊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的、经过淋巴结分选的638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的规律。结果显示,全组总淋巴结转移率为38.7%。肠系膜下动脉根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8%,其在肿瘤大体分型、浸润深度、癌结节、脉管浸润、神经浸润、肠旁淋巴结转移、中间淋巴结转移的不同分组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
期刊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甘肃省人民医院确诊为结直肠癌且BMI≥28.0 kg/m2并行机器人或者腹腔镜切除术3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的近期疗效。结果表明,机器人组术后首次通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较腹腔镜组短[(3.2±1.8) d比(5.7±2.4) d, t=-6.235, P<0.001; (10.5±3.7) d比(14.0±5.9) d, t=-3.853
期刊
期刊
目的评估腹腔镜脾切除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应激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66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组29例和开腹脾切除联合断流术(open splenecto
影像组学利用计算机提取出影像学图像中的大量信息,形成各种可量化的特征,挑选相关特征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建立模型,对所关心临床问题(如诊断、治疗方式、预后等)的结果进行预测。我国是肝癌大国,借助影像组学对肝脏疾病的研究将有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高疾病生存和治愈率,此领域在未来可能有很大的发展。本综述总结该领域目前的研究成果,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作出展望。
期刊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