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高中班级创新管理的法则遵循

来源 :中小学班主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4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和迭代思维运用于高中班级的创新管理,遵循七项法則,可使成效更加突出:实施赏识教育、提高参与感、开启个性化服务、搭建活动平台、创建学习平台、建立形象银行和更新学习评价体系。
  [关键词] 互联网思维;班级创意管理;法则遵循
  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对创建良好的班集体、提高学生素质、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然而,班主任工作千头万绪,怎样通过班主任高效的工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呢?笔者将互联网思维中的用户思维、平台思维以及迭代思维的理念运用于高中班级管理中,试图借鉴互联网中成功的案例,寻求更为高效的班级管理策略,并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用户思维
  用户思维是指在价值链各个环节中都要“以用户为中心”去考虑问题。班主任工作也是如此,树立教师的教育意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需求为出发点、重视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喜欢、信任班主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在具体工作中,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法则来实现用户思维。
  法则1:实施赏识教育,激发学生潜能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指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多元智力理论也将赏识教育放在第一位,要求教师对于学生给予充分的肯定和欣赏,培养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夸奖就没有教育”,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真心付出的努力给予肯定,就是在建立积极的心理暗示、满足用户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形成一种乐观向上的行为方式。基于此,无论是在与什么程度的学生沟通时,都要挖掘他们身上的优点和长处,真心鼓励学生们,逐步形成燎原之势,让他们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
  马云在提到自己学习经历的时候说,他曾一度因为父亲的责骂失去学习的兴趣,如果不是因为遇到一个赏识他的老师,使他重新燃起学习的欲望,那么今天就不会成功。的确,我们教师不经意间的一句赞赏,都可能会使学生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动力。
  法则2:提高参与感,培养班级铁粉
  互联网企业小米公司,位列国内互联网公司前列,它成功的关键就是参与感,即让用户参与品牌传播。将这一理念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确保“人人有活干,人人有事做”,通过学生参与班级建设和管理,树立主人翁意识,让学生真正地热爱班集体,从而使学生成为班级铁粉,即使班级建设过程中有缺陷,也会被大家接受,并主动改进。
  以我们班公众号的运营为例。公众号建立伊始,就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进行了分工,分别负责美工、文案、后期剪辑等,每个同学都有自己所属的编辑团队,每个星期由一个团队负责发稿。组员们经过不断的锻炼,养成了随时留意积累可用素材的习惯,主动提供给其他组备用,并提供改进建议,使每一期公众号尽量做到尽善尽美,同时也为高中生活留下珍贵的资料。迄今为止,公众号发布了“迎春诗会优秀作品展”“社会热点辩论赛”“英语思维导图值时态语态”等代表作品20多项,其中最高浏览量达到了15670次,弘扬了青春正能量。班级公众号的建设和维护为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搭建了平台,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完成了自我成长蜕变的华丽转身。同时,它还大大地增强了班级的影响力,为班级赢得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带动了我校其他班级公众号的建设,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法则3:开启个性化服务,指导人生规划
  正如互联网中的个性化服务,学校教育更应注重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引领,尤其是在学生人生发展目标规划方面,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人生目标。为此,我和学生一起开设了以“越努力,越幸运”“招聘现状”“人生规划”等系列人生规划主题班会,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领悟学习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明确三年发展规划,并初步确立人生目标。
  在一次以理想为主题的主题班会上,班里的一位同学的理想是当一名游戏主播。当时我没有马上对他的理想目标加以评论,而是在课后偷偷做了些功课,了解了游戏主播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前景,并事先想好了如何与他进行沟通,沟通后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等。之后,为他提供了个性化一对一的人生规划指导。鉴于准备比较充分,对这位同学的触动比较大。我让他明白,任何行业想要成功都不容易,游戏主播中的佼佼者也不例外,他们的成功不仅源于超出常人的努力和付出,更应归功于名校教育给他们带来的个人专业素质和能力的提升。所以,现阶段只有强化自身,才能积蓄将来事业成功的能量。
  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每位同学的思想动态,注意班级中的细微变化,才能在班级管理中防患未然。我们面对的每一个学生的想法都是不同的,所以在以学生这个用户为中心的思维指导下,通过开启个性化的人生规划指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不断丰富、完善自我、健康成长。
  二、平台思维
  我们熟知的京东、淘宝、滴滴等都体现出开放、共享、共赢的平台思维。我将其运用到班级管理中,积极地为学生搭建活动和学习的展示平台,通过平台让学生展示自我,挖掘自我潜能,最终引领学生走向自我教育、自主学习和全面发展。
  法则4:搭建活动平台,尽展学生风采
  从班级建立之初,我就积极地为学生们搭建德育教育的活动平台。例如,疫情期间,号召学生们通过网络开展“爱心天使手势舞”“抗击疫情公益视频”“‘三八’妇女节献礼”“迎春诗会”“社会热点议题辩论赛”“‘五四’朗读者”“为高三学子送祝福”“垃圾分类从我做起”等系列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们不仅展现出优良的品格和追求,更体现出当代青年应有的责任与担当,体现他们的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这些活动更是一次次爱国、爱家、爱生活的教育,小小的活动平台成为学生德育培养的大舞台。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活动教育了集体,团结了集体,加强了集体,以后集体自身就能成为很大的教育力量了。”所以只要给学生们提供展示的平台,真的会收获很多成长和惊喜。   法则5:创建学习平台,促进合作共赢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打破高中生不愿沟通的壁垒,更好地促进学生真学习、有效学习的发生,我在班级内为学生们搭建了“异质学习合作小组”这一学习平台。根据学生们各自擅长的科目匹配分组,每组最多5人,小组内有擅长理科的,也有擅长文科的,每位同学至少在一个他自己擅长的科目上担任组长,确保学生们在小组内“人人有担当,人人都重要”。班级座位也按照小组成员的位置就近安排,方便小组讨论。通过异质学习小组这个学习平台,使得每位同学在小组内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强化了自我认同感、自信心和求知欲,更好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意识和对同伴学习状态的关心,互帮互助,合作共赢。
  下图是某次问卷调查的结果,这一调查结果表明:100%的同学都认真参加了小组活动,没有人认为自己是可有可无的;55.17%的同学认为自己在小组内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数字达到了一半以上,说明异质学习小组能够调动更多组内同学参与学习活动。
  通过运用平台思维,为学生搭建德育活动和学习活动的双平台,在加强学生德育教育的同时,借助同伴的力量,促使学生最终实现自主管理和自我学习。
  三、迭代思维
  所谓迭代思维,是一种以人为核心,迭代、循序渐进的开发方法,允许有所不足、不断试错,在持续迭代中完善产品。在班级管理中,我运用迭代思维不断更新班級“形象银行”这一德育评价体系以及“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维学习评价体系,使评价更加具有效度和信度。
  法则6:建立形象银行,量化德育评价体系
  班级创建伊始,我就指导学生建立了学生的“形象银行”,即学生德育的加减分体系。形象良好会加分,形象受损也会相应地扣掉分数,每月一小结,总分登记到综合素质平台。如乐于助人、参与公益活动、在学习小组中表现突出或为班级做出贡献等都会加分。基于迭代思想,我们会对量化体系不断更新,遇见新的问题会增加条款,逐步完善形象银行的制度手册,并确保学生“形象考核”公平公正,这也是不断完善学生评价体系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很多同学实现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而这种自我约束也慢慢地辐射到其他同学身上,使得班级日常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顺畅有序。在班级内,一日常规被执行得非常好,迟到、早退等现象在我班极其罕见。
  法则7:更新学习评价方式,引领学生有序进阶
  迭代思维在学生学习评价体系的运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班级每月都会使用三维学习评价体系,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反馈和小组活动等学习情况进行评价。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保证学生的课堂学习质量和作业完成质量,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课上、课下学习习惯,确保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并形成学生学习的过程性评价。目前三维评价体系已经更新到2.0版本。右图中的学生自评表,由最初的关注学生学习成果、作业质量、自控能力、学习效率等5个问题提升到3个维度、15个指标的评价方式;学生互评表,从开始的班级课堂表现、深度合作小组、表现最突出同学等5个方面的评价升级到增加小组活动反馈等9个方面的评价。这些量表是全班学生共同研发的,虽然还很稚嫩,但是在实践过程,我们会不断更新迭代,开发出更优的评价量表。
  班级管理任重而道远,所以我们不妨采用“拿来主义”,只要有利于班级管理,只要有利于立德树人,我们都可以尝试。当然,实践过程中,可能会失败,但在失败中成长,在尝试中寻求成功,这不就是我们每个班主任的追求吗?精益无终点、创新无止境,希望通过努力,可以让我们的班级管理技术更加纯熟,班级管理艺术日臻完美。
  李 妍   北京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教师。北京市海淀区骨干教师,北京市海淀区“四有”教师。
其他文献
学生的德性成长决定了他们的发展方向,在学生的“拔节孕穗期”,道德意识的形成、道德情感的培育与道德行为的实践,对于学生今后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本文致力于从班级德育课
高校党建工作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推进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当前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的现实困境,提出了有效解决对策,并对高校思政教育与党建融合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探析。
中国古代文论中有“文如其人”之论,认为诗像人一样,是一个血气灌注的生命有机体,是人内在精神世界的物化形式,因此常常以人喻诗、以人论诗、以人评诗.魏晋南北朝是中国文学
创造社是中国最早的注重版本问题的翻译文学批评群体,加强了中国现代翻译文学批评的版本意识,但是他们的翻译实践却在后创造社时代遭受了版本错位的批评,王实味和罗牧等对郭沫若译本的批评便是典型案例。错位的版本批评,源于批评者对译者据以翻译的版本不熟或不知晓,径直以自己掌握的原语或转译版本进行批评,使得批评走向歧途。罗牧依据英文节译本,批评郭沫若从德语直译的《少年维特之烦恼》,错位的版本造成了误评。误评说明翻译批评者水平有限。罗牧声明参照日译本而无参照之实遂为假批评。假批评通常是为了博出位或意气之争。在误评与假批评
卫聚贤是1949年前考古学界一位重要的人物,他不仅对江南地区的吴越文化考古有开创性功绩,还编写过两本考古学史专著,对近代考古学的发展做出了特殊贡献。尽管如此,卫氏始终没有得到以李济为核心的主流考古学界的认可,甚至被排斥为考古圈的“票友”。究其原因,乃因其受王国维和梁启超的学术影响而对传统古器物学的治学理路有系统地吸收。当近代田野考古学大行其道时,卫氏以其宏阔的视野尝试将古器物学与田野考古糅合而成整体意义上的中国考古学。由是,卫聚贤在考古学范畴、与古器物学关系、田野发掘方法、考古报告撰写、考古宣传和推广
郭沫若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立足于甲骨卜辞研究、钟鼎文研究和诸子思想研究的相互贯通,以探讨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科学意义为旨归,而开拓了甲骨文、青铜器和周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活力也在县域。助力县域经济发展对高职教育提出新要求、新需要,职业院校也要责无旁贷承担起培养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适用性人才的责任,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和办学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互通,持续提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尼雅遗址是汉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的故地。关于尼雅古城废弃原因,学界有战争破坏、气候变暖、流沙侵袭等观点。尼雅遗址处于西昆仑山断裂带和阿尔金断裂带的交汇地区,结合遗址现场呈现的景象和出土文书信息,可以断定地震是尼雅古城废弃的直接原因。
近代随着传统农业经济逐渐被打破,成都城市开始走向现代化,近代意义上的房地产业也开始出现并发展起来。清末民初,城市人口的大量聚集打破了成都城市两道城墙的枷锁,完成了近代成都房地产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近代成都房地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业公司以营利为目的,开始建立起现代意义上的房地产产业链,是近代成都房地产公司的雏形。抗战初期,成都的新村建设,通过城市建设改造,带动成都房地产业的初步发展,促成成都传统房地交易向近代房地产业的转变。抗战时期人口的急剧增加,为成都房地产发展注入了新动能,使成都近代房地产业逐步形成。
开放大学作为一个系统办学体系,其师资有着天然的优势:师资队伍强大,结构层次合理,“双师型”教师比较多,多数教师能够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调研发现,开放大学系统师资的优势并未充分发挥出来,各自为政的现象仍然存在。这样的状况,无法适应现阶段远程开放教育的改革,不利于开放大学的全面发展。研究系统师资优势融合的现状与问题,提出有效的策略,期望将开放大学系统师资优势充分利用起来,提高开放大学整体教学质量,提升开放大学品牌效应,打造一支高标准、高质量的系统师资队伍,助力开放大学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