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

来源 :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j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大众的视野中,哲学著作一般是高高在上,不沾人间烟火的。美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自然也不例外,对它的感觉总是学究式、理论化的。但《美的历程》在中国却成了畅销书,历经近四十年而不衰。
  本书最早出版于1981年。谈起创作动机,作者解释称:“在很长时间里,大部分的论著把很活泼的文艺创作僵化成了死板的东西,许多文学史与艺术史把文艺创作割碎了。我认为不管是艺术、文学还是美学,都离不开人的命运,也离不开历史。”《美的历程》开文艺的风气之先,在哲学的层次上,以一种生动、隽永的形式,引领着时代由感性解放到思想解放和精神解放,在改革开放之初重塑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信心。
  作者在书中以宏观鸟瞰的方式对中国古典文艺做了一次“匆匆巡礼”,上启远古大荒的图腾,下至作为封建末世总结的《红楼梦》,一种美的意识与形态贯穿始终。作者并不打算通过这本书细细地品味各个时期以及各种艺术作品的丰富价值,其意图在于使读者获得一个“虽然笼统但并不模糊”的印象。这个印象,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文艺的存在及发展仍有其内在逻辑”。因而,美的历程的巡禮,实质上就是美的本质与规律的探寻。作者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把审美、艺术与整个历史进程有机地联系起来,点面结合,揭示出各种社会因素对于审美和艺术的作用和影响,从而对中国古典文艺的发展做出概括性的分析与说明。在每一个章节中,作者都在开篇介绍当时的社会背景,试图把整个美学的发展置于社会状态之下,用当时的社会条件来解释该时代美的特征和发展因素。作者在书中提出“内容积淀为形式,想象、观念积淀为感受”,美是“有意味的形式”,正在于它是积淀了社会内容的自然形式。实际上,它并不神秘,它正是这种积淀、溶化在形式、感受中的特定的社会内容和社会感情。那么,美的根源也就在于作者所主张的“自然的人化”,也就是说,美的本质、根源来于实践,因此才使得一些客观事物的性能、形式具有审美性质,而最终成为审美对象。主体的审美意识总是存在于一定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并通过审美对象显现出来。
  在“美是什么”的问题上秉持上述观点,其实就是认为美的发展历程是人性的积淀过程。因而在本书的后记,作者提到这么一个问题:“如此久远、早成陈迹的古典文艺,为什么直到今天仍然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呢?即将进入新世纪的人们为什么要一再去回顾和欣赏这些古迹斑斑的印痕呢?”答案就在于,作者认为所谓的人性“不应是先验主宰的神性,也不能是官能满足的兽性,它是感性中有理性,个体中有社会,知觉情感中有想象和理解”,人类的心理结构正是一种历史积淀的产物,它的对象化成果就是“有意味的形式”,所以对历史上的线条纹理我们仍然心动不已。这其实就是马克思所认为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美学上的具体体现。
  阅读《美的历程》不仅能体会到哲学思辨的强大力量,而且阅读本身就是酣畅淋漓的审美享受。整本书行云流水、气势恢宏;却又字字斟酌、如诗如画,书中时刻泄出那千年历史之美感,字里行间展现了一幅幅美丽图画:“龙飞凤舞”“青铜饕餮”“先秦理性精神”“楚汉浪漫主义”“魏晋风度”“佛陀世容”“盛唐之音”“韵外之致”“宋元山水意境”“明清文艺思潮”。单看标题,便气度不凡。限于篇幅,不一一列举,读者诸君自能在书中得到“一唱三叹”“流连不已”的体验。
  本期荐书:浙江省春晖中学 刘帅
  作者简介:
  李泽厚(1930年6月—),中国湖南长沙宁乡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后移居美国,担任海外众多大学的客席教授等职。1988年当选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同年获美国科罗拉多学院荣誉人文学博士学位。著有《人类学历史本体论》《美的历程》《美学四讲》《华夏美学》《中国(古代、近代、现代)思想史论》《批判哲学的批判》《论语今读》等,发表论文百余篇。其著作《美学四讲》英译版被收录于国际人文学界最权威的文艺理论选集《诺顿理论与批评文选》。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培育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成为课堂教学的价值追求。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指导下建构的道德与法治“尚学”教学模式,触摸到了教学的核心问题,让“学”成为课堂的主旋律,把教学转到关注学生的“全人”发展,提升学科核心素养与关键能力的轨道上来。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尚学;教学模式  随着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课程改革的
数学学科在高考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只要数学考不好,往往就进不了理想大学,甚至考不上大学,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么,如何提高数学成绩呢?老师认为除了认真复习准备迎考外,还要向解题规范要分数.解题规范是数学成绩得高分的前提与基础.下面就以同学们在平时训练中出现的问题而得不到分加以说明,希望对同学们在以后的考试中有所帮助.  一、集合的对象属性描述不准确导致的失分  例1把集合M={(x,y)|x y
我们知道,中学数学的运算包括数的计算,式的恒等变形,方程和不等式同解变形,初等函数的运算和求值,各种几何量的测量与计算,求数列和函数、概率、统计的初步计算等.高考命题对运算求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是针对算法、推理及以代数运算为主的考查.因此在高中数学中,对于运算求解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那么,同学们该如何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呢?关键是掌握几种基本而又实用的解题方法.有道是:方法在握,方可驰骋考场.  评注:
摘 要:政治认同是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体现着思想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情境教学中实现积极价值引领的强化,应在情境主题的确立中指向政治认同,在情境内容的选择中凸显政治认同,在情境议题的开展中升华政治认同,使学生更加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关键词:政治认同;情境主题;情境内容;情境议题  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
摘 要:《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拓展空间”栏目设计方式各具特色,教师可对“拓展空间”栏目进行分类,并根据各类型栏目内容及活动方式的特点优化活动主题,设计相对应的活动流程,开展有针对性的拓展活动,形成相应的活动成果。按照“栏目分类—优化主题—设计流程—开展活动—交流成果”的模式实施教学,可以提升学生多种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拓展空间;分类;活动主题;流程;核心素养  作为统编教材《道
一、单项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5分)  1. —Really? Who will give lecture? And about what?  —Professor Chen, president of the Beijing University, on the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 a; theB. the; a  C. a; /D. the;
《不等式选讲》在新课标高考中以解答題选做题的形式出现,共占10分,对于每分必争的高考来说,同样不可掉以轻心.那么,高考《不等式选讲》考什么?
【名师档案】王锦飞,正高级教师,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特级教师,南通大学教科院思想政治专业硕士生导师,南通大学附属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从教28年间,曾荣获南通市政治学科带头人、南通市政治学科基地专家、南通市课程改革专家组成员、江苏省优质教育资源主讲教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诸多学术荣誉。王老师在省级以上报刊公开发表论文25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及国家级期刊50余篇,近30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
高三数学综合試卷一
摘 要:重温“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坚持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的教学策略,并将它贯穿备课、说课、上课和教学评价始终,以分析统编历史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关键三个逻辑为起点,使用“三步备课法”备就历史课。  关键词:统编历史教材;三步备课法  自2020年秋季学期始,浙江省的历史与社会学科从七年级开始,统一使用注明“历史与社会课程用书”字样的统编历史和地理教材。面对6册历史教材、2册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