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AF)临床观察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m_cn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观察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心房颤动对控制心室率及减少血栓栓塞事件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入选的79份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和稳心颗粒口服。对照组39例在治疗原发病,抗凝,抗血小板,扩血管治疗基础上,加用胺碘酮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主要观察心室率的变化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40例,有效37例,无效3例,有效率92.5%;对照组39例,有27例,无效12例,有效率69.2%。两组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并且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比对照组减少。结论: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治疗AF控制心室率比单用胺碘酮治疗效果好且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减少。
  关键词 胺碘酮 稳心颗粒 联合用药 心房颤动
  
  AF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易产生血流动力学障碍和血栓栓塞等严重并发症,近年来研究发现控制心室率与转复并维持窦性心律这两种治疗策略对于患者的病死率,症状改善,生活质量,血栓事件的影响相同,因此,控制房颤心室率及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已是永久性房颤的一线干预对策。笔者使用胺碘酮配合稳心颗粒治疗AF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两组79例病例均为我院2006年6月~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收治的持续性及永久性房颤病人,均经心脏听诊及12导联心电图确诊,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用胺碘酮联合稳心颗粒治疗,其中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8岁;病程0.5~12年(平均6.5年)其中冠心病14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0例,风湿性心脏病2例,其他4例。对照组39例单用胺碘酮治疗,其中男26例,女13例;平均68.2岁;病程0.5~11年(平均6.0年);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22例,风湿性心脏病1例其他6例。两组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在治疗原发病,抗凝的基础上口服胺碘酮600mg/日,分3次口服。第2周改为400mg/日分2次口服,第3周改为200mg/日维持。②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的同时口服稳心颗粒(由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组成)9g/次,3次/日。
  观察方法:疗程3个月,主要观察治疗后心室率的变化及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有效:心室率维持在静息状态下60~80次/分,活动时在90~100次/分。②无效:心室率100次/分以上,血栓栓塞事件发生。
  
  结果
  
  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疗效比较,见表1、2。
  


  从表1可以看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从表2可以看出:治疗组血栓栓塞事件的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经统计学处理,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
  
  AF的主要症状是由快速心室率引起的,可导致心悸晕厥等症状,严重者导致血栓栓塞。目前药物治疗AF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心室率防止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胺碘酮属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能延长房室结,心房和心室肌纤维的动作电位时程和有效不应期,并减慢传导。从而减慢心室率。AF在中医属“心悸”范畴。稳心颗粒主要成分是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甘松五味中药组成,其中甘松含有“缬草酮”。具有膜的稳定及延长动作电位的作用,可阻断折返激动,有效抗心律失常。党参、黄精、三七、琥珀等成分具有镇静,改善心脏功能,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循环作用。从而缓解胸闷、心悸、气短等症状,胺碘酮和稳心颗粒联合用药治疗AF对控制心室率有较好的疗效且血栓栓塞事件发生减少,值得临床推广。
其他文献
摘要 目的:探讨童康片协助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致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方法:按2006年GINA方案给予治疗的支气管哮喘260例,分成治疗组130例和观察组各60例,并设对照组70例,治疗组加用童康片6~12个月后,进行观察反复发作情况和免疫功能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感冒次数和天数以及哮喘反复发作次数显著减少,免疫功能血清学检测恢复正常,总有效率85%,与观察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
期刊
平肝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24例疗效观察  付菊平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近几年采用自制平肝合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124例,其中男78例,女36例;年龄18—66岁,平均36,8岁。对照组116例,其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16~68岁,平均37.1岁。临床诊断标准依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治疗组中慢性乙肝108例,慢性丙肝16例;对照组慢性乙肝100例,慢
期刊
康复新液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疗效观察  郭芝侠 邢庭丽 王惠萍    摘要 目的:讨论康复新液湿敷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的效果。方法:将32例慢性下肢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6例)给予常规清创换药治疗,观察组(16例)给予常规清创,湿敷康复新液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在常规清创后加用湿敷康复新液治疗慢性下肢溃疡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康复新液湿敷下肢溃疡创面,疗程短,使用方便,愈合快。  关键词 
期刊
摘要 目的:总结老年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8年1-月-2007年7月行无张力修补术治疗的148例老年腹股沟疝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8例手术均获成功,无切口感染,无排异反应和过敏反应,术区无牵拉疼痛感及异物感,术后出现尿潴留10例,阴囊水肿3例。随访1~10年,腹股沟疝无复发。结论:无张力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操作简单,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较合理的术式。  关
期刊
摘要 中药化瘀药与瘀血证科学研究证明,血瘀证与血循障碍,关键是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及微循环有关的过程。肝炎病经活血化瘀治疗,肝区搏动血流量增加,流出阻力减少,这是化瘀药治疗肝炎、肝硬化的理论基础。临床观察病例表明,在通常治疗肝炎的方法中,若配合建中汤加味治疗,肝炎病人的黄疸指数、转氨酶就下降明显,表面抗原的阳性比下降或在阶段时间内转阴,也能缩短用药时间,加快病程转归。  关键词 建中汤 治疗肝炎
期刊
关键词 牵正汤 针刺疗法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自2003年以来,笔者采用牵正汤加针刺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8例,获得较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全部病例共58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治疗病例中,男37例,女21例;年龄22~50岁52例,50岁以上6例;发病时7天内治疗者54例,1个月后来治疗者4例。  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明的诊断疗效标准》制定。  治疗方法
期刊
摘要 目的:观察应用硬膜外前腔注射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为92.8%。结论:用硬膜外前腔注射配合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简便有效。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前腔注射 手法复位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我科从2007年10月-2008年2月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6例,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其中69例接受本疗法治疗,疗效满意,现报告如
期刊
关键词 黄体酮 穴位注射 心痛定输尿管结石    现将我科2007年2月-2008年2月住院肾绞痛245例患者中160例输尿管结石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160例患者住院前经腹部彩超、腹平片,血、尿常规及血生化明确诊断,并排外合并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结石及肾功能不全病例。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45例,中段结石87例,下段结石28例。右输尿管结石63例,左输尿管结石81例,双
期刊
关键词 痉挛性斜颈 中西医结合 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痉挛性斜颈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西医的角度观察痉挛性斜颈的临床特征,运用A型肉毒毒素注射病变肉的方法进行治疗,可以较好地控制临床症状。用中药和针灸的方法审因论治,可以较好地进行病因治疗,控制病情发展,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资料与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8月治疗痉挛性斜颈患者12例,男7例,女5例;年龄18-59岁;病程2
期刊
摘要 目的:比较针刀配合局封与单纯局封治疗足跟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足跟痛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为针刀配合局封治疗,对照组为单纯局部封闭治疗,封闭治疗所用药物均为确炎舒松-A lml,2%利多卡因1ml,地塞米松5mg,维生素B12 0.5mg。结果:两组比较结果差异呈显著性,观察组明确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刀配合局封治疗足跟痛具有方法简便、疗程短、疗效优良等优点。  关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