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切除术后肝再生对大鼠结肠癌肝转移灶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RONALDO_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肝再牛进程触发大鼠结肠痛肝转移残肝内隐性转移灶进展的发生机制.方法 采用肝包膜下种植建立结肠癌肝转移大鼠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37%肝切除组和70%肝切除组;采用腹膜后注射建市结肠癌腹膜后转移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70%肝切除组.手术后3周处死动物,测定肝内转移瘤量、再生肝重及腹膜后瘤结节重.在含有肝切除后24 h和14 d的门静脉血清培养基中进行结肠癌细胞Lovo体外培养,5.溴脱氧尿核苷(5-BrdU)DNA掺入法检测细胞增殖反应.结果 手术切除明显促进70%肝切除组肝内残留癌牛长(P<0.05),对37%肝切除组肝内残留癌和结肠癌腹膜后转移瘤牛长无促进作用(P>0.05);肝切后24 h门静脉血清组5-BrdU DNA掺人率从第72小时开始增加,至第120小时呈持续增加趋势(P<0.05);肝切后14 d门静脉血清对结肠癌细胞生长无明显刺激作用(P>0.05).结论 结肠癌肝转移切除术后可诱发肝内微小残留灶的进展,并不通过血液循环全身性释放,对肝外转移瘤并不发挥作用.肝切除范围与诱发肿瘤生长有关,只有肝切除达到一定程度时,才足以刺激肿瘤生长。

其他文献
《简·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并且其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塑造的形象,始终被人们置于脑海深处。从世界文学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简·爱》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其所展现出的是当时英国底层社会的妇女因为受到不公平的社会待遇,从而不屈不挠,敢于同恶势力以及不公的命运顽强斗争的精神。更多时候,作品所给予人们的是精神层面的鼓舞,更是充满了热情感染的情感烘托。整部作品将爱情作为主体,展现出来的是男女主人公
期刊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及其与原发性胃癌的差异.方法 比较1994年3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56例残胃癌和1171例原发性胃癌临床病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56例,占同期胃癌患者的4.6%.与原发性胃癌患者相比,残胃癌患者在发病年龄较高[(64.3±9.0)比(58.3±12.6)岁]、淋巴结阳性率较高(31.8%比25.5
先天性尿道下裂可分为冠状沟型、阴茎干型(远端型),阴茎阴囊型、会阴型(近端型),治疗方法依其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析定.矫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阴茎下曲矫正不全、尿道憩室等.2000年9月至2007年1月我们收治尿道下裂术后因尿道憩室再次手术的患者19例,采用憩室切除及成形肉膜瓣覆盖尿道加固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经典名作,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哈代通过描写女主角苔丝的遭遇,引发读者对于女性生存问题的思考:小说中,苔丝尽管遭遇种种不幸,却努力生活追求幸福,竭尽全力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故事最后苔丝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但她的一生依旧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现实启示。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再读苔丝,通过格雷马斯的叙事符号理论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期刊
患者1 女性,28岁.主因间歇性乏力、水肿、腹泻2年,于2000年10月6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浆总蛋白37 g/L,清蛋白17 g/L,血淋巴细胞0.3×109/L.胃镜:十二指肠黏膜密集白色斑点;胃镜活检:黏膜下淋巴管扩张.淋巴管造影:腹膜后淋巴管扩张,在荧光屏监视下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经过横部进入空肠,胸导管末端回流不畅.诊断: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十二指肠淋巴瘘.于2000年11月1
期刊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梁园为中心生活和创作。李白说的梁园究竟是在开封还是商丘,至今仍存在一定争议。其实,根据考察李白离开长安后的行程和创作,可知李白这一段的主要活动范围,主要在商丘、开封、鲁西南一带。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李白主要的活动究竟是在开封还是商丘,应该更广泛地关注广义的梁园文化—即商丘、开封、鲁西南一带的文化给李白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也许,唯其如
期刊
目的 观察Survivi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和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肝外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织Sur
在辛弃疾之前的农村词,有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组词,如“日照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作者通过村树、桑麻、蒿艾、缫车等农村特有风物的有序组合,描绘了宁静质朴的乡村风光,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图画。也有吕本中的“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满江红》),朱敦儒的“一个小園儿,两
期刊
原发恶性脊柱肿瘤刮除或分块切除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并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保证足够外科边界的脊椎肿瘤整块切除可以减少肿瘤污染播散,被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
期刊
《老人与海》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品,其语言准确生动、简约含蓄,海明威将自身经历与个性特点融入到文学创作当中,《老人与海》集中体现了海明威小说的语言艺术特色。  一、《老人与海》的创作历程及内容概括  《老人与海》是根据真人真事所编写的故事。1930年,海明威在一场暴风雨中得到渔民格雷戈里奥的救助,从此两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36年,格雷戈里奥出海捕获了一条大鱼,但这条鱼太大,在归程中花费了不少的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