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I期整块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椎及腰椎肿瘤初步经验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__luc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恶性脊柱肿瘤刮除或分块切除后有较高的局部复发率,并可导致患者预后不良.保证足够外科边界的脊椎肿瘤整块切除可以减少肿瘤污染播散,被认为是根治性治疗脊柱肿瘤的方法。

其他文献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意识流小说,将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描绘得淋漓尽致,把“我”的回忆贯穿全书,从回忆当中领悟到社会变迁、时光流逝与物是人非的真谛。它具有独创性,通过知觉回忆创造性地将哲学思想、心理现象、历史背景等因素融合入到小说中,运用知觉回忆来展现心理活动变化,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  一、相关概念  (一)知觉回忆的定义及界定  回忆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利用推理,去探索回忆,这种方式有具体的目标和
期刊
文学界对陶渊明的隐逸一直都有所探讨,本文仅就陶渊明的归隐,略谈浅陋之见。致使陶渊明弃官归隐田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天性使然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从小就不合流俗,喜欢山野田园,这首诗歌就充分表达了陶渊明热爱田园生活的人生理想,他想隐居山林,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恬淡、简单的生活。正是这种对于归隐田园的追求,使他后来不肯为区区五斗米而折腰,把仕途前景看得很
期刊
《简·爱》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小说,并且其所讲述的故事以及所塑造的形象,始终被人们置于脑海深处。从世界文学史的发展角度来看,《简·爱》是典型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品,其所展现出的是当时英国底层社会的妇女因为受到不公平的社会待遇,从而不屈不挠,敢于同恶势力以及不公的命运顽强斗争的精神。更多时候,作品所给予人们的是精神层面的鼓舞,更是充满了热情感染的情感烘托。整部作品将爱情作为主体,展现出来的是男女主人公
期刊
目的 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及其与原发性胃癌的差异.方法 比较1994年3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56例残胃癌和1171例原发性胃癌临床病理与淋巴结转移情况,探讨残胃癌临床病理特点和淋巴转移规律.结果 本组残胃癌患者56例,占同期胃癌患者的4.6%.与原发性胃癌患者相比,残胃癌患者在发病年龄较高[(64.3±9.0)比(58.3±12.6)岁]、淋巴结阳性率较高(31.8%比25.5
先天性尿道下裂可分为冠状沟型、阴茎干型(远端型),阴茎阴囊型、会阴型(近端型),治疗方法依其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析定.矫治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为尿道皮肤瘘、尿道狭窄、阴茎下曲矫正不全、尿道憩室等.2000年9月至2007年1月我们收治尿道下裂术后因尿道憩室再次手术的患者19例,采用憩室切除及成形肉膜瓣覆盖尿道加固法,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期刊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创作的经典名作,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作者哈代通过描写女主角苔丝的遭遇,引发读者对于女性生存问题的思考:小说中,苔丝尽管遭遇种种不幸,却努力生活追求幸福,竭尽全力让家人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虽然故事最后苔丝没有获得真正的幸福,但她的一生依旧能给我们带来许多现实启示。本文从符号学的角度再读苔丝,通过格雷马斯的叙事符号理论分析《德伯家的苔丝》
期刊
患者1 女性,28岁.主因间歇性乏力、水肿、腹泻2年,于2000年10月6日入院.实验室检查:血浆总蛋白37 g/L,清蛋白17 g/L,血淋巴细胞0.3×109/L.胃镜:十二指肠黏膜密集白色斑点;胃镜活检:黏膜下淋巴管扩张.淋巴管造影:腹膜后淋巴管扩张,在荧光屏监视下造影剂进入十二指肠降部,经过横部进入空肠,胸导管末端回流不畅.诊断: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十二指肠淋巴瘘.于2000年11月1
期刊
“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李白被赐金放还之后,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以梁园为中心生活和创作。李白说的梁园究竟是在开封还是商丘,至今仍存在一定争议。其实,根据考察李白离开长安后的行程和创作,可知李白这一段的主要活动范围,主要在商丘、开封、鲁西南一带。因此,我们不必纠结于李白主要的活动究竟是在开封还是商丘,应该更广泛地关注广义的梁园文化—即商丘、开封、鲁西南一带的文化给李白诗歌创作带来的影响。也许,唯其如
期刊
目的 观察Survivin蛋白在肝外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Survivin蛋白表达水平与肝外胆管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研究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肝外胆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59例肝外胆管癌组织和相应的20例癌旁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分析肝外胆管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肝外胆管癌组织Sur
在辛弃疾之前的农村词,有苏轼的五首《浣溪沙》组词,如“日照深红暖见鱼,连村绿暗晚藏乌”“日暖桑麻光似泼,风来蒿艾气如薰”“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作者通过村树、桑麻、蒿艾、缫车等农村特有风物的有序组合,描绘了宁静质朴的乡村风光,展现了农民的生活图画。也有吕本中的“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满江红》),朱敦儒的“一个小園儿,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