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美丽的注脚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zh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教学背景
  现代作家梁衡在其《跨越百年的美丽》一文中把握到居里夫人胸怀大志,不被自己美丽容颜所累,抓住“美丽”二字深挖细掘。居里夫人对美的追寻,会令学生在愉悦审美过程中形成共鸣,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
  二、教学过程
  1.破题:领悟“美丽”表达的巧妙性
  教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现代作家梁衡的文章,大家翻开课本,读一遍文章的标题。
  (教师板书文章标题,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教师:从文章标题来看,这篇文章是写居里夫人什么特点——
  学生:(齐声回答)美丽。
  教师:请同学们再读一次文章标题,且将“美丽”这个重点词。
  (学生朗读文章标题)
  教师:同学们,坚持不懈、执着、坚毅端庄的居里夫人深深印在我们脑海里,但是《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篇文章写居里夫人的角度跟我们脑海中的居里夫人一样吗?
  (有的学生回答一样,有的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这就是梁衡表达的巧妙之处,所有巧妙的点都蕴含在“美丽”二字中。我们今天学习这篇文章,就是要探寻作者美丽的注脚,发现作者表达的巧妙之处。
  2.说“镭”:领悟文章表达的个性
  教师:通过预习大家肯定对居里夫人所发现的放射性元素有所了解,是哪种元素呢?
  学生:是镭。
  教师:同学们想想这篇文章的题目,再联系一下“镭”,有什么问题想问老师的吗?
  学生:怎么作者不在题目中体现出“镭”呢?
  学生:是呀?这是为什么呢?而“美丽”与“镭”又有什么联系呢?
  教师:这个问题提得非常好,“美丽”与“镭”又有什么联系呢?作者为什么不在题目中体现出“镭”呢?作者这样表达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用意呢?待会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探寻。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找“美丽”与“镭”之间的联系,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将课文快速阅读一遍,先将文章中带有“镭”字的句子标记出来。
  (学生边阅读边标记,一共找到9句带有“镭”字的句子。教师请9位同学分别将这九句话读出来。)
  教师:大家想想这9句带有“镭”字的句子分散在文章的几个段落之中,作者依靠这点是不是想表达些什么。大家现在将这9句话连起来读读看,试试看是不是发现了作者的什么秘密?
  学生:我觉得从这几句话中可以发现居里夫人从镭的发现,到镭的研究,再到提炼镭的整个过程。
  教师:是的,文章虽然长,但是我们把握好这九句话之后也就可以很好把握住全文的内容,这是这位同学的发现。其他同学有别的发现吗?大家看看第二自然段,在这段中有没有将居里夫妇报告的内容写清楚呢?
  学生:没有。
  教师:那么在这个段落大部分内容都是围绕什么展开的?
  学生:居里夫人的容貌。
  教师:是的(板书“形”),这段就是围绕居里夫人的“形”展开的。
  教师:第三自然段里面有多少句是含有“镭”的句子。这些句子概括起来说的是什么?
  学生:四句,这些句子概括起来是表达居里夫妇提炼镭的事情。
  教师:(在黑板上将“事”板书出来)真厉害,作者的小秘密都让你给发现了,剩下带“镭”的句子所在的段落,总的是评论居里夫人什么方面?
  (将“情”“理”在黑板上板书出来)
  3.品味“言”,在领悟作者表达之妙中解读居里夫人
  教师:同学们,这是一个说理性的课文,与其他文章不同,它有“形”“理”,还有“情”“理”。现在我们细细品味居里夫人提炼镭的小故事,大家赶紧找找看在文中有哪些片段?那些自然段是写居里夫人提炼镭的事情?
  学生:在第三段写了这个方面的内容。
  教师: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
  学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
  教师:是的,那在这里作者写居里夫妇花费了多长时间才将0.1克的镭提炼出来呢?
  学生:三年又九个月。
  教师:同学们真棒,确实他们花费了三年又九个月才提炼出0.1克的镭,上课之前我仔细点过这个自然段,总共有248个字,这两百多个却可以讲居里夫妇这三年又九个月的艰辛完全写清楚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然而在这个自然段梁衡的确仅用了两百多个字,大家默默读一读这个段落,想想在这个段落中哪个字,哪个词最震撼到你的心灵。
  学生:“0.1克”这个数字最震撼我,“0.1克”与“成吨”形成明显的对比,从中可以体会居里夫人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师:是的,你不但领悟到居里夫人的坚持不懈,还明白了梁衡作家的写作意图。大家想想,三年又九个月那可是1000多天呀,同学们居里夫人提炼镭艰辛吗?
  学生:艰辛!
  教师:课文中哪个词语还可以看出距离夫人提炼镭的艰辛?
  学生:终于。
  教师:文章中还有哪些词背后蕴含着感人的小故事?
  学生:我觉得“终日”这个词同样可以感受到居里夫人提炼的艰辛。
  教师:请你再读一次这句话,让大家听得更清楚。
  学生:“化验室只是一个废弃的破棚子,玛丽终日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教师:“终日”是什么意思,你知道吗?
  学生:一整天。
  教师:是的,从早上到晚上,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居里夫人在……
  学生:“在烟熏火燎中搅拌着锅里的矿渣。”
  教师:当落日洒下余晖的时候,居里夫人在……
  学生:“衣裙上,双手上,留下了酸碱的点点烧痕。”
  教师:从这句简单的话,我们就可以感受到那么多的故事,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语言表达的奥妙。从这句话里面还有没有什么词语感动到你呢?   学生:烟熏火燎。
  教师:这个成语四个字都是什么部首呢?
  学生:火字旁。
  教师:确定?那“熏”字的部首是什么呢?
  学生:四点底。
  教师:确定?刚才我听到有些同学小小声说是“四点水”,是不是呀?
  学生:不对,在旁边的叫“四点水”,在下面的是“四点底”。
  教师:回答正确。居里夫人在烟熏火燎的环境中研究,从“烟熏火燎”这个成语中,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什么呢?
  学生:很热,就像是被烤一样。
  教师:我们说了那么多的镭,那镭究竟是什么呢?
  学生:一种放射性元素。
  教师:居里夫人在做研究的时候,她有戴面具吗?
  学生:没有。
  教师:那会有什么后果吗?
  学生:会中毒。
  教师:那电风扇呢?有吗?
  学生:也没有。
  教师:确实是的,同学们,居里夫妇就是在一个没有电风扇,没有面具的工作环境之下做研究,现在请大家再认真读这句话,细细品味话中隐含的情感。
  4.动动手,写随笔:试着从多个角度将人物的“形”表达出来
  教师:同学们,根据你们以前接触到的,像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之类,通常都会有什么设备呢?
  学生:有很多先进的仪器设备。
  教师:但是居里夫人的实验室却跟大家描述的有很大的区别。在这样的实验室中居里夫妇工作了三年又九个月,整整1360天,才成功提炼出0.1克镭。在提炼出来之前可以确保一定成功吗?
  学生:不可以。
  教师:那文章中有哪个词说明了呢?
  学生:“可能”。
  教师:对的,请同学们将这个句子读一遍。
  学生:“为了提炼纯净的镭,居里夫妇搞到一吨可能含镭的工业废渣。”
  教师:要是文章中“可能”这个词没有的话,会有影响吗?
  学生:有,这个词不能少,少了就不能说明问题了。
  教师:所以说文章这个片段是不是一个字也不能少,字字是黄金。在这样的实验室里面,我们试着想象一下大雨滂沱时,大雪纷飞时,狂风怒号时,居里夫人工作的场景。同学们,拿起你的笔,写在练习卡上。
  (学生练笔)
  教师:同学们,有没有同学愿意将自己读的念给大家听。
  (同学念)
  教师:写得太棒啦!大家鼓掌鼓励一下他!
  5.还原:探寻“美丽”的注脚
  教师:同学们学到这里,大家发现什么吗?我们说那么多,怎么好像跟文章标题没什么关联呢?
  学生:对啊,好像没提到“美丽”呢?
  教师:那接下来的这段话会写到“美丽”了吗?
  学生:有,有体现居里夫人的心灵美。
  教师:这就是阅读,这说明你懂得了作者起文章标题的用意了。同学们,青春易逝,美丽的容貌是暂时的,居里夫人因为长期辛劳工作,她变了:
  (出示: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浑身乏力。)
  教师:读到这句话,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学生:觉得有点难过。
  教师:但是她还在变呀,读接下来一段。
  (出示: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她变成了科学史上一块永远的里程碑。)
  教师:这就是跨越百年的美丽,一千年之后,就跨越了……
  学生:千年。
  教师:可是镭的作用仅仅是千年吗?
  学生:不止。
  教师:那会有多少年?
  学生:永远。
  教师:用另外一个词看看。
  学生:永恒。
  教师:是的,永恒的美丽。文章中有哪句证明了“永远”?
  学生:“她那美丽、庄重的形象永远定格在历史上,定格在人们的心中。”
  教师:同学们,居里夫人值得我们一生好的读。最后,有句话想送给大家,尤其是班上的女同学。
  你可以从外表的美来评论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但你不能这样来评论一个人。(泰戈尔)
  三、评析
  1.结合“美丽”,板块推进
  此刻紧紧结合课文注脚,重点放在“美丽”二字,从浅入深,一步步推进,教学思路清晰。从整体上将遵循了整体→部分→整体的阅读教学规律。如此,在学生心中居里夫人的形象也就更为鲜活、全面、立体。
  2.以学生为本
  语文课堂教学不单单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更是学生品味、研究与感悟的过程。进而让学生有明确的阅读目标,学生积极性高,教学效果自然也不会低。
  (作者单位:广东省湛江农垦东方红第一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的异化的概念和表现来分析一人一故事剧场中讲述人身上的异化;并通过“重新审视”“故事解构”“唤起对人本质的关注”以及“增强同理心”四个方面,对一人一故事剧场是如何消弭人的异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人一故事剧场;人的异化;讲述人;异化的消弭  一、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现象从原始社会就一直存在,但真正被提到理论高度来进行认识还是近代的事。异化最早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
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鲁迅短篇小说《祝福》原文本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蓝诗玲的两个英译本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从译本的形符、类符、词汇密度、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情况对两译本的文体特征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同时分别从两英译本中选取实例定性对比两个翻译文本中译出与译入文本的翻译文体特征。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在词汇层面均为低密度文本,同时杨译本的词汇密度较大,用词较为丰富;杨译本
期刊
“漆黑的土地,鲜红的A字。”故事落下了帷幕,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可是当我们再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却发现: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映衬人物心理的手法在《红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将他笔下几个次要人物的是非善恶和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描写得十分含蓄,而幾个主要人物则通过个别的心理挖掘、成双组合的冲突和同时出场亮相的交汇,交代出人物与“红字”的内在联系。  全
期刊
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人们始终对大学比别的许多事物更为关注。大学的形象关乎人们对大学这一事物的认同,也关乎大学的自我身份认同。大学应该呈现什么形象?还是让我们从世界上的伟大学府那里寻求答案吧。  (一)历史悠久的巴黎大学,称得上是现代大学的鼻祖。它在中世纪率先打出“师生自治联合会”的旗帜,并率先以罢课斗争确立了自治地位,争得了结社、罢课的自由特权。从此,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自治团体昂然于世,在此后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器产品处于与时俱进和更新换代时期,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家用电器产品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产品安全性因素问题视为产品设计流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安全;设计;家电产品  一、家电产品的背景及现状  1.家电产品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家用电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家用电器启动的额定电流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分析当前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审美启蒙的观点,但目前该类课程注重艺术知识的积累,不注重艺术实践,无法实现审美启蒙,因此必须强化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设来实现审美启蒙。同时,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也具备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其可行性。  关键词:艺术类通识课程;审美启蒙;艺术实践  大学想要培养“全面”的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艺术类通识课
期刊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就业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现状着手,分析其就业率下降的原因,最后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视角,探讨推动民办高校竞争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高校的扩招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
期刊
笔者作为幼儿园老师,在本文中要谈及的幼儿音乐素养主要是指结合本园幼儿实际和本人的特点,对幼儿视唱、听音、节奏和音乐欣赏等方面进行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到了两岁,不仅能注意倾听音乐,也能感受简单的音乐作品。这就为视唱、听音、节奏和音乐欣赏等方面的培养提供了可能性。雨果说:“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 脑发育时很难避开音乐,音乐对思维有着积极的影响,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没有早期音乐教育,干什么事我都
期刊
摘 要:随着iPad的出现和使用,把iPad有效引入课堂教学中,有助于改变当前的数学教学模式、代替传统纸 笔演算并丰富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交流,进而提高教学效率与学生学习效果。本文基于原有的iPad教学架设方法,分析并研究新的、更方便的iPad教学架设策略,并尝试不同的iPad教学软件,使得iPad在教学中的应用更加丰富。  关键词:iPad;教学应用;创新教学模式  当今社会已进入信息化时代,教育的
期刊
摘 要:计算机和网络的蓬勃发展为大学英语学习提供了新的环境、途径和手段,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理论也具有了新的内涵和理念。从2011年起,哈尔滨工程大学(以下简称“我校”)以陈赓人才培养实验班为试点,探索适合多媒体网络教学环境的大学英语授课模式和教学手段,建立以多媒体和课堂教学相结合的个性化自主学习教学体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以哈尔滨工程大学陈赓人才培养实验班大学英语课程为例,总结大学英语自主学习经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