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竞争力提升对策分析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abcab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大学生就业一直遭遇“寒流”,就业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这使得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话题,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其毕业生就业形势尤其严峻。本文从分析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率现状着手,分析其就业率下降的原因,最后基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率的视角,探讨推动民办高校竞争力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民办;高校;就业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在国际金融危机和高校的扩招的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特别是民办高校的就业状况不容乐观,部分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等于失业。如何提高民办高校就业率,是实现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民办高校就业率现状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从2001年的114万人增加到2014年的727万人,总量的增加,导致用人需求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形成了“更难就业季”。
  从2013年《大学生就业率调查报告》里可以看出就学校类型比较来说,高职高专院校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达到了78.1%;其次是“985”“211”的高校,其比例达到75.5%;一般的普通本科院校为75.4%;民办院校就业率只有44.3%。
  二、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1.民办高校重视招生数量,忽视教学质量
  我国民办高校走了近30年的历程,就学校个体来说,有的发展很好,成绩比较显著;有的发展平平,原地踏步;有的被这个市场所淘汰,退出竞争。造成这样的原因,是对自己学校的定位不清晰,存在误区,部分民办高校为了提升竞争力,盲目扩大办学规模,专门设立了特色专业和热门专业,吸引家长和学生的眼球,重视招生数量,忽视教学质量。导致出现了很多学生上学时感觉什么都没学,进入社会,感觉学到的知识很多都用不上的现象。
  2.社会对民办高校认同感不高
  截至2014年7月,全国民办高校已经达到了444所,占全国高校的17.5%,可以说民办高校的大学生已经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但是大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仍然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持以怀疑的态度,甚至抵制和排斥。在人们的印象中,认为民办高校建校时间短,财力物力资源相对比较薄弱,国家对民办院校扶持相对较小,且学术水平和教学水平不能和普通公办院校相提并论,等等。这些陈旧的观念都侵害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权益。
  3.民办高校大学生对职业缺乏理性分析
  2011年,某民办高校针对大学生就业观念和前景,对20多个专业的大学生发放了1000份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对就业观持正确、客观态度的学生为46%,对就业前景持乐观态度的学生仅为21% 。调查结果表明,一方面,由于民办高校部分大学生不自信,认为现实和理想存在巨大冲突,社会就业歧视现象严重,造成其就业心理负担较重,增加了就业难度;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大学生,眼高手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较模糊,很容易丧失就业机会。
  因此,要提高民办高校就业率,必须从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着手。
  三、提升民办高校竞争力对策和建议
  1.根据社会需求,正确定位
  现在很多民办高校照搬公办高校办学模式,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主,但是师资力量不雄厚且科研氛围不浓厚,导致其发展一直停留在原地。民办高校的目标定位应该转变为注重高等职业教育,根据社会需求,加强校企合作,完善师资队伍,以培养用人单位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主的模式。
  2.注重品牌战略,创办特色学校
  随着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市场也变得“无国界化”,民办高校面临多方面的竞争,要想脱颖而出,必须创办差异化学校。如设立特色专业、增加实践教学等,并进行品牌塑造,提高学校的影响力,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只有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才能在竞争中保持发展的势头。
  3.培养大学生能力的多样化
  关注大学生能力培养,这里的能力主要由四个体系要素组成,分别是基础能力(包括道德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发展能力(包括交流、合作、管理和创新能力四方面)、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两方面)和特色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学校除了拥有学术型的教师外,更应该聘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专家,带领学生从事实践学习,提前适应社会的就业环境。
  综上所述,就业率的增加,可以扩大民办院校的知名度,提高竞争地位,从另一角度来说,推动民办高校竞争力的提升,在一定程度上必然会提升就业率, 两者互为前提,相互影响和作用。民办高校是教育改革过程中注入的新的活力,呈现出新的气象,是我国教育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办高校还有很大地发展空间和可塑性,政府应该大力扶持民办高校的建设,实现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最终实现教育强国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曹勇安.我国民办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2):18—19.
  [2]彭 雷.民办高校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1(03):142—144.
  (作者单位:武汉东湖学院)
其他文献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抗战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造成这场战役失败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国民党军队自身的种种积弊。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中国在物资投入、战略布局等方面为“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牺牲,这种牺牲的消极影响也直接体现在了豫湘桂作战中。  一、“先欧后亚”战略,严重制约了美国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助  由美英制定,并得到盟国认可的“先欧后亚”战略,是对二战
期刊
摘 要:综艺节目发展到今天,对主持人已不仅仅要求其承担节目的串联和报幕工作,而是要求主持人更专业化和全面化。江苏卫视在今年初推出的国内首档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这个在节目包装、赛程设置、道具打造、明星加盟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但最关键的是启用蒋昌建做主持人无疑是明智而成功的选择,收视率也创下了同时段的卫视最高。  关键词:综艺节目;《最强大脑》;蒋昌建;跨界主持  一、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新趋势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当前工业设计教育现状为背景,结合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育在实践方面的些许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政策。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实践;改革;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一、 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院校——以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在工业设计教育方面仍在采用“三段式”教学,即造型基础课、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部分,这种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人口的迁移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经济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本文以三峡外迁移民在四川省新店安置点为例,对三峡外迁移民在经济适应性方面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探寻特色农业的发达程度对移民经济适应性的作用,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副业的萎缩和在当地打工机会的缺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促进三峡外迁移民实现安居乐业的安置目标。  关键词:三峡外迁移民 ;经济适应;人口迁移  在60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的异化的概念和表现来分析一人一故事剧场中讲述人身上的异化;并通过“重新审视”“故事解构”“唤起对人本质的关注”以及“增强同理心”四个方面,对一人一故事剧场是如何消弭人的异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人一故事剧场;人的异化;讲述人;异化的消弭  一、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现象从原始社会就一直存在,但真正被提到理论高度来进行认识还是近代的事。异化最早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
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鲁迅短篇小说《祝福》原文本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蓝诗玲的两个英译本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从译本的形符、类符、词汇密度、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情况对两译本的文体特征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同时分别从两英译本中选取实例定性对比两个翻译文本中译出与译入文本的翻译文体特征。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在词汇层面均为低密度文本,同时杨译本的词汇密度较大,用词较为丰富;杨译本
期刊
“漆黑的土地,鲜红的A字。”故事落下了帷幕,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可是当我们再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却发现: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映衬人物心理的手法在《红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将他笔下几个次要人物的是非善恶和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描写得十分含蓄,而幾个主要人物则通过个别的心理挖掘、成双组合的冲突和同时出场亮相的交汇,交代出人物与“红字”的内在联系。  全
期刊
无论风云变幻、世事无常,人们始终对大学比别的许多事物更为关注。大学的形象关乎人们对大学这一事物的认同,也关乎大学的自我身份认同。大学应该呈现什么形象?还是让我们从世界上的伟大学府那里寻求答案吧。  (一)历史悠久的巴黎大学,称得上是现代大学的鼻祖。它在中世纪率先打出“师生自治联合会”的旗帜,并率先以罢课斗争确立了自治地位,争得了结社、罢课的自由特权。从此,大学作为教师和学生自治团体昂然于世,在此后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家用电器产品处于与时俱进和更新换代时期,产品使用的安全性无疑是人们关注的重点因素之一,这就要求家用电器产品设计师顺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将产品安全性因素问题视为产品设计流程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安全;设计;家电产品  一、家电产品的背景及现状  1.家电产品的研究背景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家用电器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例如,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家用电器启动的额定电流高、
期刊
摘 要:本文以浙江大学为例,分析当前艺术类通识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审美启蒙的观点,但目前该类课程注重艺术知识的积累,不注重艺术实践,无法实现审美启蒙,因此必须强化艺术类通识课程的实践教学建设来实现审美启蒙。同时,学校在软件和硬件上也具备了加强实践教学的条件,有其可行性。  关键词:艺术类通识课程;审美启蒙;艺术实践  大学想要培养“全面”的人,即“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艺术类通识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