篱笆、女人和狗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dfdfdfgdfdf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漆黑的土地,鲜红的A字。”故事落下了帷幕,一切似乎都已尘埃落定,可是当我们再回过头细细品味时,却发现:故事,还远没有结束……
  用略带神秘色彩的自然景象烘托环境、渲染气氛和映衬人物心理的手法在《红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者将他笔下几个次要人物的是非善恶和他们之间的恩恩怨怨描写得十分含蓄,而幾个主要人物则通过个别的心理挖掘、成双组合的冲突和同时出场亮相的交汇,交代出人物与“红字”的内在联系。
  全书写到的人物不过十多个,其中有姓名的不超过十个。值得注意的是贝灵汉总督、威尔逊牧师、西宾斯老夫人和那位最年轻而唯一有同情心的姑娘这四个次要人物,他们分别是珠儿、丁梅斯代尔牧师、罗杰·齐灵渥斯和海丝特这四个主要人物的反衬式影子,而这四个人物又形成两对,使他们的个性相得益彰。
  海丝特·白兰佩戴的是有形的红字。她出身没落的世家,父母贫穷而正直。她先是有了一份不幸的婚姻,再加之两年中丈夫的杳无音讯,才使得这个孤苦无依的少妇与才貌相当的丁梅斯代尔的爱情显得合乎人情。当他们的事情被发现后,她被迫终生佩戴红字,为了爱人的声誉,她独自一人承担了全部的罪责与耻辱。而出于对他的眷恋之情,她不但在他生前不肯远离他所在的教区,在他死后她仍然放弃了与女儿共享天伦的幸福生活,回到他沉睡的土地上,重新戴上了那个红字,直到死后躺到他的身边。这个勇敢的女性还精心绣了这个红字,仔细打扮她的小珠儿,不仅拼命捍卫自己亲自教养她的权利,而且尊重孩子狂野的天性,努力培养她成人。在作者笔下,海丝特绝对不只是个争取个性解放的女人,她还汲取了“比红字烙印所代表的罪恶还要致命”的精神,把矛头指向了“与古代准则密切相关的古代偏见的完整体系——这是那些王室贵胄真正的藏身之地”,因此海丝特可以说是一名向愚昧传统宣战的斗士。这样的高度,是很多文学作品中的妇女形象所难以企及的。她的这种思想境界尽管没有为她的那些清教徒乡亲和愚不可及的长官所理解,但无论如何,由于她助人为乐的美德使她胸前的红字不再是“通奸(Adulty)”的耻辱徽记,而变成了“能干(Able)”,甚至是“值得尊敬的(Admirable)”的标志了。
  丁梅斯代尔佩戴的是无形的“红字”。与海丝特相比,他显得怯懦,但这是他受宗教束缚弥重的结果。他并非不想公开忏悔自己的罪责,只是他的这个愿望过多地同“赎罪”“内省”等宗教意识结合在一起,所以行动上处处受其羁绊。他既要受内心的谴责,又要防外界的窥测;他明明有自己的爱,却要把这种感情视为“邪魔”。他在痛苦中挣扎了七年,虽然最终得以袒露胸膛上的“罪恶”烙印,实现了道德的净化与灵魂的飞升,但他终于再没承认自己爱得正当,更谈不上与旧的精神体系彻底决裂,与海丝特相比,更衬出了后者的高大。
  齐灵渥斯是红字的制造者。他是丑陋的外貌与畸形灵魂的写照。他选择的让丁梅斯代尔活着受煎熬的复仇手段,实际上成了阻止他赎罪的恶魔。他和海丝特的结合虽然出于他追求家庭温暖和个人幸福的一己之私,但毕竟是一种爱,原也无可厚非,但当这种爱变为恨,把复仇作为生活目标,不惜抛弃“博爱”的精神,以啮噬他人灵魂为乐之后,反而由被害者堕落为“最坏的罪人”,不但在失去复仇这一生活目标后去世,而且死后也不能得到新生。
  小珠儿则是鲜活的红字,是“另一种形式的红字,是被赋予了生命的红字”。这个私生的小精灵和母亲胸前的红字交相辉映,既是“罪恶”的产物又是爱情的结晶。海丝特把红字用金色丝线装饰得十分华美,把小珠儿也打扮得鲜丽异常。她的美与齐灵渥斯的丑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方面体现了作者的浪漫主义观点——老医生的博学多识使他成为深受文化污染的社会人,而小珠儿便是“天使(Angel)”。A字在她身上反而具备了更积极的意义,寄托了作者对宗教的美好幻想。
  就主题思想而言,霍桑在《红字》中宣扬的是什么道德观或宗教观呢?有的批评家认为,根据小说提供的历史背景与故事情节,霍桑要表达的正是清教的教义,那就是认为上帝造人,但由于亚当犯了原罪,人生来皆有罪,理应受到惩罚,而要得到拯救完全靠上帝的宽恕。还有一些评论家认为,霍桑通过女主人公等主要人物的遭遇,表达了他的罪恶观,探索谁是真正的罪人,什么是罪恶的“根源”,这就是所谓的“罪恶论”。但是,我所认同的一种观点是:作品的主题思想集中体现在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身上,她是反抗不合理的婚姻制度,争取美好生活的典型。他对自由幸福与纯洁爱情的追求代表了霍桑浪漫主义的理想。
  对于《红字》这部巨著,只有一种看法无疑是十分肤浅的。
  最后引用麦尔维尔在《霍桑和他的〈古屋青苔〉》中的一段话:“光是批评家的铅垂线是量不出他的深浅的。检验这样一位作家仅仅用头脑是不够的,还必须用你的心灵。单靠观摩考察,你不能了解何为伟大,除了直觉之外,你从他那里看不出什么东西,你无须叮当敲打,只要用手轻触一下,你就可以知道他是真金了。”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其他文献
一、教学分析  本课教学着重指导学生抓住细节描写。六年级学生了解了一般的写作知识,能基本按要求写作。但语言表达能力尚缺,习作中描写不够具体,尤其是细节描写不突出,文章不能打动人,不生动。本课学习过程中,旨在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将文章写得具体生动。  二、教学目标  ①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等方面,将同学或自己写词语的情景写得详细、生
期刊
摘 要:城市公园作为公众休闲娱乐的场所,原是为大众共同使用的。然而在某些公园中,由于特定群体对场地地长期使用,逐渐演变成这类人群的“专属空间”,并在使用过程中逐渐被其他群体接受和认同。这些“专属空间”往往充满了活力,是公园中最吸引人的空间。本文将以杭州西湖一公园的老人“专属空间”的进行研究,探索其形成要素,为景观设计提供一些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老年人;群体;专属  杭州湖滨一公园位于西湖的东岸
期刊
从中信重工获悉,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热加工系统首席技术官伊沃·波特(Ivo Botto)荣获中国政府“友谊奖”。中国政府“友谊奖”是为表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而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伊沃·波特是美国齿轮材料科技冶金委员会成员,美国焊接协会和材料协会会员,国际知名专家,去年5月加盟中信重工受聘担任热加工系统首席技术官。作为中信重工国际化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之一,这位专家的加盟,被
期刊
高中化学,是一门基础性自然科学,它是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它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独特的作用。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加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化学实验的技能,还可以发展学生的合作、探究、创新、实践等综合能力。  那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细心的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种有意识的、有目的、有组织的
期刊
豫湘桂战役是抗战期间正面战场的第二次大溃败,也是抗战中最大的一次军事失败。造成这场战役失败的因素是复杂的,包括国民党军队自身的种种积弊。但站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看,中国在物资投入、战略布局等方面为“先欧后亚”战略的实施做出了巨大牺牲,这种牺牲的消极影响也直接体现在了豫湘桂作战中。  一、“先欧后亚”战略,严重制约了美国对国民党军队的援助  由美英制定,并得到盟国认可的“先欧后亚”战略,是对二战
期刊
摘 要:综艺节目发展到今天,对主持人已不仅仅要求其承担节目的串联和报幕工作,而是要求主持人更专业化和全面化。江苏卫视在今年初推出的国内首档科学真人秀节目《最强大脑》,这个在节目包装、赛程设置、道具打造、明星加盟等方面都有很多创新,但最关键的是启用蒋昌建做主持人无疑是明智而成功的选择,收视率也创下了同时段的卫视最高。  关键词:综艺节目;《最强大脑》;蒋昌建;跨界主持  一、综艺节目主持人发展新趋势
期刊
摘 要:本文以当前工业设计教育现状为背景,结合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指出了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工业设计教育在实践方面的些许不足,并提出了相关的改革政策。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实践;改革;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  一、 工业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多数院校——以安徽文达信息工程学院为例,在工业设计教育方面仍在采用“三段式”教学,即造型基础课、设计基础和专业设计三个部分,这种教学模式
期刊
摘 要:人口的迁移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经济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本文以三峡外迁移民在四川省新店安置点为例,对三峡外迁移民在经济适应性方面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在此基础上,探寻特色农业的发达程度对移民经济适应性的作用,并剖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副业的萎缩和在当地打工机会的缺位,并提出相关建议和对策,以促进三峡外迁移民实现安居乐业的安置目标。  关键词:三峡外迁移民 ;经济适应;人口迁移  在60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人的异化的概念和表现来分析一人一故事剧场中讲述人身上的异化;并通过“重新审视”“故事解构”“唤起对人本质的关注”以及“增强同理心”四个方面,对一人一故事剧场是如何消弭人的异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一人一故事剧场;人的异化;讲述人;异化的消弭  一、人的异化  人的异化现象从原始社会就一直存在,但真正被提到理论高度来进行认识还是近代的事。异化最早并不是一个哲学概念,而是一个社会学
期刊
摘 要:文章选取鲁迅短篇小说《祝福》原文本及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蓝诗玲的两个英译本作为语料,采用语料库分析软件Wordsmith Tools从译本的形符、类符、词汇密度、平均词长、平均句长等情况对两译本的文体特征进行量化对比分析,同时分别从两英译本中选取实例定性对比两个翻译文本中译出与译入文本的翻译文体特征。研究发现:两个译本在词汇层面均为低密度文本,同时杨译本的词汇密度较大,用词较为丰富;杨译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