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受限胎儿的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分析

来源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jitianya1984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通过对胎儿生长受限(fetal growth restriction, FGR)的胎儿行单核苷酸多态微阵列芯片(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based arrays, SNP-Array)分析,探讨FGR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

方法

将32例FGR的胎儿分为单纯性FGR组和FGR合并其他超声异常组,分别分析SNP-Array异常检出率。

结果

32例FGR的胎儿有8例SNP-Array检出异常,检出率为25.0%(8/32)。单纯性FGR组检出1例Xp22.33p22.31存在9.09 Mb缺失,1例4q34.3q35.1存在5.57 Mb重复和4q35.1q35.2存在4.72 Mb重复,异常检出率为14.3%(2/14)。FGR合并其他超声异常组检出1例16p11.2存在1.54 Mb重复,1例17 p13.3p13.2存在6.60 Mb缺失,1例母源性2号单亲二倍体,1例4 p16.3p16.1存在9.50 Mb缺失,1例13三体和1例20q11.21存在632 kb重复,异常检出率为33.3%(6/18)。

结论

染色体异常是导致FGR的重要原因之一,对FGR胎儿行SNP-Array分析有助于检出核型分析无法检出的亚显微染色体拷贝数异常和单亲二倍体。

其他文献
目的研究人胎盘间充质干细胞(human placenta mesenchymal stem cells, hPA-MSCs)在体外传代过程中生物学特性及遗传特性的变化,为hPA-MSCs临床应用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hPA-MSCs第1、3、5、7、10、13、17、20代体外培养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观察、细胞周期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染色体核型分析及相关基因和细胞因子的定量分析
期刊
目的明确1例发育落后合并多发畸形的患儿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常规G显带技术分析患儿及其父母的外周血染色体,之后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微阵列芯片检测患儿的微小染色体改变,并用荧光定量PCR验证芯片的检测结果。结果患儿的临床表现包括发育落后、特殊面容以及多发畸形。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患儿及其父母的核型均正常,其中患儿核型为46,XY
期刊
目的建立快速、准确、无创、低成本的线粒体糖尿病MT3243A>G位点突变的筛查方法。方法采集上海市儿童医院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确诊的6例线粒体糖尿病患者及50名正常对照的血液、唾液及尿沉渣样本,用焦磷酸测序法进行检测,并比较不同来源样本中MT3243A>G突变位点的杂合度水平;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high resolution melting curve analysis,HRM)对来自上海市4
目的明确一家系中两例智力低下患者的遗传学病因,并分析其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方法应用常规染色体G显带分析患者的核型,之后应用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微阵列芯片检测潜在的染色体微缺失和微重复,同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验证芯片检测的结果。结果染色体核型分析表明先证者及
目的确定东北地区一个先天性无虹膜家系PAX6基因的突变位点。方法对先天性无虹膜家系中2例患者进行详尽的眼部检查,采集该家系所有成员和100名正常对照者的外周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PAX6基因的11个编码外显子及其邻近的部分内含子,对所有扩增基因进行直接测序确定致病的基因突变。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在第9外显子出现一个无义突变(c.718 C>T),家系患者的眼表型差异较大,其中一患者表现
目的探讨四川地区汉族人群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与rs11024102 (PLEKHA7)、rs3753841 (COL11A1)和rs1015213 (PCMTD1-ST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SNP)位点的关联性。方法选取四川地区362例PACG患者及年龄、性别及民
目的对一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白内障(autosomal dominant congenital cataract,ADCC)家系进行基因突变筛查。方法应用Sanger测序分析18个ADCC致病基因的突变热点,通过序列比对分析找出突变,并在100例健康对照中进行筛查,以排多态性位点的可能。结果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均携带CRYGD基因c.471G>A(p.Trp157Term)杂合突变,可导致编码的γ晶
TPP1是一种重要的端粒保护蛋白,它与其他5个核心蛋白(POT1、TRF1、TRF2、TIN2、Rap1)通过一系列的相互作用,共同形成端粒保护蛋白复合体(shelterin)以维持端粒结构、功能的稳定性和完整性。近年来随着对TPP1研究的深入,其对端粒的保护机制以及对端粒酶活性的调节作用被进一步明确。此外,TPP1在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等过程中的作用也日益凸显。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深入探讨TP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