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数学课堂充满数学思想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basic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数量关系)与形(空间形式)的相互转化、互相作用来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思想方法,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结合起来,使得抽象的数学概念或复杂的数量关系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因此,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学好小学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之一。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割裂分家万事休。”这句话形象、简明、扼要地指出了形和数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那么,如何在教学中很好的运用和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下面,我就此问题来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用好“数尺”“数线”或数轴,感知“数与形”的结合
  由于学生对直尺非常熟悉,因此,可以将直尺抽象为“数尺”,即将“数”有规律、有方向地排列,将抽象的数在可看得见的“数尺”(没有刻度,只有自然数)上形象、直观地表示出来。将数与“位置”(还没有“点”的概念)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既有助于理解数的顺序、大小,又有助于理解数列的规律。如下图所示:
  
  “数线”与数轴的区别在于“数线”没有画出方向。“数线”与数轴的运用不但能够比较数的大小,而且将数与直线上的点建立了一一对应关系,而且任何两个点之间都存在无数个点,即任意两个数之间都存在无数个数。
  数轴不但将抽象的“数”直观形象化,而且有助于理解运算,将运算直观形象化。例如,“加法”就是在数轴上继续向右数,或者看做是向右平移若干个单位。“减法”就是在数轴上先找到被减数,然后再向左数,或者看做是向左平移若干个单位。“乘法”就是在数轴上几个几个地向右数,或者把一条线段拉长几倍。“除法”就是在数轴上先找到“被除数”,然后向左几个几个地数,如果恰好数到“0”,则就是“除尽”;数了几次,商就是几;当不能恰好数到“0”时,就产生了余数。数轴是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形象化载体。
  二、结合认数教学,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方法
  数的产生源于计数,是对具体物体的计数,而产生数的概念之后,用来表示“数”的工具却是一系列的“形”。在古代的各种各样的计数法中,都是以具体的图形来表示抽象的数。生动、形象的图形能将枯燥的数学知识趣味化,让学生从中获得“学习有趣”的情感体验,进而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将兴趣逐渐转化为动力。
  例如,在一次“认数”教学中,教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计数器。讲课时,教师不急着讲解“满十进一”的思想方法,而是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直画着珠子,直到黑板上快画不下了,他轻轻地问了句:“画不下了,怎么办?”学生对这个问题十分感兴趣,都在积极思考:是继续画呢,还是放弃,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表示呢?最后很多学生回答:“我们可以将个位上的珠子,满十个,就换一个珠子到十位上;若十位上也满十个,再换一个珠子到百位上,一直下去。”通过数形结合教学认数,计数单位以这种形式在学生们脑海中建立了表象,可以说“满十进一”的思想方法将牢牢记在学生的心中,为后面数的大小比较、数的计算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数形结合,理清解题思路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单纯的劳力,只是蛮干,不能算做;单纯的劳心,只是空想。”面对题目,想来想去做不出,那就要试着想想画画,边思考,边列数据。有时在题目数据给出较多的情况下,采用列表整理的方法,容易提示数量之间的关系,一目了然,便于学生理清思路,解决问题。
  运用数形结合,可以解决像下面这样类型的题目:学校第一次买来了3个足球和3个排球,共用去75元,第二次买来3个足球和5个排球,共用去105元。求足球和排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这个题目,如果单纯从文字内容上来讲,学生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于是教师和学生一起分析列表,如下:
  
  学生观察比较会思考到:足球个数一样,为什么总价不一样呢?为什么多105-75=30(元)呢?从而得出因为足球同样多,第二次买的排球5个比第一次买的排球3个多了2个,多2个排球对应的钱数就是30元,那么每个排球30÷2=15(元)。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有表格、有算式,这一教学设计较好地渗透了“数形结合”思想。
  (责编杜华)
其他文献
实施课程改革以来,课堂教学的面貌焕然一新,我们欣喜地看到,课堂上教师连篇累牍的讲解几乎不见了,学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不过,也导致部分教师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师不要讲,只要让学生独立发现或是合作探究,进行自主学习就行了。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及已有的知识经验,科学地安排学生的自主学习。请看我校教师教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一课。  第一次试教片断:  出示情境图:一份
“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五年级(上)的教学内容。这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分数和一位小数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读写方法。下面结合教材的编排,谈谈自己设计的教学片断及反思。  片断一: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一位小数,你能举个例子说给同桌听听吗?这些小数是由几部分组成的?它们有什么相同点?  小结:像这些小数部分都是一位的,就叫一位小数。那么,小数部
在一次五年级单元测试中,试卷上出现了这样一道判断题: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积是四位小数。()  由于是同年级班级间的联考,因此教师们采取“流水阅卷”的方式。在阅卷时,笔者分到几道填空题和几道判断题,很快,笔者将所分任务全部完成。到了统分时,一位同事突然惊叫起来:“李老师,你把这道判断题(前面所示)看错了,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的积不一定是四位小数,此题应该判‘错’,不应该判‘对’。”这时,其他几位教师也
“我们不生产冷漠,我们只是冷漠的搬运工”      星座:摩羯座   12月22日~1月19日   属性:土象星座   象征:绝对意识,理想和抱负  最令人尴尬的星座,摩羯座敢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别看摩羯座平时一副冷冷的模样,有时候他们说起话来却“语不惊人死不休”,要么一针见血深刻扼要,要么字字精简,让人摸不着头脑。从他们的里到他们的外,从他们的言行到他们的情感,无不透露着又虐又压抑的节奏,让很
新课程改革倡导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小学数学不仅要关注学生终身发展,更应关爱学生的生命。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如何关爱学生的生命,让学生在课堂中焕发生命的活力呢?    案例1 当学生的答案偏离教学的轨道时  片断:折出一张纸的1/2。  学生纷纷动手折纸片,并争相把自己折叠、涂好的纸片吸附到黑板上,此时,却有一名学生把自己折的纸片悄悄塞到口袋里,恰巧被老师发现,善
最近,江苏南京、南通两市的六位名师齐聚南京,就“圆的认识”一课采用“同堂异构”的形式,举行了一次颇有影响的大型教学交流活动。活动中,六位名师各显神通,尽展风采,众多观者不但醉心于他们高超的教学技艺,而且诚服于他们非凡的教学智慧。其中,贲友林老师以儿时的一个小玩具为教学素材,通过精心设计,演绎了精彩的课堂教学。现撷取课中的几个教学片断,与诸位老师共赏。    [片断一]  师: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现
在着手设计“认识分数”这一公开课的案例时。我思索着:知识镶嵌在情境中,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情境,应能激发学生乐于参与的“情”,并引导学生浸润于探索、思维和发现之“境”中。那么,如何创设一个富有创意的引入情境,才能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  一天午后,我一踏进教室,就听到广播里传来了嘹亮的雷锋之歌。这时,我心中一阵窃喜,随之出现我的第一次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
健康中国,是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发展战略。2019年7月,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成立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国家层面出台《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一中长期行动聚焦当前主要健康问题和影响因素,围绕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两大核心,将开展15个重大专项行动,努力使群众不生病、少生病。  一个人健康是立身之本,人民健康是立国之
“一根柴火可以带来光明,也可以毁掉财富。”世间万事万物都存在一个客观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人在成长过程中,必然会遭遇物质或精神困境,那么,面对逆境我们应该秉持何种态度呢?逆境到底是建设性蓄水池,还是破坏性陷阱?究竟是否利于人的成长呢?正方观点 逆境有利于成长  所谓“逆境”,指的是一个人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他所付出的努力、遭遇的困难高于一般预期。而“成长”,是指人从
笔者认为,“为迁移而教,为思维而学”是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因为它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又符合时代的发展要求。根据这一思想,2008年11月笔者设计了“四边形分类”[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2页]教案,并由胡老师执教,收获颇丰,荣获了衢州市小学数学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现再次回放,与同行们商榷。    [课堂实录]    一、课前谈话,孕育新知  师:现在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人,你能分分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