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为了孩子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iiii119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开教学,面对的是学生,启发学生,引导学生,发展学生,唤醒学生,解放学生。任何教学都是学生第一,这是不容动摇的!不能因为换了一个大场子上课,下面坐着几千位教师,就变成了观众第一,学生第二了,教学就变成表演了。
  ——摘自孙双金《公开课,你到底为了谁?》
  这是孙双金校长看完曹文轩教授在“全国第八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比赛”赛场上的发言有感而发的一段话。寥寥数语,我们不难看出在孙校长的心中,学生永远是第一位的。教书就是育人,成功的语文教学一定是目中有人的教学。学生,在孙校长的心里永远占据着中心的位置。他无数次跟全校语文老师强调,心中有人,首先从备课开始。备课,备教材,更要备学生。
  一、备课——请尊重孩子的认知
  2012年9月5日上午,我们跟随孙校长听了一年级孙艳老师汉语拼音课。教学内容是单韵母ɑ、o、e。孙老师教学经验丰富,上课充满激情,声音抑扬顿挫,课上48双小眼睛全神贯注地注视老师的讲解。
  孙老师先在白板上出示“黄香的故事”,然后请学生来认读这则故事。孩子们才一年级第一学期的第三天课!我们都有些担心。一位男生起立,用稍显紧张的声音把这段文字从头到尾念了下来,没有错一个字。
  孙老师问:“你怎么会认识这么多字呢?”
  小男孩自豪地回答:“我上过识字辅导班,我能认3000多个字呢。”
  孙老师又问:“你是怎么认识的呢?”
  男孩回答:“我在辅导班学的。”
  导入环节之后,孙老师出示“ɑ、o、e”三个单韵母,开始按教案教学。孙校长迅速写了一张字条,悄悄地递给孙老师。孙老师心领神会,随即问全班同学:“孩子们,学过汉语拼音的请举手。”话音刚落,全班小手林立。孙老师见此情形,立即调整教学思路:“既然同学们都学过了,那么谁来做小老师,展示一下,并且代替老师检查一下?”巧妙的调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孩子们“你方唱罢我登台”,学得不亦乐乎。
  事实证明,尊重学生认知水平,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以学定教事半功倍。课后研讨,孙校长语重心长:备课,一定要备学生,即使一年级的学生也不是一张白纸,学习的起点不是零。要研究学情,学情包括学生的知识、能力基础,学生的年段认知水准,学生课前的预习程度等学习主体的基本情况。掌握了学情,设计教学环节才能有的放矢,教学的起点才不会过低或过高。在恰当的起点上选择最优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位学生达到最优化发展。以学定教和以案定教的本质区别在于目中有人,尊重学生,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真正体现教学是为了学生主体发展。而以案定教,教师心中只有教案,教学是为教案服务,而不顾及学生的基础、情感和生命发展。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一次听课,一次研讨,收获的是教学理念的真正转变。从此,备课尊重学生的认知这一理念植根北小所有教师的心中。
  二、问题——请向孩子敞开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孙校长一直认为:一个孩子会不会思考,是区别他有没有智慧的一个本质问题。会思考的表现是有质疑精神和问题意识。没有问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不可能走向深入,对文本的情感体验也不可能深刻。情智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让学生学会提问、勇于提问、喜欢提问。课堂,应该向学生的问题敞开。学生有问题并不难,难的是学生提出有质量,有深度,有探究价值的问题。什么是有价值的问题呢?一个重要的标准,就是它有助于理解文本的核心或深层意义,绕过它,我们就不能有效地把握文本及其重要细节所包蕴的思想情感。让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就是在让他们真正走进文本,走向智慧。孙老师是引导学生敢于提问,学会提问,提出有价值问题的大师。“还有不同意见吗?老师最喜欢提不同意见的同学啦。”“聪明,就是与众不同!”“追问,你就能直抵问题的本质。”这些激励性的话语不知开启了多少孩子智慧的大门。孙老师的课堂具体是如何向孩子们敞开问题的,《天游峰的扫路人》课堂教学堪称经典。
  师:听同学朗读时,我的脑中出现了这样一句话:“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意思是学习上有疑问是很重要的,有小疑问就有小进步,有大疑问就有大进步。默读课文,你有什么疑问,看谁发现的问题多。
  师:有问题的请举手。(生大都举手)一组交流六个所提的问题。若问题相同,说明你们是英雄所见略同。若问题不同,有两种,他的问题你会回答,说明你的水平高;他的问题你不会,你可以请教他为什么会想到提这个问题。(学生呈马蹄形围坐,小组内交流、讨论)
  师:第一小组讨论得非常好,很有价值。谁想把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我读了这句话:“茶,很热,很香,仿佛一股暖流,很快把我们俩的心灵沟通了。”想问:茶为什么能沟通我们的心灵?
  师:她连茶都关注到了!请把问题写到黑板上。
  生:为什么说“没攀登过天游峰的人,不能算到过武夷山”?
  师:谁来解答?同桌的你来解决。
  生:因为天游峰是武夷山的主峰,是武夷山的代表。
  师:对,连代表都不上,能算到过武夷山吗?
  生:不。
  生:我想问,是什么笑声伴随作者回到驻地的?
  师:多好的问题。会读书会思考的人才能提出如此好的问题。请写到黑板上。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这么早走?我紧紧抓住他的手说:“30年后,我再来看您!”就是作者为什么反应这么大?
  师:“30年后,我再来看您!”还可提什么问题?
  生:为什么不是二十几年后还看老人,一定要30年?
  师:对呀!30年后老人100岁了。同一个问题,你思考“为什么早走”,他说“为什么一定要30年”他提得比你好,更有价值。
  生:我想问作者为什么这么自信30年后老人一定活着?
  生:为什么70岁的老人每天爬上山,爬下山,不累吗?   师:不是爬,是扫上山,扫下山。请你重说一遍。(生重说)请你写下你的问题。
  生:第七段中,为什么老人倒抽了一口气?
  师:你虽然是个男孩,但比女孩还心细。把你的问题写下来。你的问题是什么?
  生:扫路是很劳累的,为什么老人轻轻松松,不劳累呢?
  生:课文第三段中,写老人“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蹬一双棕色的运动鞋,正用一把竹扫帚清扫着路面”。第八段中又写道:“借着淡淡的星光,我仔细打量了他:瘦削的脸,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双慈善的眼睛炯炯有神。”为什么不把这一段内容合并到第三段呢?
  师:写老人外貌的为什么不合在一起,他还研究写作方法。写在黑板上。再给两个问题,要提的站起来说。
  师:好,写到黑板上。爱因斯坦说过,发现1个问题比解决10个问题还重要。我们一共发现了几个问题?(师逐个读问题及学生姓名,共10个问题。)这个同学提了两个问题,大家为他鼓掌。(掌声)
  在孙老师的启发、引导、鼓励下,孩子们提出了各种问题,有课文内容方面的,有写作方法方面的,有人物情感体验方面的,等等。有些问题,是孩子无法理解的,有些问题是孩子理解不够深刻的,有些问题是指向课文内核的。在轻松民主课堂氛围中,对于问题的提问,孩子们是大胆的,积极的,“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第二课时中,孙老师围绕孩子们所提的问题,引导他们去伪存真,去浅存深,在筛选的过程中让学生历练什么是真正的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是会思考,会提问。整个课堂教学围绕孩子们的提问发端,以自主解决问题作结。
  三、问题——请向孩子敞开
  语文教学最大的问题是教什么,怎么教。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学家、语文教育家叶圣陶晚年曾提出一个缠绕语文教学百年的问题:“语文教学到底是干什么的?”他认为,语文教学之所以“少慢差费”,几十年无大的改观, 根源在于对此问题没有很好解答。 已届耄耋之龄的叶老对此心急如焚, 呼吁语文教育界对这一问题加紧研究,并期待自己在有生之年能看到答案。遗憾的是叶老没能如愿以偿。如今20多年过去了,对这一问题语文教育界仍然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回答。在上海洋泾中学校长李海林看来,目前语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不在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而正在于教学内容:“该教的没教,不该教的乱教。” 小学语文该教什么呢?孙校长在经过几十年的深思熟虑后提出了自己的教育主张:“十二岁以前的语文”,为此,数年前,孙老师组织专家论证,教师编写了我们北小的情智语文校本教材。他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是经典的语文,是种子的语文,是不求甚解的语文,更是为孩子一辈子奠基的语文。十二岁以前的语文应由三大石块组成,它们分别是国学经典、诗歌经典、儿童文学经典。孙老师常说,儿童时期是人的记忆力的黄金时期。童年之记,如石上之刻,终生难忘。朱自清先生有一句名言:“记住了的东西才是自己的,没有记住的东西全是别人的。”儿童时期如自然之春天,春天是播种的季节。我们的儿童语文教育要做的事就是在儿童的心灵播撒最好的语文种子,让其植入身心,终生受用。因此,童年语文应以诵读为主,以积累为主,为一生奠基。在孙校长的带领下,我们北京东路小学的语文教学现在使用两套教材,苏教版《语文》课本和《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时间分配上各占半壁江山。为了切实提高效果,压缩国标课本的教学时间,我们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教学改革。孙校长更是带头上研究课。《儿童论语》《思乡组诗》《走近李白》《儿童诗》等经典课例已经成为全校语文教师学习的典范,成为不求甚解,熟读成诵,学习语言的课堂教学范式。如今,《十二岁以前的语文》在全国小语界已有广泛影响。不少知名教育专家更是不吝赞誉:“孙校长《十二岁以前的语文》的编写对于孩子们学习语文功德无量。”是什么让孙校长几十年如一日,且行且思,坚持不懈?是什么让孙校长在全国课改进入高原期,当机立断,编写百万多字的《十二岁以前的语文》?是他对教育事业的那颗虔诚的心,是他的心中永远装着可爱的孩子们。
  “一切为了孩子。”这是孙校长的人生信条。为了孩子,哪怕前面是高山深涧,他也会勇往直前,带领北小的全体教师披荆斩棘,走出一条属于孩子们的最佳路径。(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
  □ 本栏责任编辑 汤金娥
  E-mail:jxjyjxzt@126.com
其他文献
作为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语文知识、技能和策略,它们并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入到语言强大的叙事功能之中的。谈到叙事,那自然得说到语言之意,意的呈现总是以一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图画为依托的。正是这一幅幅物的图画、形的图画、结构的图画所编织成的语言形式承载着语言、文化之意。之所以有很多的语文课堂似是而非,就是因为教学没有“图画意识”,没有用语言唤醒并建构学生的“图画系统”。图画叙事并不抽象,汉
期刊
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  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
期刊
教师的即时引导,不是让学生靠边站,而在于灵活驾驭课堂,当学生思维“断层”时,及时给予耐心的等待、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路,体会数学的思维魅力。下面让我们一同赏析几位特级教师精彩的教学片段。  导在学生思维不全处(华应龙“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师:现在我们玩个游戏:抛瓶盖。如果正面朝上,你们赢;如果反面朝上,我赢。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谁会赢!  生1:老师赢!  生2:我们赢!  师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人云:“诗即画也。”这个由文到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想象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手段,没有想象的课堂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古诗词是通过意境来表情达意的,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单位,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是通过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构筑而成,不是凭空而来的。
期刊
闻名孙校,可谓久矣。毕竟早在我出道之前,他便早以“小语三剑客”之一的美名在大江南北传扬。但事实上,真正与之接触,时间并不算长。扳着指头来算,也就才三年多。然而,即便如此,已然获益良多,常常欢天喜地,不能释怀。  记忆中,和孙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10年的3月。  那一日,友人陪同我去北小面试。行在路上,我还忍不住和友人玩笑:今天去了,孙校翻翻简历,然后和我简单聊几句,接着会说:小彭,明天来上
期刊
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教者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建构新的认知知识,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同仁们共享。  借助生活,巧妙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留意观察过阳光透过长方形窗口投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吗?  生:矩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师:太阳光属于平行光,窗口投在
期刊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
期刊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才是作为专业
期刊
喜欢听特级教师管建刚的课,并不仅仅因为他幽默风趣,更重要的是他总是在创新,不断改变自己的教学。听他的课,每每总会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常常让人能从“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迷茫中收获“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快感。他执教的指向写作的阅读课《理想的风筝》,给人的这种感觉尤甚。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刘老师上课的事例肯定有很多,作者选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
期刊
曾经多次听过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校长上课,听他上课是一种情感的熏陶和心灵的荡涤,仿佛在欣享一场思想的盛宴。孙校长不仅是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引领着学生由浅入深地走进文本的世界,他更是一位探索者、发现者和引领者,引领着学生攀登一座又一座思维的高峰,教给学生一条又一条有益的学习方法。他总能在语文教学中有新的探索和尝试,给听者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最近,我有幸听了孙校长执教的《老人与海鸥》一课,可谓受益匪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