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写作的阅读是啥样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tatg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们都说,阅读教学不仅要关注写什么,更要关注怎么写,阅读教学的重心应该从“写什么”转向“怎么写”。会读未必会写,会写一定会读。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时,不妨多一只“眼睛”,多关注形式的表达,多想一想,这样美的文章是怎么写出来的。其实,阅读是手段和过程,写作才是阅读的目的和归宿。一切语文课都是写作课,只有让学生亲历作者的写作过程,才能悟到作者写的奥秘。特级教师管建刚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才是作为专业语文学习者的阅读本质所在。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关注课文“怎么说”,必须侧重课文的言语形式。请看他是怎么教的。
  数一数,详略需搭配
  师:请数一数,写“讲故事”的第四自然段大概有几行?
  生:大概有13行。
  师:再数一数,“写板书”的第五自然段有几行?
  生:7行。
  师:再数一数,“放风筝”的第八自然段大概几行?
  生:11行。
  师:再数一数,“追风筝”大概有几行?
  生:7行。
  师:你看,“课上”的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课余”的两个故事:一长一短,先长后短。这是巧合吗?还是有意?
  生:有意的。
  师:第四自然段有一句话是写刘老师外貌的。如果不算,写“讲故事”的也是11行。同意吗?
  生:同意。
  师:我一个字、一个标点地作了统计:“讲故事”11行,218字;“写板书”7行,137字;“放风筝”11行,217字;“追风筝”7行,135字。现在你还认为是巧合吗?同学们,写作文段落的长短是有讲究的,是要先想好了的。不是有话就多写,没话就少写。写作文的挑战之一就在于:明知道这儿要写长一些,可就是写不长;明知道那儿要写短一些,可却又有那么多的话。
  平时学生在写作时只知道要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不知道哪些事例能表现人物这一特点;对表现人物特点的事例怎么写,哪些事例详写,哪些事例略写,怎样做到详略得当。他们写文章容易犯这样的毛病:掌握的材料多就多写、滥写,掌握的材料少就少写或不写;熟悉的多写,反之则少写或不写。不知道详写必须有略写配合,略写必须有详写做补充,这样繁简适当,文章重点才会突出。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通过让学生数行数、数字数的方法,让他们真切感受到写文章应该做到详略结合,长短有致,在“课上”和“课下”两个侧面选材,各选一个重点,一个非重点,这样的文章才会显得错落有致。引导学生写文章要构思好“段”的长短,所写内容不能想到哪儿写到哪儿,一定要注意主次安排得体,取舍安排得当。这样的引导不枝不蔓,学生亲历了“数”的过程,对今后作文怎样选材是受益匪浅的。
  想一想,选材要扣主题
  师:课文的题目是“理想的风筝”,显然,“放风筝”“追风筝”一定要写。可是,刘老师“上课”的故事有很多,作者为什么选“讲故事”“写板书”两个。请问,能不能换成“关心同学”,比如同学受凉了,老师脱下衣服给同学披上,换成刘老师“博学多才”,会弹琴、会画画呢?(生深思)
  师:请你们默读课文第八、九自然段,想一想,“放风筝”“追风筝”里的刘老师是个怎样的人?
  生:是个乐观、顽强的人。
  师:如果上课的故事换成刘老师“关心同学”“博学多才”,与“放风筝”“追风筝”搭不搭配?
  生:不搭配。
  师:猜一猜,上课的故事应该写出刘老师什么特点,才能与后面的“放风筝”“追风筝”特别“搭”?
  生:也应该写出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现在,请你默读“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是不是也写出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略)
  师:四个故事为什么能放一起——它们有内在的联系,都指向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用故事来写人,要注意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生点头)
  师:你认为“我”记住的只是风筝吗?
  生:不是,还记住了刘老师的乐观顽强。
  师: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啊,刘老师,你的乐观、顽强永远留在我心里!
  生:这样太直白了。
  师:对。作文要有含蓄的美,追求意犹未尽,追求留有余地,让读的人自己去品味、发现。
  中心是作者在文章中表现出来的观点,要想准确表达中心就必须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文章主题的材料。材料怎么选,学生普遍不知道。文章中心要单一、具体,要紧扣文章中心构思选材,切忌横枝蔓叶。在上述教学片段中,管老师从容易的入手,让学生说说“放风筝”“追风筝”都是表现刘老师乐观、顽强这一品质,但为什么作者又选择了“讲故事”“写板书”这两个事例呢?为什么不选择“送衣服”和“博学多才”呢?学生进入了积极思维状态,最后明白:写人的文章要有一个中心,这个中心就是褒扬人物的一两个主要特点。如果面面俱到,人物的主要性格特征就得不到高效呈现。文章是以刘老师“乐观、顽强”来组织材料的,所以,只能写“讲故事”和“写板书”,“送衣服”和“博学多才”与乐观、顽强这一主题不搭配。这种构思关键点让学生酝酿沉思习得的,是明智的,也是有效的。如此长期训练,对学生今后作文如何谋段成篇是有益的。这种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段感”和“篇感”,达到文本奥秘、文体共性与学生写作实情、写作素养的协调共进。(作者单位:江苏省洪泽县仁和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jxjyjxsxw@126.com
其他文献
“如何突出办学特色,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我认为更新观念是关键。”新干县实验小学校长邹雪勇的发言充满激情。近日,为期四天的新干县第七届校长教育论坛在新干中学落下帷幕,来自全县120余名中小学校长(副校长)、幼儿园园长(副园长)收获了沉甸甸的精神财富。  该县校长教育论坛迄今已举办了七届,至今仍活力四射,出彩出新,得益于立足实际求实效,创新形式办论坛,使每届教育论坛都成为校长们的精神盛宴。  围绕主题办
期刊
9月17日,赣州市章贡区举办2014年支教教师协议签订仪式。章贡区城区中小学的14名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由教师进修学校组织现场活动,签订了到乡村学校支教一年的协议,支教派遣学校和受援学校也分别在《赣州市章贡区“两区”人才支持计划支教协议书》上签字。  据悉,“协议书”是在章贡区教育局对2013年章贡区支教工作进行调研考核的基础上制订的。旨在更深入持久地贯彻落实《江西省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把“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作为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提出来,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学习方法,需要教师因文而异、因课而异、因人而异去开发与实践。在教学《珍珠鸟》一课中,于永正老师从“反写”的角度,让学生以“小珍珠鸟”的身份表述主人对自己周到的关照;窦桂梅老师从阅读体会由“信任”到“信赖”的角度,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二者虽教学方法迥异,但实际上都自觉地指向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
期刊
作为本体性语文教学内容的语文知识、技能和策略,它们并不是以个体的形式独立存在的,而是融入到语言强大的叙事功能之中的。谈到叙事,那自然得说到语言之意,意的呈现总是以一种或显性、或隐性的图画为依托的。正是这一幅幅物的图画、形的图画、结构的图画所编织成的语言形式承载着语言、文化之意。之所以有很多的语文课堂似是而非,就是因为教学没有“图画意识”,没有用语言唤醒并建构学生的“图画系统”。图画叙事并不抽象,汉
期刊
三年前,我有幸跟随吉春亚老师的课堂三个月,每天听一节课,享受着吉老师给我们精心准备的精神大餐。当然,老师也提供给我们实践的机会,有时说课给她听,有时上课给她看。每次上课前的教案,吉老师至少会指导我修改三遍后才能走进课堂。印象最深的就是跟随吉老师学习上《金蝉脱壳》一课。  我谨记老师“教学设计要一线串珠”的教诲,抓“神奇”一词来设计教案,整堂课通过品词品句的方法去引导学生感悟金蝉脱壳的“神奇”。正当
期刊
教师的即时引导,不是让学生靠边站,而在于灵活驾驭课堂,当学生思维“断层”时,及时给予耐心的等待、适当的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思路,体会数学的思维魅力。下面让我们一同赏析几位特级教师精彩的教学片段。  导在学生思维不全处(华应龙“游戏规则的公平性”)  师:现在我们玩个游戏:抛瓶盖。如果正面朝上,你们赢;如果反面朝上,我赢。大家大胆地猜想一下:谁会赢!  生1:老师赢!  生2:我们赢!  师
期刊
古诗词是我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也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古人云:“诗即画也。”这个由文到图的过程就是一个想象的过程。别林斯基说:“在诗中想象是主要的活动力量,创造过程只有通过想象才能完成。”想象是学习古诗词的主要手段,没有想象的课堂是苍白无力的。因为古诗词是通过意境来表情达意的,意象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单位,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形象和情感的统一,是通过读者的想象和情感构筑而成,不是凭空而来的。
期刊
闻名孙校,可谓久矣。毕竟早在我出道之前,他便早以“小语三剑客”之一的美名在大江南北传扬。但事实上,真正与之接触,时间并不算长。扳着指头来算,也就才三年多。然而,即便如此,已然获益良多,常常欢天喜地,不能释怀。  记忆中,和孙校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2010年的3月。  那一日,友人陪同我去北小面试。行在路上,我还忍不住和友人玩笑:今天去了,孙校翻翻简历,然后和我简单聊几句,接着会说:小彭,明天来上
期刊
在高效课堂教学活动中,我有幸聆听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一课,教者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自主的思维活动中建构新的认知知识,既训练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撷取几个教学片段,与同仁们共享。  借助生活,巧妙揭题  师:同学们,你们留意观察过阳光透过长方形窗口投在地面上的影子是什么形状吗?  生:矩形、四边形、平行四边形……  师:太阳光属于平行光,窗口投在
期刊
看了吴正宪老师的很多录像课,总是感觉时间太短,意犹未尽。她上课清新、流畅,为学生创设一种平等、友好、合作的教学情境。在教学中,吴老师巧妙构思和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开启、鼓励,不断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彰显数学的魅力。吴老师执教的“平均数”这节课从游戏开始,两组同学比赛拍球,看哪一组赢,怎么比呢?看似平常的一个问题,却让学生在不知不学觉中理解了平均数的内涵,真正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