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来源 :阅读与鉴赏·学术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aohaikun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学中,常看到学生为作文长吁短叹,拿着纸笔总觉得无话可写,不知写什么好,作为教师,我们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由苦恼变为“有话可说”?
  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作文也是如此,如果学生作文的“储备”贫乏,作文材料有限,而且又不会多角度分析,那么学生就会苦于作文、难于作文,即使写出文章来,也必然是内容空洞、苍白无力,所以储备素材、丰富写作的内容也是学生乐于作文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让学生说心里话,我以为这是使学生从没有话说到有话说的第一要素。德国著名教育哲学家博尔诺夫认为:“只有在遭遇中才会产生那种无条件的、在所有要求中抓住重点的、震撼人们心灵深处的情形。什么地方发生遭遇,整个精神世界的关系就会立即发生变化。”学生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都可以是作文的素材。在作文指导中,我们可以启发学生:录下自己热望国家繁荣富强的内心世界;描述某同学由差生转变为优生的心路历程;赞美祖国壮丽山河;抒发自己心中的喜怒哀乐;借抒发某种事物的崇高品格而抒发自己的志向等。把自己内心的情感、思绪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一篇文章。一开始,让学生放开胆子,随随便便写一些,少讲一些要求,少讲一些规矩,由着自己的思路,用实实在在的话,写实实在在的事,讲实实在在的心理,少一些清规戒律,少一些条条框框,敢于写出自己的心声。“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我手写我口,我笔录我心,事事皆文章。
  
  二、“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唐代诗人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文采承殊渥,流传必绝伦”,这与他遨游四海、遍历名山的生活实际是紧密相关的。唐朝著名诗人李贺经常早出夜归,随时把所见、所闻、所感的材料记录下来,存于“锦囊”,作为创作诗歌的材料。
  有的学生抱怨:“我们每天生活在学校、家之间,没有大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也没有丰富的文化生活,没有什么可写。”作文时没有什么内容可写,是因为他们平时对周围的事物不留心,不注意观察,也不动脑筋去想,许多值得写的内容从眼皮底下,从耳边滑了过去,“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使学生有内容可写,就要丰富学生的生活,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并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和分析周围的人和事物,养成观察和思考的习惯,让他们坚持写日记和生活随笔,当然老师还要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如:按顺序观察,抓重点和特点观察,比较法观察等。获得生活材料的方法还有看电视,听别人说,只要是有用的就把它记下来。使学生在接触自然、接触社会的过程中,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通过所见、所闻、所感获得取之不尽的作文材料。
  
  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在生活中观察、体验,亲知亲历是积累材料的一种方式,有目的的阅读积累也是获得作文材料的重要来源。实践证明,没有一个作家不是为了获得材料而进图书馆的,也没有一个作家的成功不是得益于博学多览的。托尔斯泰写《战争与和平》就参考了七百多种历史著作。学生作文也如此。平时要博览群书,广泛阅读,广泛积累材料,阅读积累时,时不分古今,地不分中外,只要是有用的、有价值的就抄录、收集,就把这些“信息”储备起来,或分类做成“素材笔记”或资料卡片,以便于翻阅、查找。“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材料积累全在平日,平日你不养“兵”,两手空空,写起文章来势必搜肠刮肚,言之无物。因此要让学生养成读书积累的好习惯。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破万卷”是“下笔如有神”的前提,“下笔如有神”是“读书破万卷”的结果。为了在学生中掀起读书积累的热潮,可在班中开展读书笔记交流会。
  
  四、“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引导学生围绕某一个问题或某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发表见解。学习了《鸿门宴》课文后,我又介绍了项羽的其他事例,而且又引导学生归纳出如:“诚信”、“放弃”、“自信”、“真心英雄”、“认识自己”等十九个相关话题。我也曾要求学生就“滥竽充数”这个历史故事进行类比推理论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来写。许多学生能想出几种角度:(1)滥竽充数的要害“充”字,说明实事求是的重要性;(2)从滥竽的不学无术,论证真才实学的重要性;(3)从宣王被滥竽欺骗,说明不能讲排场图虚荣;(4)从南郭的“溜”,肯定了他尚有自知之明,进而联系现实,批判那些不学无术又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人;(5)从南郭可悲的下场,联系到干工作要变外行为内行的必要性。学生在多侧面、多角度的思考中培养了兴趣,提高了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的能力,增加了学生的作文储备,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
  通过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学生会获得许多直接材料、间接材料,并通过多角度,多侧面的分析,作文时就可以得心应手,选材游刃有余,那么学生就不会因“无米”而“愁炊”了,相反会因“材源滚滚”而乐于作文。
其他文献
决定“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京闭幕。会议强调,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006年务必迈出实质性步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目标,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确实,有目标的教学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纳入到规范化、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而在课堂目标教学过程的众多环节中,确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中心,起着定向作用。课堂的检测、评价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将以此为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都将由此得到激发。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明:“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如今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育者已经注意到了文言文在教学中的作用,确立了“语文的根本在文言”的理念。通常,我们谈论语文教育时都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阐述,但是走进中国古代教育史,字典、辞书比比皆是,却很难找到口头语言教育和语言规律研究的典籍,因为古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读,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古人特
本文研究了356铝合金在液相线温度附近等温形核过程和激冷组织变化情况,在液相线以上温度(625℃),熔体激冷形核数量相对较少,初晶相晶粒尺寸较大,单位面积数目较少;在略低于
阅读能力的层次,大致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但这些能力层级如何关联文本内容,这里略为分解。先说识记,即识别与记忆,所要识别的是字词。一些难字生词,则可通过字典词典来解决。至于有所记忆,不必尽是硬记,而要与理解相联。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读书能记,不尽在记性,在乎能解。”关于识记与理解的关系就是这样,先得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识记。其实阅读理解的障碍不仅在于个别字词或典故,更多情况
我国第一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是由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是我国第一次以地方
在科技飞跃发展,竞争全球化的时代,人的因素第一,而铸造厂领导人的因素,更是第一中的第一.作者根据近年来同厂长们的接触和从旁观察,从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归纳出
本文探讨了Mn、Ti、V、Zr等合金元素对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初步讨论了冲击韧性与强度、伸长率间的关系。以Al-Cu、mn合金为基,用Ti、Zr、V、B等微量合金化元素对其强化,并调整热处理制度,制成一种
新课改实施以来,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语文命题都出现了很多亮点。去年首次在绍兴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亮相的“以阅读为旨归”的“表述题”就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不知能否算作“专利”,我自作聪明地称之为“疑似文学欣赏”。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是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回味等,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它要求鉴赏
在现代社会,能够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而写作,既是一种必备的语文素养,也是一种必备的生活能力。然而,在具体的教学中,学生怕作文,教师怕教作文的状况却不是一天两天了。“作文作文,好似追魂”等口头禅都是学生畏惧作文的真实反映。一方面,众目瞩望,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另一方面,师生畏惧,老大难的问题依旧困扰。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谈在批改作文中的心得与体会。    一、高中作文批改的问题    作文批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