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疑似文学欣赏”能力

来源 :阅读与鉴赏(教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e2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实施以来,无论是语文课堂教学,还是语文命题都出现了很多亮点。去年首次在绍兴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中亮相的“以阅读为旨归”的“表述题”就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不知能否算作“专利”,我自作聪明地称之为“疑似文学欣赏”。我们知道文学作品鉴赏是以审美活动为主导的综合活动,是读者通过注意、期待、知觉、想象、领悟、回味等,并使之互相关联、互相渗透的心理活动,目的是实现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和其他价值,它要求鉴赏者在鉴赏文学作品的时候,能整体把握作品,不能仅把作品中的某些场面、某些情节、某些细节孤立起来进行鉴赏,并以此去评判作品的优劣。而这种“表述题”,要求学生能对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思想情感、人物形象、表现特色等形成自己的感悟和体验,并能以读书笔记、阅读感言、推荐语、鉴赏评析等形式进行综合表达,无论采用何种形式,都要求学生说出作品的“好”,这当然是一种欣赏,只不过它不要求像真正的文学欣赏那样,力求系统、具体,它毕竟是短文形式,切入点只能是“小而少”,所以它只能算作是“疑似文学欣赏”。
  这一新的题型的“面世”可谓“一鸣惊人”,马上赢得了广大语文教师的认可、赞赏,它为学生课外阅读正本清源起到了很好的导向作用。它既能检测学生的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更能有效检测学生的阅读能力,从而成为语文教师探究的新“热点”。我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至少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考查方法比这更有效的。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及时认真审视培养学生“疑似文学欣赏”能力的重要性、必要性。然而,重新审视并不难,难的是如何“有效培养”。结合自身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大限度地开发和整合利用文本资源,可有效培养学生“疑似文学欣赏”能力。下面,我就此谈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利用文本,在课堂中逐一培养
  
  文本作为语文教学最重要的载体,承载着多方面功能,而要充分发挥它的功能,就要把它当作语文教育最重要的资源。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提醒语文教学要重视文本:“课堂教学不要打水漂。”新课程改革后,教材所选用的文本大都文质兼美,风格多样,很多课文都有可“欣赏”之处。《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内涵对学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因此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更要好好利用这些典型课文,充分发挥文本效益,不失时机指导学生以“鉴赏家”的身份、姿态和思维指点、评析文本“亮点”,有选择地挖掘和利用文本中的教育教学资源,关注语言的训练与感悟、文本内容的理解、文本写作的体会对学生文学文化的熏陶以及人文情怀的培养。
  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春》、《济南的冬天》等文章时,可指导学生品味文章语言的形象美;教学《孔乙己》时可让学生通过对细节的分析,体会文章语言的质朴美;教学《威尼斯商人》、《变色龙》等作品时,让学生感受个性化语言及其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类似特色鲜明的文本可谓不一而足,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及时指导学生去品读、赏析。对于文章表现手法、技巧的赏析,同样可以有效利用文本,进行有机训练。如在解读《范进中举》、《故乡》、《我的叔叔于勒》等作品的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时,相信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会涉及到“对比”,但很可能只将教学的重点聚焦在人物形象和作品主题的解读上,而没有让学生去好好体会“对比”的显著作用。我觉得当“疑似文学欣赏”已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上的时候,我们更不应该让这么重要的现成潜力资源如风随影般地溜走。对于人物形象、思想情感的感悟,教材中可用的文本更是不胜枚举。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碰到值得“欣赏”的文本就应该趁机对学生逐一进行“疑似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总之,我认为,教师在培养学生这一能力的时候只要能体现语文学科的特点,回归文本,充分有效地发挥文本的效用,而不是漠视它的价值,学生的“疑似文学欣赏”能力就能在日积月累中“潜滋暗长”,得到逐渐的提高。
  
  二、利用文本,在复习中巩固提升
  
  由于教材编排的原因,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疑似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不太可能是系统的,而是相对孤立、零碎、分散的,所以在期末或中考复习阶段,对学生这一能力的系统整合巩固显得尤为必要。只有这样,学生的“疑似文学欣赏”能力才会有进一步的提升。可是据我了解发现,对这一内容的复习,许多语文教师显得很困惑,甚至有些束手无策。也许更多的是因为“疑似文学欣赏”作为“新生事物”,相比于基础知识的运用积累、文言文等板块,没有现成的理论指导,没有更多的现成例子。但是我认为事情并非如此糟糕,这一“新生事物”正给我们创设了思想交锋的又一新的舞台,提供了又一广阔的思考空间。对于所谓的缺少现成的例子,有些语文教师很可能是因为已踏入了这样的误区:不把工夫用在吃透课文上,而是喧宾夺主,舍本逐末,漫天里花大量时间埋头找相关资料,课外寻找“可欣赏”的范文,造成了“泛语文”的偏向。“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殊不知,在期末或中考复习阶段,其实“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例文,我认为在我们的教材中比比皆是。那些我们平时拿来品读过的文章不就是一个个好例子吗?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该清楚:文本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立足点,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前提,最有效地挖掘并利用好身边最基本的资源——课文,让学生从题海中解脱出来,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学生通过对这些文本的“再回首”,既重温了文本内容,又巩固了文本“亮点”,可谓一举两得。对于这样的“明月”,身处“近水楼台”的师生怎能在复习时漠视它的存在呢?因此,我觉得我们根本没有必要煞费苦心,游离于“文本”,去课外搜索大量美文。当然,教师在指导学生已经有效利用文本的前提下,适当地找一些典型的文章进行训练也是有必要的。不过,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教师在指导学生再次利用这些有用文本时,并不是简单地对这些文本进行一篇篇孤立的回顾,而是对有“共性”的文本资源进行系统归类,分块“重组”。我认为如果语文教师能这样去尊重教材,再次有效利用文本,对学生“疑似文学欣赏”能力的培养一定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新课标》指出:“阅读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以及阅读材料的选择和阅读量。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这次“疑似文学欣赏” 作为创新试题闪亮登场,应该说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精神。所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有效利用文本,培养学生‘疑似文学欣赏’能力”上应有正确清醒的认识,即教师应侧重于对学生阅读文本能力的培养上,而不是将目光局限于如何指导学生落笔成文时技巧的训练运用上,总是一味将一套套苦心编制的模式、“程序”,机械地输入学生的大脑“主机”中,从而有意无意将学生带入一种新的应试模式。殊不知这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学生在阅读时的思想自由和表达自由,影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无论如何,我敢肯定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今天,“疑似文学欣赏”题的惊艳亮相势必会吸引教育界广大关注语文教学的同仁的热议,从而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有力推动语文教学更好更快发展。■
其他文献
语文课堂教学虽然属于教学实践范畴,但是与教师的教学理念息息相关,它不仅是教学形式的问题,更是教学理念的直接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下,我们应该树立起学生是快乐学习者、自主学习者、独特学习者、问题学习者的新学生理念,应该树立起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合作者、促进者的新教师角色理念。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我们应改变过去传统的单向传输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起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让语文
我国傩戏文化具有多年的历史,傩戏与神有关,常见于宗庙的祭祀文化中。正是由于此原因,傩戏常使用面具,我国傩戏文化发展迅速,以江西土家族的傩戏著称。傩戏体现了当地的民风、民俗
决定“十一五”开局之年中国经济走向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近日在京闭幕。会议强调,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是“重大而紧迫的任务”,2006年务必迈出实质性步
语文课堂教学要有目标,这已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的共识。确实,有目标的教学克服了课堂教学中的盲目性、随意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使课堂教学真正纳入到规范化、科学化、高效率的轨道。而在课堂目标教学过程的众多环节中,确定目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因为课堂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中心,起着定向作用。课堂的检测、评价以及教学方法的选择都将以此为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都将由此得到激发。真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明:“诵读古典诗词和文言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在如今的日常教学中,广大教育者已经注意到了文言文在教学中的作用,确立了“语文的根本在文言”的理念。通常,我们谈论语文教育时都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阐述,但是走进中国古代教育史,字典、辞书比比皆是,却很难找到口头语言教育和语言规律研究的典籍,因为古代语文教育的第一个重点是读,读是明经(即悟道)和写作的前提。古人特
本文研究了356铝合金在液相线温度附近等温形核过程和激冷组织变化情况,在液相线以上温度(625℃),熔体激冷形核数量相对较少,初晶相晶粒尺寸较大,单位面积数目较少;在略低于
阅读能力的层次,大致有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等,但这些能力层级如何关联文本内容,这里略为分解。先说识记,即识别与记忆,所要识别的是字词。一些难字生词,则可通过字典词典来解决。至于有所记忆,不必尽是硬记,而要与理解相联。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读书能记,不尽在记性,在乎能解。”关于识记与理解的关系就是这样,先得理解了,才能更好地识记。其实阅读理解的障碍不仅在于个别字词或典故,更多情况
我国第一部农村可再生能源地方性法规——《湖南省农村可再生能源条例》.于今年3月1日起实施。该法规是由湖南省第十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并公布的,是我国第一次以地方
在科技飞跃发展,竞争全球化的时代,人的因素第一,而铸造厂领导人的因素,更是第一中的第一.作者根据近年来同厂长们的接触和从旁观察,从他们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中,归纳出
本文探讨了Mn、Ti、V、Zr等合金元素对合金冲击韧性的影响规律,初步讨论了冲击韧性与强度、伸长率间的关系。以Al-Cu、mn合金为基,用Ti、Zr、V、B等微量合金化元素对其强化,并调整热处理制度,制成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