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行动研究法的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探索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gli956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当前西藏旅游高质量本科人才供求在“数量”和“结构”上的双重失调矛盾以及“旅游市场高质量人才匮乏”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低市场化就业率”并行存在的现实矛盾,基于行动研究法,系统性地梳理并提出了“以创新实践教学”为突破口,以“高质量实践活动理论体系、高质量实践活动体系、高质量实践平台”为主要内容的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案。同时,以西藏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为例,验证、丰富和完善了该方案,总结了民族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实践教学中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规律,为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的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路径。
  关键词:高质量;旅游人才;培养体系构建;西藏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48-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and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the training system of high-quality tourism talents in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As a breakthrough point of the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this paper builds a three-aspects content system which includes the high quality practice activity theory system, the high quality practice activity system and the high quality practice platform. Moreover, taking a case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activities of Tourism Management Major in Xizang Minzu University, this paper verifies, enriches and improves the above scheme, and summarizes the training rules of high-quality talents i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of tourism management professional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for Nationalities. The purpose is to provide a theoretical basis and practical path for the cultivation of high-quality tourism talents in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Keywords: high quality; tourism talents; cultivation system construction; Xizang Autonomous Region
  一、研究背景
  西藏自治區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以独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成为全球最有旅游吸引力的目的地之一。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西藏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现已成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柱产业和战略先导产业。2019年,西藏旅游达4012.1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1%,是1982年的2204倍;旅游总收入559.28亿元,较上年增长14.1%,是1982年的30069倍[1]。在《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旅游文化”人才成为支撑西藏“七大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需求方向[2]。然而截至2018年,西藏自治区仅有高等院校7所,其中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的院校仅有3所,总体人才培养的规模、数量和质量都极其有限[1]。与此同时,受地域传统就业观念保守等因素的影响,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供求还存在“结构”不优——旅游市场人才匮乏但毕业生市场化就业率偏低等矛盾现象,这些矛盾成为制约当前西藏旅游业提质增效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新时代下,作为西藏旅游人才培养的主体力量,迫切需要思考如何基于西藏旅游高等教育的现实基础来应对矛盾,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培养高质量人才。
  2015年1月-2019年8月,西藏民族大学旅游管理专业承担并完成了西藏自治区教育厅“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①。在实施项目过程中,针对前述矛盾,课题组提出了以“提升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总目标,以“加强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综合实践能力”为切入点的行动研究方案。从现实需求、理论基础、培养内容体系、培养目标体系4个方面,构建了西藏旅游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并通过4年的行动实践持续修正和丰富,完善了符合西藏旅游高等教育特色特点的培养体系,从而为应对西藏旅游人才供求矛盾、探索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与现实路径。
  二、研究方法
  (一)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action research)产生于20世纪30、40年代,最早由美国社会工作者科里尔(J.Collier)和社会心理学家勒温(K.Lewin)提出,其基本内涵为:“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可见,行动研究法不仅是一种方法技术,也是一种科研理念[3]。勒温曾经用“步子”(steps)、“圆环”(circle)、“螺旋循环”(spiral of cycles)等隐喻比较完整地设计了行动研究的一般过程[4]。20世纪80年代美国凯米斯(S.Kemmis)将勒温的“螺旋循环”稍做改造,构成“计划-行动-观察-反思-再计划……”,有人称之为“凯米斯程序”[5],这也成为行动研究基本程序的经典表述(见图1)。   (二)本课题的行动研究框架
  行动研究法倡导在“在行动中发现问题,在行动中研究问题,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因此,在本研究实施过程中,项目组按照“计划(制订行动方案)-行动(分组实施计划)-观察(观察行动过程)-反思(反思行动方案)-计划(更新完善行动方案)-行动(分组实施计划)-观察(观察行动过程)-反思(理论反思总结)”的流程共进行了两轮8个环节的行动研究,历时4年,进行了从“理论构建”到“实践探索”再到“理论构建”的螺旋式上升的行动研究实践。
  三、研究过程
  (一)第一轮行动研究过程
  1.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构建方案的提出
  对民族地区的旅游高等教育而言,长期以来,实践教学是一个迫切需要但又由于多种主、客观原因而导致的“短板环节”。表现在:一方面,旅游行业更加迫切需要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民族地区自身社会经济欠发达带来的实践环境缺乏和高等教育强调课堂理论教学的长期惯性,都导致人才“实践能力”的匮乏。因此,第一轮行动研究中,基于对课题目标及实践中民族地区旅游高等教育关键难题的梳理,提出了“以创新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方案(见图2)。
  第一轮构建过程中,研究及实践工作主要围绕如何创新实践教学展开,据此构建了“以两个依据,两个立足点”为基础的“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层次体系”,即:在纵向上,从一到四年级依次对学生开展专业素养实践-专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实践-综合能力实践;在横向上,强调每个年级层次的实践活动既与大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层次规律相协调对应(即完善认知结构-形成认知能力-提升认知策略),也与旅游行业人才能力层次提升规律相一致(即认知能力-业务能力-创新能力-战略能力)。
  2.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创新实践
  第一轮项目实施的侧重点在于各类创新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项目实施的核心对象是学生,包括以提升学生专业素养为主要目标开展的“外出实践教学”;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专业资质考试指导、专业大赛指导、学生主题实践活动指导”;以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各级、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的“毕业实习与就业指导”(见图2)。
  3.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践效果评估
  第一,以“政治坚定、勇于担当、创新精神、行动能力”為标准,对人才的大局意识、专业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发现实践教育促使学生深入理解当前西藏旅游发展对人才的特定要求和标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行动能力,为把学生培养成为西藏区情需要的“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质量人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18年四川九寨沟“八八”地震灾难中,西藏民族大学2017旅游管理专业实习学生王源“勇救儿童”的英雄事迹正是这种精神的体现[6]。
  第二,对人才培养的规模效应进行了评估。通过实践驱动,促进了校内、校际人才培养中的创新融合,有效缓解了人才数量少,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的矛盾。评估发现,项目除校内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外,还带动了多专业学生参与,为有志于从事西藏旅游的多专业学生提供了一个多途径的培养平台。
  第三,对项目是否促进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市场化就业率进行了评估。评估发现,以实践驱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校期间更深入了解了行业并具备一定的行业技能、创新创业动能及综合管理效能,传统观念有所淡化,市场化就业率连续4年显著提升。
  4.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践总结与反思
  总体来看,第一轮行动实践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但还缺乏总结提升,实践活动支撑体系的不足明显显现,高质量培养平台和高质量理论体系建设还很不充足。因此,第二轮的行动实践将重点放在了高质量人才培养的支撑体系建设方面。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过程
  1.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构建方案的修订和完善
  经过第一轮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观察、记录及反思,第二轮重点放在了从两方面深入构建并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见图2),即:“高质量实践理论体系”——包含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践类的课程建设以及多种实践教学方法的总结;“高质量实践平台体系”——包含高质量的实践教学基地建设、高质量的实践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与实践教学相关的规章制度建设。
  2.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的进一步创新实践
  第二轮项目实施的核心对象是平台和教师。具体包括:创新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实践教学规章制度的总结、梳理、规范、完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资质及等级建设,具体实践教学环节的教改项目申报及教学方法总结和探索,实践类重点课程的建设,培养方案及教学大纲的修订完善。
  3.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实践效果评估
  在实践理论建设方面:第一,通过对相关课程学时理论和实践学时分配的重新调整、实践活动流程设计及实践规范的逐步完善丰富了整合的实践理论体系。第二,通过对具体实践活动的总结,形成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任务型教学模式[7]。
  在高质量实践平台建设方面:第一,建设了西藏自治区区内外综合布局的“产学研”基地。第二,通过“双师型”师资、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提升了师资队伍的专业能力。第三,形成了符合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的外出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毕业实习双选制度和校企合作规范。加强了对实践课程教学的管理,明确了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的职责,保证课程教学质量。
  4. 创新实践教学活动对推动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理论思考
  第一,民族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中,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当前我国大多数民族地区具有区域经济发展欠发达、整体教育水平低、就业观念保守等共性特点,这些因素客观上造成了民族地区普通高等院校在实践教学机会和物质保障上的普遍缺乏,进而导致民族地区高等教育人才的现实困境,因此,只有创造条件,大力开展实践,融入实践,才能打破固有观念,走出困境。   第二,民族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中,应更加重视区情特征。相较于非民族院校,民族院校在专业培养方案设计中要更加重视自身特殊区情背景,设计目标明确、多种形式途径的实践教学方案。为西藏社会经济发展培养大批“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长期建藏、富民兴藏”的“神圣国土守护者、幸福家园建设者”,既是一个长期一以贯之坚持的思想准则,也是一个需要内化于专业的具体执行方案。只有通过大量目标明确的实践活动设计,才能更好地将思想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创造出“非思想教育的思想教育”,提升培养效果。
  第三,民族院校高质量人才培养中,应更加重视内外融合。民族院校在高质量人才培养中,要更加注重增强学生不同文化环境适应能力,有效促进民族融合的教学设计。助推民族地区人才和其他区域人才专业学习与文化交流,进而满足现阶段我国各区域对多样化人才的现实迫切需求。
  四、研究总结及展望
  (一)研究总结
  1. 西藏旅游社会经济发展的迫切人才需求与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呈现出供求“结构性”矛盾,导致“高质量旅游人才匮乏”与“旅游管理专业低市场化就业率低”的现象同时存在。
  2. 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必须立足于大学生认知发展规律和旅游行业人才能力提升规律,以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体系的设计及建设来应对当前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供求结构矛盾。同时,还需注重创新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与高质量实践理论体系、高质量实践平台体系三者在运行中的相互反馈机制,增强体系的科学性。
  3. 通过两轮行动研究验证,丰富并完善了西藏旅游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充分说明,行动研究是实现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动态完善的有效研究方法。
  (二)研究展望
  1. 扩大研究范围,搭建校内、校际协同创新研究平台,不断验证、补充、优化、丰富和完善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
  2. 将质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构建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量化指标体系和细则标准,促进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的科学性和标准化,推动人才培养规模化,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注释:
  ①“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计划”项目包括国家级和省级,自2014年教育部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政策后提出涵盖了针对普通高等学校技术型职业教育质量提升的系列促进措施,为加强技能型旅游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质量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西藏统计局.西藏统计年鉴201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8:253-264.
  [2]西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Z].2016-1.
  [3]郑金洲.一种日益受到关注的研究方法[J].上海高教研究,1997(1):23-27.
  [4]Lewin, K. Group Decision and Social Change[M].New York: Readings in Social Psychology, 1958:197-211.
  [5]According to Ebbutt, D.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Some General Concerns and Specific Quibbles, In Burgess, R. (ed.) [J].Issues in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litative Methods, The Falmer Press. 1985.
  [6]張翠娟,郝世亮.西藏民族大学学生王源在九寨沟地震中勇救四名儿童[EB/OL].[2018-8-14].http://www.snedu.gov.cn/jynews/rdjj/201708/14/70155.html.
  [7]田祥利.任务型教学法在西藏高校《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中应用研究[J].知识经济,2015(12):140-141.
  基金项目:本研究受文化和旅游部科技教育司项目“以创新实践教学为突破口的西藏旅游高质量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编号:Z2012A306-17/00)资助
  作者简介:陈娅玲(1976-),女,汉族,陕西渭南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民族旅游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是我国为适应新能源技术飞速发展而设立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战略性产业紧缺专业。因此,进一步完善和提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水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作者针对桂林电子科技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具体情况,提出了一种面向工程教育认证、依托学校优势科研资源以提升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建设水平的策略,并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这两个角度详细阐述了实施方法,对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
读写结合的合理运用,可以优化课时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创新作文教学方法,使学生构建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夯实学生的基本读写技能。 本文从解决实际教学困难的角度,结合“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以一些具体教学内容为例证,从观念和实践两个层面来探讨读写结合的作文教学策略。
为了扎实推进高等教育"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课程思政"目标,文章从专业背景和课程特点出发,对卫星导航定位原理与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间联系等进行全面探讨,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和功能,并将其潜移默化地融合在课程教学中,使得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互促进发展,旨在实现培养"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奉献于国家的专业精英和社会栋梁的教学目标。
摘 要:将OBE理念引入到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提出基于成果导向的校企协同培养模式,并从培养模式的本质、信管专业的教育产出要求、学习产出效果的促产机制三方面展开探讨。为OBE理念下的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OBE;信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果导向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9-0144-04  
在素质理念成为教育课改的战略思想之后,作为语文教师需要秉承激趣的发展原则,探索全新的教育模式,全面落实快乐教学法。 彻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努力还课堂给学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下面,主要从趣味导入、情景联想、趣味朗读、合作探究、多元拓展等方面,就快乐教学的实践举措加以分析。
在目前的教育大环境之中,特殊教育的重视程度逐年提高。 笔者作为扎根特殊教育学校的一线教师认为,当今的特殊教育的数学教学上存在着理论和实践上的冲突,因此,笔者谨以此文探析特殊教育目前存在的教学问题与解决办法。 试为今后更好的开展特殊教育提供当代一线教师的思考与经验,同时也为更多需要关怀的孩子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与社会认可度不懈努力。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不断完善,采用的方式、方法,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并且在教学的效率方面更好的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变革,应坚持在阅读指导方面不断的强化,继续按照传统的理念、方法实施,并不能得到优良的成果,还会由此产生新的漏洞。 阅读指导的过程中,应对阅读教学的兴趣较好的培养,让同学们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对学生的素养更好的提升,改善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
口语交际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低段学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内容,语文绘本内容丰富又多彩,包含着极强的趣味性,能够为小学时期的学生带来较多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说话表达的欲望,提高口语交际教学效率。
摘 要:儒家礼乐文化系统地阐明了国家治理、社会秩序与个人教育的共生關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与当前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本质具有内在一致性。通过礼乐文化在德育价值、德育内容以及德育路径等方面的思考,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品质,为高校德育建设提供积极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礼乐;高校;德育;价值;内容;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
爱种子教学模式近几年来深受教育工作者的热捧,这是一种比较高效率的教学手段,爱种子教学模式又称 I-SEED,利用互联网和自主学习,伴随互动探究及主题拓展,结合发展性评价,达成五个方面的优化整合。 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能优化课堂结构,实现多重资源整合效果,本文试图探究在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过程中,利用爱种子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