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习铺垫 媒体辅助 合作学习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bm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具有一定的难度,对学生的思维要求也更高。而高年级的学习任务负担也较之前有所加大。而创建高效的课堂可以让教师以最少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并且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进而实现教学效率发展和学生进步的双重目的,从而为学生进入到初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预习铺垫,先学后教
  学生预习其实就是学生预先对某些知识开展学习,通过这个阶段的学习,学生对教材的内容,对教学的具体实施有一个初步的印象;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自主将已经学到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对新知识的理解之中,这也无形中锻炼了学生自主探究和迁移学习的能力;再则,预习让学生对自己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学生遇到了自己无法理解和解决的问题,那么这种好奇心和求胜心会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加积极地投入,从而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奠定良好的基础。
  [案例分析一]
  1.预习对象:《圆的周长》。
  2.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
  A.圆的相关知识及其他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求解;
  B.有关概念:围成一个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3.学生的迁移学习: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4.预习中存有的疑难点:
  A.圆的周长和圆的半径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是和圆的半径有关系呢?那么如何来测定一个圆的半径呢?
  B.圆周率是怎样来的呢?
  通过这样的一个课前预习,学生借助知识的迁移掌握了圆周长的有关概念,同时对于“圆的周长的计算”和“圆周率”这两个重点知识的思考让学生在课前就对这个知识有一个清醒的思考,也为高效课堂的创建奠定了坚实的学生基础。
  二、课件辅助,优化教学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当下教学发展的重要推手,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课件,不仅可以为高效课堂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还可以为良好的课堂氛围的营造和良好师生关系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辅助。在教学中,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教学,特别是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实施教学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得到丰富的教学体验,获得良好的情感积淀,从而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长此以往,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高效课堂得以建立。
  [案例分析二]
  1.内容: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滚圆法。
  2.教学视频播放——一个可爱的卡通人物滚着一个圆,圆外圈上有一层涂料,滚落的地方都会有痕迹,形成一条直线,滚完一圈后停住。
  3.教师诱导性发问:
  师:刚才圆已经滚完了一圈,那么这条直线代表着什么呢?
  生:圆圈滚过的痕迹。
  师:对,但是这个圆圈滚过的痕迹和圆的周长有什么关系呢?
  学生1:圆的一圈就是圆的周长,这条直线的长度就是圆的周长的大小。
  师:对!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用滚圆法计算圆的周长。
  就这样,学生被卡通人物的形象和行为所吸引,好奇心和积极性瞬间被点燃,教师紧接着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就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一次“活剧”上演。
  三、合作学习,教后反思
  笔者认为,高效课堂的构建,需要加强合作学习,需要教师经常性地和学生进行交流,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这样才可以不断地找出教学中还可以继续提高和有待改进的地方,从而为更加高效的课堂建设提供可能性和机会。此外,在反思和总结中,无疑也是一次“知识的再回锅”,使得知识再次被学习、巩固。这样的学习过程,既能有效促进教学相长,也能达到构建高效课堂的双重目标。
  [案例分析三]
  1.内容:圆的有关内容。
  2.反思过程: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对圆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学习,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和对这个部分的知识进行反思。希望在这个环节的学习之中,大家可以积极地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一些所思所得与大家进行分享,也可以把大家的一些疑惑提出来大家一起进行解决。好不好?
  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
  师:好,下面大家可以自由发问。
  学生1:圆这部分知识最难懂的应该是认识圆。而圆的概念我觉得我在预习环节就是根据以前学习过的“围成一个平面图形所有边长的总和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这个概念的知识,把这个知识迁移过来就认识到圆的周长这一概念。从这个学习方法中,我觉得可以把一些相近或者是相关的内容进行迁移开展学习。
  师:很好!大家还有什么想法呢?大胆说出来。
  学生2:在讲解圆的周长的计算方法上,我觉得老师采取的方法很有趣,而且我也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知识点,希望以后的学习之中还可以遇到这样有趣的事情。
  学生3:我觉得圆这部分知识还需要多加强一些训练,我觉得自己做的练习还不够。
  学生4:我希望老师可以把所有的知识点梳理一下,不然我觉得自己很容易混淆一些知识点。
  通过这样的一个反思过程,教师借助学生的发言可以找到更多的方式促进高效课堂的构建,而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也可以认识到自己还需要提高的地方,并且从别的同学的发言中找到自己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一个健康有效而持续的高效课堂将得以完善。
  高效课堂的创建,在小学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尤其重要。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面临小升初的压力,也面临数学学习难度的增加,所以要让学生有效地加强学习并且在不断的学习中发展能力,这就需要高效课堂的出现来加以解决。当然,创建高效课堂的道路还很长,有效的方法还很多,等待着每一位教师的挖掘。
  (责编 黄春香)
其他文献
所谓“知而不会”现象,就是在教学中,学生表现出来的“看似理解了知识却不会正确判断、看似掌握了方法却不会灵活运用、看似听懂了要领但不会合理操作”的虚假教学现象。这些虚假现象,有时隐蔽性比较高,不易被察觉,容易被老师们所忽视,有时也容易引起老师们的错觉引发欺骗的后果,影响必要教学举措的施用,以致让学生产生表面或模糊认知,产生认知障碍和错误,呈现低效的课堂教学。  一、构建模型,从表面听懂到熟练运用  
所谓教学幽默,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配合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采用相应的幽默手段,使学生在快乐的同时,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受到启发,有所领悟,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句调侃、一个夸张的表情或动作、一件搞笑的教具……不仅体现了教师的风趣和睿智,更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能轻松自如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会“越陷越深”。  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4~46页和“做一做”及第49页练习十的1~3题。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屏幕显示:宁宁和波波登录了东方热线(网址:www.cnool.net),正在看一则新闻:A月6日中午12∶00,警方接到110报警电话:在h高速公路上,有x个犯罪嫌疑人驾驶着车牌号为浙B.T0666的出租车,以每小时v千米的速度朝S方向逃跑。警方快速出击,经过t小时
[摘 要]有效的统计教学除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经历统计的过程外,还要让学生认识到统计是一项严谨的工作,需要务实的作风和态度,而且统计的过程和结果必须真实、准确、有效,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受到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关键词]统计教学 复式统计表 真实 准确 思考 改进 反思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0-040  前段时间听了一位教师
在日常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总是习惯于或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盘托出,久而久之,学生的独立思考、探究能力愈加被削弱,迈不开自己独立思维的脚步,探索不出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因此,发展学生独立自主探究解题思路的能力,已经成为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轻装并行出发  由于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的优势,教师常常会有一种凌驾于学生之上的解题视角,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显得比学生更为“高明”。如果教师努力“放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数出11~20各数,认识11~20各数并能正确地读数。  2.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体会11~20各数的组成。  3.在实践操作中,初步了解“十”的计数单位,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大小,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参与实践过程,在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初步的数感及大胆思维、积极实践的精神和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11~20各数,能
笔者有幸听了特级教师钱金铎教学“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课,真正见识了钱老师是如何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态想象的过程,使学生在争辩中明晰了平移和旋转的本质。现撷取其中几个精彩的教学片断,与大家共享。  一、在争辩中明晰平移概念的本质  师:如果老师用这个粉擦做平移运动的话,老师会做什么动作?  生:左右或上下。  师:老师先做左右运动,是平移吗?(是)再做上下运动,是平移吗?(是)老师还想做斜的运动,是平移
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要转变“授——受”的单一教与学的模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学习,促进有效思维。笔者认为,巧设有效的认知冲突,是提升学生思维的必要路径,也是有效路径。在教学中,教师不断制造认知冲突,能够使学生从不平衡到平衡,再从平衡到不平衡,循环往复,获得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实践运用,实现数学思维的有序提升。下面笔者根据自己的成功教例,谈谈体会。  一、悬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从教十五年来,我一直在试图探寻如何才能营造愉悦、和谐,能引发学生产生数学思考的课堂,如何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前段时间参加了“小学数学著名特级教师创新力教学观摩会”,在名师的课堂教学中又引发了自己的一点思考。  【片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就要求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结果”,而且要让学生“经历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挖掘蕴含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  [关键词]规律 猜想 证明 推理 抽象 探究 数学思想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