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的德育教育是在其呱呱坠地之时起,终其一生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时代的德育教育尤为重要,但德育教育又不是孤立的,学校、家庭、社会都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结果。它是一项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
回顾近年来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某杀人案,北京某高校一学生杀死教授的案例,西安音乐学院药某开车撞人后补刀刺死伤者的案例……一桩桩凶案、惨案的发生,让人心痛之余,又叫人深思。这是我们当下教育的一种悲哀,只重视人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了人的德育教育。学校必须首抓、重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转变育人观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模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的言行变化,更要注重其内心世界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把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单一的说教走向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真正使学生的心灵获得一种启迪和震撼。
德育教育工作经常化、长期化。因为要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好品质,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就能形成的,如果经常化、长期化,这种教育就会深入人心,就更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信心。否则,开展每种活动学生只能认为是一种好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和长期化就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好人好事,无论大小,哪怕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大力宣传。这样学生才真正懂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就会获得一种幸福和自豪的感觉。对那些思想品德好、做了好事的学生除了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大力宣传之处,我们还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奖励制度,那样学生才会有一种动力。试看,从中考到高考,各种名目繁多的加分,又有哪一位在这名目繁多的加分中看到把思想品德好作为加分条件的?又有哪一所学校收那些思想品德好而学生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要说奖励,或许连一张奖状都未发过。这种现象误导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再好都没有意义。这样就不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营造不起一个人人“讲正义、树正气”的良好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同时也误导了人们对孩子的评判,从而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的教育,等到出了问题,人们在惊讶之余才去探寻孩子的这些不足,实在毫无意义。
学校和老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人才和培养观念。学校不能只拿学生成绩来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好与差。如果这样,老师就会一心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德育的教育。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文道全一,把等量齐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老师是学生的楷模、榜样。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穿着打扮,不要在学生面前做一些消极的不适宜于学生了解的事。遇到或者发现学生有类似的情况,教师要从正面及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分清是与非,懂得美与丑、理解爱与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起平坐,不要高高在上。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完整的人格,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起所遇到的磨难和挫折。
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受着家庭,社会的影响,学校应该主动出击,与家庭、社会联起手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努力。尽量减少避免悲剧的发生。我认为:一个人健康完整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以良好的,牢固的道德育教育作为基础。
回顾近年来发生在云南大学的马某杀人案,北京某高校一学生杀死教授的案例,西安音乐学院药某开车撞人后补刀刺死伤者的案例……一桩桩凶案、惨案的发生,让人心痛之余,又叫人深思。这是我们当下教育的一种悲哀,只重视人的文化知识和技能的培养而轻视了人的德育教育。学校必须首抓、重抓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转变育人观念,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才。
学校德育教育工作必须以人为本。改变传统的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教学模式。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我们不能只看学生的言行变化,更要注重其内心世界的变化,结合学生实际,把德育教育的内容从课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社会,从单一的说教走向具体的活动。让学生亲历亲为,真正使学生的心灵获得一种启迪和震撼。
德育教育工作经常化、长期化。因为要培养一个人的好习惯、好品质,不是一次两次教育就能形成的,如果经常化、长期化,这种教育就会深入人心,就更能树立学生养成良好品德的信心。否则,开展每种活动学生只能认为是一种好玩,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经常化和长期化就显得更为重要。对学生所做的每一件好人好事,无论大小,哪怕在我们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我们都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大力宣传。这样学生才真正懂得自己做的是一件有意义的事,他就会获得一种幸福和自豪的感觉。对那些思想品德好、做了好事的学生除了对他们进行表扬和大力宣传之处,我们还要建立一种积极的奖励制度,那样学生才会有一种动力。试看,从中考到高考,各种名目繁多的加分,又有哪一位在这名目繁多的加分中看到把思想品德好作为加分条件的?又有哪一所学校收那些思想品德好而学生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不要说奖励,或许连一张奖状都未发过。这种现象误导了学生,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认为学习成绩不好,思想品德再好都没有意义。这样就不利于学校教育工作的开展,就营造不起一个人人“讲正义、树正气”的良好氛围,也不利于学生健康思想的发展,同时也误导了人们对孩子的评判,从而只注重孩子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的思想的教育,等到出了问题,人们在惊讶之余才去探寻孩子的这些不足,实在毫无意义。
学校和老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人才和培养观念。学校不能只拿学生成绩来评价一个老师的教学工作的好与差。如果这样,老师就会一心注重学生的成绩而忽视学生德育的教育。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必须文道全一,把等量齐观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为人师表,老师是学生的楷模、榜样。我们每时每刻都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甚至是穿着打扮,不要在学生面前做一些消极的不适宜于学生了解的事。遇到或者发现学生有类似的情况,教师要从正面及时地引导学生,让学生真正的分清是与非,懂得美与丑、理解爱与恨。在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同时,教师必须以学生为本,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与学生平起平坐,不要高高在上。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真正帮助学生解决所遇到的困难,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健康完整的人格,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学习和生活中承受起所遇到的磨难和挫折。
学生的德育教育还受着家庭,社会的影响,学校应该主动出击,与家庭、社会联起手来,形成一种合力,共同努力。尽量减少避免悲剧的发生。我认为:一个人健康完整的人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必须以良好的,牢固的道德育教育作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