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的江南

来源 :青春岁月·校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wds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的感受里,有些地方是为了谨慎地瞻仰,适宜延宕时光的惊艳,而有些地方,则闲适而妥帖,正可温柔岁月的缠绵。
  比如,江南。
  心中的江南是博大的、深邃的,又是饱满的、诗意的,甚至是恣意的、自由的。
  随处可见的风景,以及一花一木里毫不牵强的细节,昭示着江南的精致品质。
  三月是江南的豆蔻青春,似锦繁花装点着她开心的笑靥,如绸绿水勾连起她美丽的衣裳,馥郁花香弥漫着她可人的气息,氤氲云烟诠释着她温柔的性情。
  荷叶莲裙所铺展的绿,是江南故事里永恒的主题。无论巷陌、田园,还是山坡、河畔,抑或屋前、篱边,一应都是繁盛的花木相连,尽情演绎着江南的缠绵。江南的绿纯净、晶莹、柔润,馋眼、醉心、提神,绿的江南充盈、富贵、平和。俊秀、大气、温婉。四处的水,相聚成纵横流连的河,稳稳地穿过积着墨绿苔藓的石桥,当斑驳被抚得平缓,那绿也就更显得细密而柔软,灵动而悠远,清风徐徐飘过,总有按捺不住的水随意地荡漾着,涟漪里泛着炫目的光,如聚光灯下舞女们悠悠滑动的裙。柳丝最能挑地方,高高地悬着,随意地舞着,便成了江南修剪别致的刘海,而平静的湖面,则分明是她清晰的眼眸!那么,湖面里飘忽绰绰的倒影,定是她意中的相思?古镇临水的木屋,古朴雅致,那里盛放着谁梦绕魂牵的西厢?庭院深处的闺房,精雕了繁复花式的闺床,曾是谁的情思积淀着细水流年?
  红色是江南最迷人的点缀。它匆匆地打开季节的门,以春天的名义抒写最动人的乐章,把羞涩盛开在河边捣衣少女们的颊上,点染在盈盈笑意甜美滑润的唇上,渗透在精心修饰的发辫上和随风而飞的裙上,融化在不经意间流出的青春里和掩饰不住的风情中,在恬静里妖艳,在清纯中诱人。徐徐吹过的暖风,隐隐地激活了青涩,鲜活了岁月,苏醒了生命,绽放了爱情。
  此外,白的清纯、紫的高贵、蓝的优雅……为绚丽的江南描绘了明快的色调,于是,心中的江南,总是给人无尽的舒展和放松,不刻意,不做作,像王羲之笔舞龙蛇的不羁,像郑板桥轻描淡写的雅致,是楚项王豪情里的柔意,是李太白酣畅之后的淋漓。
  漫步其间,不由得要想,这人间仙境,是盘古开夭后余味悠长的抚摸,还是女娲抟土造人后细心的描摹?
  外滩是上海永远不竭的青春,习习的晚风融汇着咖啡的醇香和龙井的清雅、西服的洒脱和旗袍的旖旎。百年上海滩的侠义和前方东方明珠的光辉相映,把时光化成一个闪念;多样的文化融汇成上海嬗变的风情,把世界缩成你我之间。于是,上海滩有多个频道任您挑选:或武侠、或高远、或失意、或迷离,随意游走,淋漓酣畅,让时不时顿入的点点灯火把无限的梦想点燃。
  西湖为眸,丝绸作衣,脉脉含情的杭州翩翩地穿过传奇恣意的时光。微风拂动的万千绸丝,罩把西湖碧波里的哀怨化为云烟,把雷峰塔沉重意境消失遗散。是啊,谁能消灭季季生长的爱情,谁不渴望一个美丽的曾经?不管世界还是人生,永不磨灭的还是美丽的过程。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那些深厚的绮丽时光雕刻出古朴平实的乌镇。水墨点染的小巷,氤氲着平和的意境,雅致的居舍穿过久远的历史在舟行的水面掩映,荡漾着一种恒久绵延的淡定。旧时的染坊依然繁荣,高高悬着的布匹,呼唤着猎猎的风,布头长长地舞蹈,问或拂在脸上、绕在腰间,装点成头巾或者衣裙,倏忽间梦回明清。调集深度怀旧的基因,为了那印染布的素雅、奢华,在不远处米酒坊飘过的淡而悠长的香味里,感叹流年,唏嘘红尘。
  天堂苏州的畅意,延宕在纵横的水道里。掺杂着桨声的评弹,在丝绸旗袍飘忽的演绎下更透着吴侬软语直抵骨髓的柔软,把并不遥远的寒山寺钟声飘在清风中、荡漾在水波里。苏绣的魅力,在于千针万线的精准和恰好,那里面沉积着江南女子无与伦比的灵秀和柔媚。
  听着张继曾经稍感落寞的钟声,和着水打桨般的细小而坚定的节奏,我们便已沉浸在怅然的美感里,不愿释怀。把心变得柔弱,不是矫情,只为温润的时光,潮湿的意境。
  美丽的江南用她的丰富满足我们的多样的贪婪。
  午夜星巴克里是“80后”的标配,荡舟西湖则是“70后”的奢望,至于秦淮河畔,则是文艺老年的圣地,最适宜吟诗颂月,谈古论今。再说西溪湿地曲回的水路,龙井村里弥漫的荼香,太湖一望无际的浩渺,则更是各有情致,人见人爱,相见恨晚。
  或者,不必走多远,不必等多时,只是夜半,以薄酒相向,忽然会意了寒山寺钟声里张继的孤寂,桨声灯影里朱自清的惆怅。或与故人神游,或叹今世执著,仰头观繁星满天,俯首念似水流年,美景良辰酒为伴,间或已然放开的心绪,不断激荡的心情,便是人生最美的意境。
  走过了多少地方,放不下的依然是,心中的江南!
  (摘自《甘肃日报》)
其他文献
三月。画舫。一条名叫修水的河。  我,先是行走在三月的风里,行走在修水的岸边。我同河流只隔了一道浅浅的堤岸。软软的风,暖暖的阳光,很快就簇拥在指尖上。我的手伸出去,它就横亘在河流之上;但我很少这样做,我怕它一不留神会伤着河流的眼睛。  是的,河流是有眼睛的,它的眼睛像镜子一样,明亮,洁净,看不到丝毫的阴霾。它的眼中有着蓝蓝的天,洁白的云,飞鸟的掠影,静静的舟楫。一个站在堤岸上的人。不过是它睫毛上一
期刊
女孩和男孩恋爱了。  说起来很简单。有一次,女孩和同学们一起出去玩,男学生们用自行车驮着女生们在公路上飞驰。她坐在那个男孩的自行车后架上,看见男孩的头发迎风扬起来的样子很是潇洒,于是就喜欢上了这个男孩。  那时,她并不懂得爱情是怎么一回事。在男孩送给她一个玩偶之后,她就像电视里的那些青年男女一样,不再叫男孩的名字了,直接叫他“老公”。然后,她把他送的玩偶叫成了他的名字。她觉得这样很幸福,很好玩。每
期刊
我是留级专家  我3岁开始读一年级,太小了一点,升不了级,就留级。6岁逃难到大陆,在一个地方念小四,跟着跳上初一,又跌落到小三。后来到了佛山华英中学,老师问我最高读几年级,我说初一,就考初一,不及格,就读小六。读了一年毕不了业,那就试试初一吧。读了一年,又升不了学,看来读初一不行,学校又叫我读小六。  1g48年回香港,我爸爸收到华英中学校长的信,说你儿子没什么希望了,不要令我们难做,别回来了。我
期刊
1982年,我出生在一个小村庄,童年就是在那里度过的,是那里的广阔天地造就了我无拘无束的性格。现在想想小时候真的很开心,夏天钓龙虾,冬天打雪仗。但人不会永远留在童年,6岁那年我去镇上念小学。  上小学时,我品学兼优,还当过三好学生。从那日寸起,我开始读课外书,嗜书如命。一到晚上,我就窝在被子里看书,常常看到半夜,真是佩服自己的这双眼睛百看不坏,视力向来绝佳。只是父母不允,常常在我看得紧张之时杀过来
期刊
前些天的一个晚上,我在街边跑完步以后,沿着洒有淡黄色灯光的林阴道随意地走着;忽然,我听到幽蓝而高的夜空中传来几声久违了的布谷鸟的鸣声,我的心府豁然洞开,一下子仿佛置身故乡的田野。我情不自禁地模仿着叫了几声,也算是对飞过城市上空的布谷鸟的回应。  后来又有多次在这城市里听到布谷的叫声,奇怪的是都在夜间。也许白天市声太嘈杂,根本听不见;也许布谷鸟也喜欢在夜间出来——夜里安静也显得空旷多了,空气不消说也
期刊
在我上下班的必经之路上有一座桥,成都人称它为二号桥。我每晚+点从桥上经过都会看到三个年轻小贩在路灯下玩扑克。他们的身后放着三辆自行车,车上的家什表明他们的身份,一个是卖爆米花的,一个是卖甘蔗的,一个是卖花的。他们这种小摊贩是城管重点打击的对象,他们的谋生也就显得格外的不易。白天他们和城管打游击,东奔西跑游窜于城市越来越少的空白管理地带,把车上的货物换成为数并不太多的钱。每晚九点左右,他们就像归巢性
期刊
在17岁那年,我读过一句格言,大概内容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成生命里的最后一天,你将在这一天发现,原来一切皆在掌握之中。”这句话从读到之日起,就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过去33年里。我每天早晨都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的最后一天,我还愿意做我今天原本应该做的事情吗?”当一连好多天答案都是否定的时候,我就知道,做出改变的时刻到了。  大约一年前,我被诊断出癌症。早晨7:30我做了一个检查
期刊
①吃完团年饭,刚生燃火盆,雪就一团一团砸下来了。  ②我猫在火盆前烤火,双手夸张地在火苗上抓来抓去。新婚才三个月的妻偎在我身旁,把手笼在袖子里。妻是城里人,正月初五要上班,妻不想让同事闻见她手上烤过火的柴火味儿。  ③爹烤了会火,又咳嗽了一通,开始脱我给他买的大头靴,换上一双大胶鞋。我问爹,下这大的雪,换鞋干啥去?  ④爹没言语,娘插了句,能干啥,挖南瓜窝子呗!我想起来了,老辈人传下的规矩,三十吃
期刊
我小的时候,生产大队还没有解散,我们是第二生产队。白天,大人在田里劳作,我们在地头跑和玩,满头大汗。  不远处是队里的瓜地,我们更喜欢去那里,看新芽一天天长大,秧子伸长,开花,结果。那时候,每家都有自留地,队上种小麦、玉米,自留地也会种,唯有瓜,很少有人种,粮食都不够吃,种瓜,从来没有想过。  种瓜是一门手艺活。队上特意聘请了一个外地人侍弄那片瓜地。从播下种子到瓜熟,都由他负责。  地里种的大多是
期刊
有一段时间我在伦敦住,大不列颠给我的印象除了完善的交通和遍地的风衣之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了。我还记得住进宿舍的当晚,一个人在异国他乡,外面下着伦敦常见的绵绵细雨,内心愁苦万分。这时听到有人敲门,然后几个白人很热情地冲进来,兴高采烈地说有个party,邀请我去参加。尽管这在一个中国人看来非常突兀,但我还是跟着去了,并度过了一个难忘而愉快的夜晚。  我有时候在路边抽烟,会有伦敦青皮跑过来借火。对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