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效率还需紧扣“要素”

来源 :数学学习与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nw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效率的达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和条件的制衡.数学课堂效率取得的关键,就在于科学全面贯彻落实教学纲要,生动显著促进主体发展.中职数学学科教育要在课堂效能最优上下功夫和动脑筋,抓住关键要素,重在突出职业特征,重在改进教学方式,重在发挥多样教学,重在互动探究指导.
  【关键词】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教学效能;初探
  效率是实践活动的“生命线”,社会活动的“总追求”.效率的达成,受到多方面因素和条件的制衡.数学课堂效率取得的关键,就在于科学全面贯彻落实教学纲要,生动显著促进主体发展.中职教育阶段,培养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放在了同等重要位置.数学学科作为中职学生的必修科目,在逻辑推理能力、专业技能水平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作用显著,功效明显.当前技能型人才成为企业单位的“香饽饽”,国家社会对职业技术学校教育教学更为关注和重视.数学学科是支撑和提升中职生职业技能和素养的必修学科,要在课堂效能最优上下功夫和动脑筋,抓住关键要素,重在突出职业特征,重在改进教学方式,重在发挥多样教学,重在互动探究指导.
  一、紧扣学生主体特性,开展互动施教活动
  众所周知,中职学校的学生群体,与高中阶段的学生群体相比,存在着数学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意识较淡、学习习惯不够优良等普遍特点,进而导致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低效,甚至无效的现象.中职教育学认为,中职数学教学,应基于学生知识素养、技能水平之上,抓住中职学生主体特性,开展有的放矢、多管齐下的教学实践,实现“教”和“学”二者活动成果的齐“丰收”.因此,教师开展中职数学课堂讲解时,要紧紧抓住中职生主体所具有的上述特点,按照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利用教师激励功效,教材生动特点以及教具助学功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中职生的参与情感.同时,多以教师促动、师生联动、生生互动的实践形式,引导中职生积极、主动地深度参与教师组织的教学进程,配合教师教学活动,深入思考研究,成为“当局人”,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在“等比数列”第一课时讲解中,教师针对中职生存在的学习积极性不高、认知探究性不高的特点,发挥教师的引领和教具的促学等作用,采用场景促情的手段,设置出公元前5至前3世纪,《庄子》一文中“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这一话语的图像场景内容,同时用教学课件以及电脑、投影仪进行生动、直观展示,促使中职生形成积极情感参与课堂,同时,教师组织中职生围绕“用数学符号语言怎样表示等比数列的定义呢?如果第n项用an表示,那么它的前一项该怎么表示,比怎么表示?这里的n的取值范围是什么?”“等比数列的定义中,可否去掉‘q≠0’的条件?为什么?”“是否存在既是等差又是等比的数列呢?”等问题,引领他们进行深入交流、深刻互动,以此加深对“等比数列”知识点内容的深刻理解,提高课堂讲解实效.
  二、围绕教材要义精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教材是教师课堂教学的“根本”,也是学生知识技能探求的“活水”.教师课堂教学要取得实效,首要任务就是要完成对教材中概念、性质、定理等关键要义的有效讲授和传授,从而为课堂教学内容的延伸、教学实践活动的拓展以及教学成效层次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和深厚的根基.众所周知,和盘托出、强行灌输的教学方式,已经与现行教学要求相违背.中职教师应该发挥问题任务的驱动功效、促动特性,实施设置学习要求,组织教学活动的任务驱动教学形式.根据教材内容以及要求,展示需要完成的课堂探究任务,引导中职生个体或个体之间进行深入细致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探讨活动.同时,教师渗透于中职生学习任务的探究进程之中,及时巡视、实时了解,为任务探究的有效完成提供科学指导.
  三、抓住教师主导效能,推行探究指导实践
  教师是课堂教学效能评判中一个重要的衡量因素和关键层面.教师的指导功效、指点效果,决定和影响了整个课堂教学的进程以及学教的成效.由于中职生数学学习技能薄弱、学习经验不强,迫切需要教师发挥自身的主导功效,对中职生的学习实践活动进程以及学习探究过程中出现的认知疑惑、学习困难以及思维缺陷等众多方面进行科学有序的指导以及全面深刻的指点.值得注意的是,教师指导中职生学习实践,要防止“以导代学”现象的发生,取代和包办中职生的数学学习探究和实践活动,避免出现“主次错位”“学教脱节”现象发生.
  以上是本人对中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所做的初步试论,还存在观点不够成熟的情况,请予指正.也请同仁积极深度参与,共同推进中职数学课堂有效教学课题的研究,为有效教学提供科学经验.
  【参考文献】
  [1]董健.注目主阵地——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A].《新时代的脚步声》之八——追寻的旋律[C].2013.
  [2]袁华春.中职数学应重视情感教育[J].现代教育技术,2009(01).
  [3]冯裕斌.中职数学生活化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1).
其他文献
【摘要】在教学中,我们更多地关注于学生在完成作业中的收获,却忽视了教师可以从中得到的一些教学启示.我们常着眼于如何优化学生作业,或是如何有效地批改作业,以促进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主动性,同时也将教师从繁重的作业堆里解放出来.其实,如果能在批改的过程中多留一个心眼,于学生作业处,确有一片“桃花源”,供老师休憩思考.  【关键词】数学;课堂反馈;案例分析  一、案例分析  学生在小学的数学教育中,更多的是
【摘要】小学数学既是一门工具学科,又是一门基础学科.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全新亮点.本文阐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高效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堂效率;生活实际;高效课堂  小学数学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小学三年级数学
【摘要】 当下,情境教学法在中小学各个学科中的运用已经非常广泛,且受到了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本文主要以“勾股定理”一课为例,针对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进行研究. 提出了情境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几种具体应用方法:创设史料情境、创设生活情境、创设操作情境.  【关键词】 情境教学法;初中数学;勾股定理  情境教学法为我国本土学者李吉林老师于20世纪80年代所创,情境教学法的提出对于我国
【摘要】科学、客观、全面地评价教学能够对教学活动进程起到助推作用,对教学活动效能起到提升作用,对教学相长起到促进作用.如何开展行之有效、深刻入理的评价教学活动,已成为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内容.本文作者对如何紧扣评价教学特性,开展深入高效评价教学活动,推进课堂教学进程,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初中数学;评价教学;评价特性;运用;思考  随着新课程改革浪潮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的汹涌澎
【摘要】 课堂提问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置相应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参与、思考,进而培养学生思维和情感的一种重要教学策略. 对于小学数学学科来说,高质量的课堂提问是展现并提升学科价值和魅力的重要因素. 目前在实际的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低效”提问,分析这些原因主要是教师自身修养不够,对问题的提出不够重视. 课堂有效的提问能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 课堂;有效;提问  陶
球幂的定义:一点P对半径为R的球O的幂为:OP2-R2 ,即:(點P与球O的球心点0的距离的平方)与(球的半径平方)的差.  证明:  点A,B,C,D,E,F共球(1)设点P为球O内一点 ,过点P作直线分别交球于A,B,C,D,E,F…….则面ABCD,面ABEF,面CDEF,……分别与球O相交,且相交线为一个圆.  因为面ABCD交球O得一个圆.  根据相交弦定理得:PA  PD因为面ABEF
【摘要】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意外”是随时出现的,如果教师在自身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上未能做好准备,就可能让瞬间产生的火花熄灭,有时甚至会打乱课堂教学节奏. 本文通过“顺水推舟、化误为悟、以变制变、善待意外”等应变方法阐述教师在遇到学生的奇思妙想时可采用的调控艺术,借此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思考能力,树立学习的信心.  【关键词】 课堂生成;调控;思考  数学课堂是千变万化的. 尽管教师做了充分的准备,
【摘要】 计算是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数学方法,计算伴随我们一生,所以说计算能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 计算历来是小学数学中最主要、最基础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计算技能是小学数学重要的课程目标之一. 小学数学教材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活动四大块,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部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空间与图形部分涉及周长、面积、体积等知识离不开计
【摘要】 数学概念具有抽象性、概括性,而小学生思维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两者之间存在存在着断层. 教学时就要基于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通过讲联系、举例子、开展实践活动、进行比较等形式,搭建起学生思维的具体、直观与数学概念的抽象、概括之间的桥梁,让学生学好数学概念.  【关键词】 联系;举例;实践;比较  数学教育的核心是发展学生思维,而思维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 数学概念及数学概念之间的理解与感悟
【摘要】 应用题教学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解题,更重要的是要使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同理,教学生解题方法,他只会做几道,题目稍微有变化,又不会做了,如果能让他掌握解题思路,分析数量关系,这一类题目都会迎刃而解了.  一、应用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从学生的角度看: 现在的学生因生活经历的积累足以应付现在的简单问题,对于他们而言数量关系只是一种形式而已. 若不将学生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