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初中政治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g245940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回归生活与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核心理念。如何构建生活化的课堂,是教师追求的教学境界。本文从五个方面介绍了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 有效策略 初中思想品德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生活化教学,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不仅是教学的本质需求,更是教学的价值追求。新教学真正体现了“课堂教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为生活服务”的思想,增强教学实效性,使学生在生活中真正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运用各种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新教学使学生在观察、体验、感悟中丰富生活的知识经验,培养学生积极对待生活的态度,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形成规范健康生活的行为,进而获得个体的自由与发展,为将来成为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实施生活化教学,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施生活化教学可以从几下几方面下手。
  一、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情感与情景相伴,触景自然生情。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具体学情,通过问题、漫画、故事、表演、活动、语言、音影、实物、挂图、辩论、诗词佳句等多种教学手段,努力将教材知识引入到生活情境中,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使情境成为学生知识跨越的“跳板”,使教学活动烙上生活的印记,使课堂生活化、生活课堂化,使学生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引发思考,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选取生活化素材,丰富课程资源
  生活是最好的教材。生活中的每时每刻、每人每事都具有教育意义,生活处处是课堂。教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资源,日常就是最好的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这些生活素材加以利用和补充。不仅体现了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思想性和实践性,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他们健康地发展。
  例如:在教授“学会合理消费”时,笔者设计以下活动:春节期间,商家为了吸引消费者,各类打折促销活动接踵而来,诸如“满300送100,满600送300”“买二送二”等活动。为了这样的“便宜”,很多人在疯狂地抢购,但回家后却后悔了,因为家里并不缺这些东西。请学生谈谈:是否也有过类似的经历?怎样看待这种消费行为?这些生活中熟悉的情境浮现在学生眼前,并迅速引导学生的思维到“理性消费”的讨论中,通过这样的问题探究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消费知识,从中知道什么是正确合理的消费行为。同时,通过这样的课堂讨论活动让课堂教学有了丰富多彩的资源,也就实现了教师的教学目标。
  三、捕捉时事政治素材,引领学生关注生活
  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政治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思想品德课要紧密结合时事内容进行教学”。这样使“小课堂”与“大社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情感体验生活、用自己的方式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在感悟中践行。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注意贯彻贴近生活、学用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搜集、引用时事政治,结合国内外的时政要闻、重大事件等内容,选用我国改革开放中的新素材、新观点、新问题,注意体现思想品德课的鲜明时代特征和生活气息,多讲一些学生比较关心、困惑的问题,有意识地将社会场景、现实案例、生活实例引入课堂,紧扣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思想品德课堂变得鲜活起来,让思想品德课体现出自己的学科特色。
  四、实现思想品德课作业的生活化,践行积极生活态度
  作业是思想品德课教学生活化的延伸和拓展,是指导学生从课堂回归生活,用掌握的知识指导现实生活的中介和桥梁。思想品德课生活化作业应实现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和教学的能力目标,重视作业的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探索接受与体验、研究与发现结合的新型作业,打破传统教学的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将学生带进社会,领入生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设计与现实生活贴近的生活化作业,以贴近学生实际的社会热点或生活题材为问题情境,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精心设计一些答案多元、思维开放、具有很强时代性的情感作业和活动作业,使学生的多元智能得到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自主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
  总之,生活赋予了初中思想品德课丰富而又多彩的教学资源,思想品德课教师要重视构建思想品德课与生活的桥梁,注意创设现实生活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人和身边事,加强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让思想品德课堂服务于生活,使思想品德课的课堂因生活而更精彩。
  【参考文献】
  [1] 严永伟、张家如.“生活化课堂”构建策略[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12).
  [2] 宋君. 新课程呼唤生活化课堂[J]. 考试周刊,2010(18).
  [3] 施爱华. 走向生活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J]. 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17).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圩下中学)
其他文献
【内容摘要】迁移理论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想,在很多知识点的教学以及问题的解答中都可以发挥积极的效用。对于高中数学课程的教学而言,教师要善于发挥迁移理论的积极辅助效用。教师可以透过知识点的迁移与延伸来辅助新知教学,并且帮助学生构建更加完善的知识架构。这些都是迁移理论可以发挥的功效,合理的利用这种教学方法将会为课堂教学效率带来显著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教学 迁移理论 应用  迁移理论的灵活使
古人认为人生要义是“立功、立德、立言”,“言”是“功、德”的表述,更是一种精神的延续。所以有“文章乃经国之大业”的认同。同时,古人亦对经由这些凝聚功德的所立之言的阅读所产生的教化功能寄予厚望,认为阅读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进而成为文质彬彬的君子。及至个人的阅读体验则以于谦说得更为生动,他在《观书》一诗中写道“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引言  笔者通过对周边县市中小学开展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作了一个详细的调查,意在探寻目前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有关部门、人员的重视,并力求提出一些可行的举措,以改进现状,全面提升我周边县市的学校体育业余训练质量。  作为曾经的运动员、今天的体育战线上的一名工作者,在连续反观了近两年的周边县市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后,心中时常涌动出一股想要强烈呼吁的欲望:今天的中小学生田径运动水平为什么
【内容摘要】诵读教学自从叶圣陶、夏丏尊等语文教学先辈的时代起就受到极高的重视,不仅因为“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更因为学生能在有效的诵读中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增强语言文字的积累,培养语感,熏陶情感,从而使语文能力得到整体提升。然而许多语文教师为了迎合应试教育对分数的要求,在平时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却忽略了诵读能力。本文试图强调中学语文教学中诵读教学的重要意义,揭示当前
【内容摘要】导学案的使用突出了学生主体作用和主体学习行为,注重了学法指导,强化了知识运用,是新课程改革和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和课堂效率提升的一种教学探索。  【关键字】导学案 课堂效率  一、现实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背景下,追求课堂高效率、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关注的焦点,而传统教学方式越来越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其探究创新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笔者尝试着设计并使用了导
“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效率”的提法和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在一线奋战的教师奉之为新的“教条”,似乎开口不说“高效”的全都会出局一样。事实真的如此么?课堂是有生命的有机体,脱离了课堂实际而谈高效不过是缘木求鱼。语文课上最常使学生困惑的,无非是对课文的深度解读。课文中的每句话都要咀嚼出深意来,难道不是很痛苦的事情么?当同学们的眼神呆呆地“注视”讲台时,心早就飞到灿烂的田野去了吧。语文教学原本就是
【内容摘要】初中科学课的教学是在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的前提下,增强学生对综合知识的学习,因此,初中科学课的教学使学生除了基础文化知识获得提升外,更得到更多综合性的发展。而科学课的教学同样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关键词】初中教学 科学课 教学方法  初中科学课是在生物、化学、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综合应用的前提下开展起来的,科学课的开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理科知识,拓展学生的学习储备,更
【内容摘要】信息技术是高中教学的重要组成,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其教学地位日益突出。考虑到高中生在学习上有很强的独立性,一方面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喜欢探究思考;另一方面,在课堂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控能力。为了帮助学生有效提升学习能力,优化学科教学,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任务驱动法”,借助任务的推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实现学科的提升。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 任务驱动法 课堂教学 应用  所谓“任务驱
【内容摘要】《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阐释了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 ——美育,美育中要达到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而挖掘语文素材中人物形象的美,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语文素材 人物形象美 美育 创造美  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到“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美育教育是
喜欢《春酒》由来已久,也许是因为自己也是久外不归的女儿,内心永远放不下那份遥远的牵挂。一杯春酒道出了多少游子的心声,触动他们心底的那个叫做故乡的地方。  《春酒》一文,主要通过春酒写故乡的风俗之美、人情之美,抒发自己对故乡亲友的怀念,对母亲的追思。其间流淌的涓涓的思乡之情感染着无数的读者。在写作手法上,主要是通过富有情趣的细节描写,抒发了自己对童年,对母亲,对家乡的浓浓情思。阅读这样的文学作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