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虚拟实验的创新药物分析实验教学模式探讨

来源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lldy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合理引入虚拟实验教学模式,促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对目前虚拟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虚拟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优点及弊端。
  关键词 药物分析;实验教学;虚拟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21-0131-03
  药物分析是药学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其实践性、应用性、综合性很强。实验课是药物分析课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然而随着现代教育改革的实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教育观念、学習方式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传统的药学分析实验课程受时间、空间、内容、手段等种种因素的限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因此,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亟待创新与完善。
  虚拟实验技术是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基础上发展产生的一项新的实验技术,它起源于20世纪末,是教育领域应用信息技术的一种创新[2]。虚拟实验主要是在虚拟实验室系统中操作的。虚拟实验室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实现的一种适于进行虚拟实验的实验系统。其可以是某一现实实验室的真实重现,也可以是虚拟构想出来的实验室。主要组成成分有相应的实验室环境、相关的实验仪器及设备、实验对象和实验信息资源等。通过计算机操作,学生就能够像在实验室中完成实验一样,而且所取得的学习效果并不会比在现实实验室中差。虚拟实验系统能够扩展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得教学模式向多元化发展。虚拟实验进一步提升课堂实验教学囊括的新技术含量,实现实验及教学内容的先进化、系统化,从而可使教学质量得以大幅提高。
  1 虚拟实验在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1.1 用于实验前的演练
  实验预习是非常必要的。学生在没有充分预习并掌握相关实验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前提下,就可能发生无法完成实验、操作错误、损坏实验仪器等现象[3]。对于滴定分析操作,学生可能会忽略一些操作细节,比如滴定管的排气、读数、滴定姿势等,带来对测定结果的影响。而对于利用仪器进行的分析实验,学生往往由于书本抽象生硬的文字说明,而打击预习热情。到了实验场地,由于对仪器的原理、操作等知识的不了解,学生囫囵吞枣或盲目跟从别人进行仪器操作,达不到实验教学的目标。
  虚拟实验的直观真实性能大大提升学生的预习积极性,虚拟实验室给学生提供了直接观看实验或者进行操作的机会。这样学生就可以了解实验的目的、操作步骤及结果。在此基础上学生再进行实际操作,就可做到心中有数,更明确实验目的,对一些实验细节和注意事项也是有所准备,实验操作更顺利,实验效率得到提高。
  1.2 课堂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对理论教学辅助作用良好,所以成为药物分析实验教学中较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枯燥的理论、繁琐的操作步骤、生硬的仪器构造描述通过演示实验变得直观易懂,学生也在这个过程当中更好地掌握了实验的目的及操作要领,充分培养了学生在观察和综合分析上的能力。
  例如,在讲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时,利用虚拟实验系统,可以先把液相色谱仪的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数据输出系统等各部件呈现出来,让学生对仪器的构造有了整体认识,然后通过虚拟实验,把药物含量测定的实验过程与仪器操作展现出来,包括样品的制备、样品进样、样品在色谱柱中的分离、样品的检测和数据的输出。最后,展现出数据分析处理的过程与结果,包括介绍数据的一些参数,如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拖尾因子等,药物含量计算的过程,如内标法、外标法、自身对照法与面积归一化法等。这样学生可以直观地看到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含量的整个操作过程及分析方法。
  尤其对于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这些大型贵重仪器的分析方法,贯穿于药物分析各类药物的质量分析中,学生接触这类仪器相对较少,分析理论较复杂,是学习的难点和重点。如果学生一开始就没有把这些仪器测定的原理、操作搞清楚,就会影响到后面章节的学习,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利用虚拟实验室,使得课堂演示能够实现,教师只需操作电脑,把实验操作调出来即可,解决了一些大型仪器不可随便搬动,不易进行课堂演示等缺点,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有机地融为一体,生动演示模拟实验过程,而非纸上谈兵的空洞教学,加强学生的具体化认知,而且也提高实验操作的趣味性[4]。
  1.3 用于实验课实验
  在药物分析实验课中,很多高校都存在实验室少、实验仪器短缺和陈旧等问题,往往是2~3人一组做实验,导致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机会少。高效毛细管电泳、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等一些大型贵重的仪器,学生更是接触得少之又少。这不利于学生继续深造和满足工作的需要,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另外,一般实验过程中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与讲义上的操作方法按部就班地进行操作,这种“照方抓药”的模式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利用虚拟实验室,第一个好处是在实验前省掉了准备工作,操作简单,可以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更多实验任务。并且实验效果逼真,每个实验都有具体的实验要求与目的,学生按指导书的步骤来进行,在实验过程中记录数据、现象,完成报告,进行误差分析,可以实现“一人一机”的独立操作。
  1.4 用于课外实验
  课外实验为课内实验的有效补充。受药物分析实验课有限学时的制约,不一定所有的分析方法、分析仪器都能安排在课堂上进行实践教学,因此,一些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参考课外资料才能完成的实验,或者由于耗时较长、试剂不容易购买、贵重仪器、操作过程有一定危险性等难以在普通实验室开展的实验,可以选作为课外实验,利用虚拟实验系统进行操作。这样拓展了课本内容,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拓展了学生知识面,优化实验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现代教育技术是目前我国师范院校的一门公共课,对学习者进行一般特征分析是教学过程的必需环节。运用问卷调查法对该课学习者的兴趣、学习动机、态度、学习习惯等一般特征进行抽样调查、统计和描述性分析,揭示当前学习者的一般特征,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立“微课教学”与“课堂教学”相互辅助的教学模式;提倡“案例教学”与“分组讨论”的驱动与协作学习的课堂教学方式;实行“教师分组”与“轮换教学”的教师授课方式
摘 要 随着智能手机的高速发展,互联网金融也连带的迅速发展起来,各种网络借贷平台大量出现,大学生逐渐成为网络借贷市场的主力军。但在网络借贷高速发展的背后,也相继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和隐患。大学生并没有完全的进入社会,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网络借贷就成为了他们获得及时满足的途径,一旦成为网络借贷的参与者,后续的问题也是他们无法想象的。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和提出大学生使用网贷的原因,以及问题和
摘 要 随着城镇化的进程加快,城市化不断加深,人们对居住、娱乐的建筑要求逐渐增加,所以建筑工程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需要我们全面深入把控工程成本控制管理的关键要点,这不仅会提高人们对建筑的信心,也会巩固建筑企业的持续性发展。更深层次来说也会对经济有积极的影响,促进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国家经济的发展。对建筑工程成本要点的把控,可使建筑企业拥有一套正规的、标准的实施流程,注意到每一处细节,并分析问题解决问
摘 要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不能体现出语文这一学科的多元化和广泛性,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面对这些问题,语文教师需要不断探索研究新方法,让学生真正把这门学问学到位。  关键词 多媒体;语文;教学艺术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9-0089-02  1 引言  语文这门学科不仅仅是语言和文字,还包含着文学艺术中的诸多因素,是情感
祖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常年冰雪覆盖、高寒缺氧。就是在这样的生命禁区,一茬茬年轻的官兵战斗在卫国戍边一线,守卫着祖国的安全和人民的幸福安宁。  2020年6月15日,外军公然违背与我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按照处理边境事件的惯例和双方之前达成的约定,团长祁发宝本着谈判解决问题的诚意,仅带几名官兵前出交涉,却遭对方蓄谋暴力攻击。祁发宝组织官兵一边喊话交涉,一边占据有利地形,与数倍于己的外军展
谈论语文,尤其是谈论小学语文,我们总会在自觉与不自觉间将目光聚焦到儿童,聚焦到儿童的语文学习,聚焦到儿童的语文学习素养,这是一种习惯性、自然性、敏感性的捕捉。当然,这种“捕捉”也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对于语文深刻的理解与把握。我们需要这样的一种敏锐,需要这样的一种透视,更需要以儿童的视角介入语文的观察、诠释、创造,因为“观察、诠释、创造”本身就是一种理解,引领我们更深刻地去发现儿童、帮助儿童、成就
摘 要 篮球运动是我国各教育阶段体育教学活动中普及率最高的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其在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发育过程中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我国新课改背景下,基于篮球教学的自身特点使之在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据权威研究报告显示通过篮球教学实践活动的开展可有助于青少年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稳定心态、团队意识、竞争意识等多元化素质的培养,这对于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育来说具有十分重要
亲情类课文在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这类课文大多描写几个人物,囿于篇幅限制,对一些人物描写不够全面,一般只选取特定人物的某些方面来描写,所以学生在学习这类课文时难以全面准确地把握多个人物的形象。教学中很多教师常常致力于把握其中一个人物的形象,而忽略其他人物形象的把握,顾此失彼。为此我们围绕如何把握亲情类教材中多个人物形象这个问题,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课文《第一次抱母亲》为例进行了系列研究。 
摘 要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为一线教师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等师范院校的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也提出新的要求。从案例教学的视角,融合有效便捷的移动学习策略,提出案例移动学习教学模式,进而构建出案例教学视角下的移动学习空间,为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展开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路。  关键词 案例教学;移动学习空间;现代教育技术;微信  中图分类号:G6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8)10-
一  “公司将试点一批牛员工。”  这个消息在办公楼不胫而走。惊诧,怀疑,嗤笑,各种情绪蔓延开来。我在食堂端着面,看着老板办公室门前被一群记者堵了个水泄不通,期待着老板能有什么高见。  公司食堂的面条里什么佐料也没有,面汤很是清淡。  “张总,张总,是什么启发了您使用牛员工?”记者奋力向前递着话筒。  “这种做法很新奇,但可不只是博人眼球啊!牛是用来当作对人的激励的,这种跨种族的良性竞争,对工作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