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情感教育

来源 :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n46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持态度的心理反应。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以使人感知敏锐、记忆增强、想象丰富、思想活跃,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是否重视情感因素,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古人说过“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我们知道,教育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边活动。心理学揭示的规律告诉我们:教师的教育在心理上从来不是单向流动的,在这个流通过程中,教师的教育态度一经转化为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学生就会产生相应的态度来对待教师;而教师又根据学生的反应态度加以判断,表现出进一步的态度,如此循环往复就不断影响着、加深着互相之间的情感交流,由此逐渐形成并调节着各种形式的师生关系。教师一旦与学生之间有了情感的沟通,就会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对接受教育的反感就会被克服,取而代之的是:老师是值得亲近的,信任的朋友,这就为学生接受教育打下了基础。许多成功的教师,既不体罚学生,又不训斥学生,却在学生中有极高的威望,言如“圣旨”,学生对他崇拜得“五体投地”。因此,良好的情感能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它沟通师生之间的关系。这也正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
  情感还直接影响教育的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态度可以引出学生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比如,当一位教师大声训斥犯错误的学生时,学生可能口服而心不服.并再次犯同样的错误,甚至在心理上产生反感或排斥。因此,教师呵斥,已经使得师生情感“分离”。学生在这时往往不易接受教师的教育,教育效果也适得其反。所以,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发现:如果教师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鼓励、信任的情感信息,在这种情意融融的教學环境中,学生接受教育就有了情感基础,他们就会在一种自觉和不自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学习、去感受。这样学生不仅接受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得到了美好的情感的体验,这是取得最佳教育效果的前提。反之,处于冷漠、猜疑、埋怨等消极情感状态时,由于情感上的相悖,学生就往往把教师的要求视作恶意或刁难,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和对抗行为,导致教育失败。
  那么,怎样与学生建立融洽的情感关系呢?笔者就此谈谈以下两点认识。
  第一,师生之间相互信任是建立情感的先决条件。
  因为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教师“作用”的对象,又随时显示出一种“反作用”,这种反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教导和要求都要经过学生情感的过滤和催化。如果没有信任就达不到教育者所期望的预期效果。当教师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学生的信任后,学生即会把老师看成一个可以亲近的朋友或慈爱的长辈,他们会确信老师讲的话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容易把老师的要求转变为自觉的实际行动。如:在与后进生谈话时,教师应将“与人为善”的爱心倾注给后进生,给他们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投入,使他们知道老师对他们并没有放弃,感到老师的可信性,这样就为转变他们取得了主动权,对他们取得的点滴进步,给予热情鼓励,给他们克服缺点的勇气和信心,相信他们一定能改好,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意识里,就会形成好学生的自我形象,这对其学生自己的成长,对于教师的施教都是十分有利的。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学生,他的缺点很多,若要批评,天天批评都不过份。但是,这样做只能打击他的自信心,解决不了实际问题。我想他不缺少批评,缺少的是鼓励,缺少的是别人帮助他找到长处,缺少的是老师对他的信任。一次,我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的优点呀!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真的要批评你了。”第二天,他很紧张,满面通红.极不好意思的告诉我:他心肠好,力气大,反应迅速,毕业后想当兵。我听了,以完全信任他的语气对他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你这种人,到哪里都喜欢你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卫祖国,是很光荣的事情,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军事现代化、武器现代化、管理现代化,更需要真才实学的人。”他听了高兴极了。我第一次看到了他那自信的笑脸。这以后,他心地更善良,更愿意帮助别人,更愿意为班集体做好事,劳动起来积极肯干,学习也渐渐认真了。在班干部改选中,全班同学都不约而同地推选他担任班上的劳动委员,他激动地说:“谢谢老师和同学们对我的信任,既然大家看得起我,我决不辜负大家的期望。”此后,他果然做到了。现在是一名优秀的消防军人,当他拿到优秀士兵的那一天,他把奖状给我看了,充满了自豪和骄傲。
  第二,爱是教师与学生建立情感的桥梁。
  对学生要爱字当头。不论是怎样的学生,我们都要“爱”。要爱学生,首先要全面地了解学生,把握学生各方面,不论是学习上,家庭上,还是个人成长方面。通过这些细微工作,我们就会发现学生有许多闪光点。就是平时在我们眼里那些“一无是处”、“无可救药”者也有可取之处。如他们中大多数能正确认识自己,制定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各方面暂时还跟不上的学生,有不少是社会、家庭等方面原因所造成。如:性情孤僻,言语偏激的学生,多数是父母离异或不和睦家庭的子女;一些对班集体的荣辱,对学校的活动漠不关心,视而不见,自卑感强,心理负担重的,大多数是家庭生活环境较差或父母地位较低的;而有一些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喜欢高谈阔论的则多来自家庭经济条件好的。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都要爱宇当头,从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上给予关心。让他们从老师处得到师爱,在班集体中得到温暖,用人间真情去激起他们希望的浪花,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尊心、自信心,树立竞争意识,多为他们营造参与竞争的机会,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己在班集体中的形象;用爱心去洗净那些傲慢者的傲气,教育他们学会尊重别人、关心他人,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学会从小事做起,力争把小事做好,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只要教师向学生倾注了足够的爱,还怕师生情感建立不起来吗?
  教育学生,是一个艰巨的灵魂、性格的塑造工程,而情感存在于人身上,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良好的情感能转化为学生积极向上的内部动力,使他们感到知识在他们手中变成了力量,这时的学生富有成就感,信心百倍,积极向上;相反,遭遇到教师厌弃的学生,则往往会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于是就会自暴自弃,消极悲观,不求进取。当今中国,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其自我意识十分强烈。,如果我们的教育还只注重单纯的说教,而忽视情感的因素,则只会事倍功半,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因此,现代教育必须重视情感因素。人是有感情的,何况天真无邪的学生呢?我们作教师的,应该以真挚去换取学生的真心,以真挚去激发学生的真情。以传授的真“理”去激发学生获取真“知”,真正将情感感融于教育之中。
其他文献
海外有色矿产资源开发的现存模式目前,我国从事海外有色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企业,经过近10年来的不断探索实践,已经成功地开发了铜、铝、锌、镍、钴等有色金属品种的多座矿山,
目的:探讨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及骨代谢指标的差异,阐述2型糖尿病与骨质疏松的关系;观察不同病程、同年
近几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增长,各行各业不正之风也悄然崛起,房地产腐败案接连发生。教育队伍中的不正之风也紧随而上,吹遍了祖国大地,也吹遍了桦川各个学校。为此,我县开始重中之重地整顿师德师风建设问题。让每位教师深刻地反省自己的灵魂。本人,回顾自己的教育生涯,觉得我自己一直奉行这样的理念“用良心教育学生”。  良心之一 教学水平要高  眼见身边尽是沽名钓誉之徒,不学无术,往往装着很有水平。教育的发展,有
摘要:中小学德育工作并未受到真正的重视,面临严峻挑战,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发展。  关键词:重视 挑战 主体发展  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中小学德育工作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
为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观念、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地改革、创新。提倡创新教育,不但要更新教育设备、手段和工具,更重要的是要更新教育观念胡锦涛总书记也曾精辟概括:“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思维能力已成为教育的中心课题。作为基础教育的数学教学更是离不开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正如列宁说:“在数学上也是需要幻想的,甚至没有它就不可能有微积分。
拼命三郎在刑警中是赫赫有名的.拼命三郎是绰号,他的真名叫单楠,因为他在办案过程中豁得出性命,罪犯听到他的名字闻风丧胆,单楠这两个字又与三郎的音有些接近,所以同事们就叫
随着全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根据新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与领会,教育教学全面推行素质,并且需要整体性提高;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则认为:教育不是学校单方
摘要:缩小城乡差别的话题说了几十年,最终是差别没有缩小,而且越来越大,这个问题在教育上特别明显。从师资力量、教育观念、设备用具以及思想方法等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所以造成了教师千方百计进县城、学生千方百计转县城、家长千方百计挤县城的可悲现象。殊不知:这种“进”、“转”、“挤”都是城乡教育差别太大造成的!由于把乡村教师“提”、“拔”、“选”等等不同的方式用运,使得有能力、有专长、有潜力的教师全部进了
教师的基本职责是“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必须是对学生充满“爱”的老师。只有热爱学生,接近学生,了解学生,学生才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那么,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  第一,要拥有一颗热爱学生的心。  爱心,是教师教育素养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一种品质。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教学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 教师以培养人为
思想品德课不仅是一门塑造学生良好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的课,而且也是一门健全学生人格、培养适应社会时代要求的实践教育课。为了把思想品德课由简单古板的说理教育变为生动灵活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课程,我已经探索了一系列变激发情感转向启迪学生智慧的做法,使学生通过思想品德课堂学到终生有用的哲理知识,并找到通往成功人生的阶梯。我具体进行了以下尝试:  一、变消极暗示为积极暗示  现代医学证明,暗示对疾病的治疗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