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版”角色体验,提升儿童自我管理能力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giCr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低年段儿童刚入学不久,身上还保留着许多幼儿园生活的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真实存在,更会不自觉受到自我情感爆发的干扰。随着他们接触事物的日益广泛,生活范围的日渐扩大,学习成了主要任务,生活从本质上发生了变化,这使他们的情感也日渐丰富起来。目前,越来越多的低年级儿童暴露出情绪方面的问题,他们或整天闷闷不乐,或一触即发、暴跳如雷,自我控制能力差,攻击性行为多……对于低年段的学生来说,认识情绪、管理好情绪,才能更好地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关键词】儿童 角色体验 自我管理能力
  一、“现实版”角色体验,提升自我管理的使命感
  每个儿童都渴望表现自己,班委不仅能满足学生的表现欲,更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每个班委的职责不同,在担任班委的过程中,让儿童学会认识规则,学会与别人沟通,学会从他人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从而让儿童的情绪在行为中得到训练,得到控制,得到变化。
  每个儿童都有自己擅长的一面,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展示才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可以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能力把班级的事务按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若干个具体明确的岗位,从电灯的开关、窗帘的拉放、图书角的管理、课桌的检查、绿植的照顾等等细小环节入手,把原本教师应该动手的琐碎事项都交于每一个儿童。当然,在岗位按排时,不强制安排而是让儿童自主选择竞争上岗,力求找到自己满意的位置,做到“人人有岗位”。在竞选之前还应明确岗位具体职责,职责不应该是教师规定出来的,应该是由儿童自己讨论制定出来的,这样的规则更明确,更具有说服力、约束力。
  小明是个冲动型的男孩,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一言不合就吼叫,有时还会动手打人,情绪很难控制,因此经常和同学发生矛盾被请进办公室,同学们都不太喜欢他,进而孤立、排挤他。在班级岗位竞选的前一天,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他想不想为同学们服务,他拼命地点头,紧接着他就把头低了下去,嘀咕了声:“但是我肯定选不上,大家都不喜欢我。”“小明,你不试试怎么知道自己不行呢?只要你想为班级服务,为大家服务,你做的事情每一个同学都会看到的。”我的话给了他很大的信心,在岗位竞选中,他主动上台表示愿意每天中午给大家发放水果。水果发放员的职责是每天中午从一楼把一个班级的水果拎上来,然后发放给每一个同学。在第一天中午发放水果的过程中,他就和同学发生了争执,发了很大的脾气, 我问清楚原因之后才知道,有些同学会挑三拣四,一会儿说这个香蕉有些发黑,一会儿又说猕猴桃太软……原来如此,他发脾气是因为不知道怎样和同学进行沟通。看来教会他妥善地处理水果分发问题,对他来说是个很大的帮助,不仅可以让他学会控制情绪,还可以教会他如何与同学友好相处。我问他:“如果你拿到一个比别人小的苹果,你会怎么办?”他说:“我会不高兴,要求换一个大的。”“你会这么想,拿到小苹果的同学也会和你一样这样想。”他的眼睛顿时一亮,一副吃惊的样子,显然明白了和他争执的同学当时的想法。“那你身为水果发放员,当同学拿到自己不满意的水果的时候,你除了和他争执还可以做些什么呢?”“我还可以想办法,让他满意。”第二天发放水果的时候,他没有和同学发生争执,我问他是怎么处理的,他告诉我:“我向那个同学道歉了,并且和她说明天让她第一个来领水果。”“学会思考并解决问题了,真了不起。”我笑着给了他一个大大的赞,他不好意思地笑了。小明学会了从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了沟通,在发放水果的过程中情绪得到了控制和改善。
  现实生活中,如他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类似的事件也不断在身边发生。而“现实版”角色体验,不仅多方面结合了班级的常规管理,让每个孩子都有自己喜欢的服务岗位,还让儿童在其中得到深刻体验,进而真实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使命感。
  二、“情境版”角色体验,提升自我管理的真实感
  班会课是班主任针对班级情况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班会课的形式应该丰富多样化,避免教师的一味说教,可以采用小组活动、游戏法、情景表演法等等符合儿童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的方式开展。在主题班会课中创设情境,使学生能得到情感体验尤为重要。创设情境时,需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方式要灵活多变,重在激发学生的兴趣,可以利用学生实际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也可以引导学生感受体悟他人的生活经验进行情境创设,还可以设计游戏或活动进行情境创设等。
  在一次班会课上,我设计了这样的情境:几个学生扮演正在玩游戏的学生,另外一个扮演“捣蛋鬼”,当玩游戏的孩子玩得最投入的时候,“捣蛋鬼”出现不停地干扰他们,使其发笑或生气而无法继续进行游戏。表演结束后,我就问被干扰的学生:“当别人在闹你的时候,你的身体会有什么反应?别人在闹你的时候,你心里有什么想法?”再采访一下观看的学生:他们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这样每个学生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被别人影响、干扰时的身体反映和心理感受,也体会到干扰别人是件不可取甚至遭人厌恶的事情。当然此时表演并没有完全结束,被人干扰后该如何进行自我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呢?在学生们七嘴八舌讨论的基础上,我向他们介绍了“自我对话”的方法,告诉他们自我对话是如何影响一个人的情绪和行为的。正向的自我对话可以帮助人把事情做好,負向的自我对话会让人生气或沮丧。紧接着,我又提供了如下情境:交作业时你排在最后,有一个同学笑你做得慢、做得差,请练习如何进行自我对话来帮助自我控制。
  体验在情境中,情绪自我管理在真实感中。“情境版”角色体验,切实在班会课中通过角色游戏编故事,让学生认识表演情绪,体验每一种情绪带来的不同感受,在学会如何表达自己情绪的同时,还学会洞察他人的情绪,提升学生自我管理的真实感。
  三、“专题版”角色体验,提升自我管理的责任感
  低年级儿童的情感认识是直观的,要让他们学会与人和谐相处,与人交往合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他们自己处于他人境地去感受,并理解他人的情感、欲望,从而激发和促进自身良好的社会行为的发展,并抑制攻击性行为,团体辅导和意志力训练就是一种很好的途径。   团体辅导是现在比较热门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在团体情境下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关注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进个体成员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等方式重新认识自己,学会从他人的眼里看到自己,从而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低年级的儿童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能为他人考虑,所以在人际交往方面容易存在问题。喜欢做游戏是他们的天性,在团队辅导游戏中,游戏不光是游戏,学生能在游戏中认识情绪的意义并觉察自己的情绪, 能接纳自己正负向情绪及了解自己惯有的宣泄方式,能以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能了解信念与情绪的关系,并使用合理信念来管理情绪。
  良好的意志力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是很重要的。据观察,在现实生活中,意志坚强的学生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即使受到消极情绪的干扰也能很好地克服,以积极的心态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战胜困难与挫折。而意志薄弱的学生则往往被消极情绪所控制,被困难和挫折所击倒。他们无法适应学习、生活对个人提出的种种要求和挑战,從而产生各种不良情绪。通过行为训练,提高低年级儿童意志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课前一分钟抱臂坐端正,比一比谁是木头人,能够一动也不动;站姿训练,谁是小小兵,像棵小松树一动也不动等常规训练,课间有目的地安排一些活动,如下棋、接力画等。
  “专题版”角色体验,通过团队辅导、行为与意志力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儿童的交往能力,更可以提升儿童自我管理的责任感。
  四、“家校版”角色体验,提升自我管理的归属感
  平时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中,经常听到家长这样的抱怨:现在的孩子很难教育,不懂事,脾气大,动不动就发火;不听话,任性得很,凡事和家长对着干;难以进行友好的沟通,讲道理也没有效果……在和孩子的沟通中,我们了解到在他们眼中父母是这样的:爸妈比较霸道,不和自己商量就替他们做了决定,逼着他们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情;爸妈偏心,眼里只有别人家的孩子好,自己哪怕进步了他们也看不到;爸妈没有以身作则,自己可以肆无忌惮地玩手机、看电视,他们却不能玩一会儿手机;爸妈脾气急躁,他们考试考不好,不问青红皂白先劈头盖脸骂一顿;爸妈比较忙,整天工作加班,很少有时间陪他们玩,陪他们谈心……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和孩子之间缺少沟通,缺少尊重,缺少陪伴。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常常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宽容,一旦发泄频繁,父母更是难以忍受,直接导致感情冲突。但其实孩子的情绪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发泄,逐渐积累,就会导致下次更猛烈的爆发。长期如此,孩子的情绪有可能逐渐走向消极。因此,重视家庭情感氛围的作用和影响,建立起理解、宽容、和谐的家庭氛围,有目的地帮助孩子实现其情绪的宣泄,才能更好地缓解家庭关系,让孩子更好地成长。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家长课堂、亲子活动等方式,让家长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互动。通过活动,让家长明白孩子有情绪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要接纳并尊重孩子的情绪,作为家长不要一味地去“堵”,而要去“疏”,和孩子之间要多一些情感的交流、沟通和应答,允许孩子有情绪变化。当孩子闹情绪时,父母应先控制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认清孩子情绪背后的真正动机,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感受孩子此刻的感受,这样才能了解孩子,真正地安抚孩子,解决问题。
  开学第一天,班级开展了“爸爸进课堂”这一活动,在孩子期待的目光中,家长们纷纷走进教室,站上讲台。他们有的给孩子讲述自己的童年故事,分享成长的快乐;有的结合自身职业特质,展示自护自救小常识……家长们精心准备课件,认真组织教学,这样有趣的课堂让孩子们看得仔细,听得用心。“位置互换”的角色扮演,架设起了家校沟通桥梁,引导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学校,了解教师,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同时,学校把尊重孩子、相信学生、充分给予孩子机会等教育理念传递给家长,真正实现家校零距离接触,使学校、家庭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形成合力,携手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从教育实践的角度来看,低年段孩子的情感要求如果能得到及早的关注和正确的引导,不但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还会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而这一切,也恰是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石。因此,在教育常规管理中,要恰当运用“多版”角色体验的策略,将学生置于校内外的各种角色中,让他们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环境和背景,设身处地地感受所扮演角色的处境和心境。在角色体验的过程中,置身现实生活,学会解决问题的办法,发现、学习并应用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提高交往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改变与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有助于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更加有益于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实验小学)
其他文献
融合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它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从而融为一体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整合。融合教育也正在成为学校关注并且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现实教学意义来看,选课走班制度打破了年级、班级的边界,语文融合教育打破的则是学科间的封闭与隔离。这两种新兴教育理念碰撞在一起,言说着语文
期刊
【摘要】咬文嚼字,是母语学习的传家宝,是敲打语言,让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融进儿童生命,促进儿童精神成长和语言表达的有效教学策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紧扣文本的“咬嚼点”进行咀嚼、品味和感悟,体会课文言语的意图感、意义感和意味感,感受语言的蕴味,把握语脉,学习和积累言语经验,就能让学生的生命和语言文字幸福相遇。  【关键词】追本溯源 入境体验 链接资料 融入生活 观照方法  阅读教
期刊
她是一位扎根在乡村小学的年轻教师,她热爱阅读、温文尔雅;她和蔼可亲、充满活力。她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同事们的好榜样。她像一朵娇羞的木兰,悠然淡雅,洁白无瑕。她默默耕耘在乡村小学里,传播着教育的芬芳。她,就是徐州市云兴小学土山寺校区语文教师——李琨。  李琨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对答时精准到位,思考深入,和蔼的脸庞透露出睿智与稳重。当谈到阅读的话题时,李琨眼睛里闪现出一道光亮,似乎夜
期刊
在萌萌的“幸福小鸡”系列之后,接力出版社再次推出工藤纪子的“小熊厨师”系列作品:《瑪露露和海盗船》《玛露露和森林妖怪》《玛露露和魔法水果糖》。和“幸福小鸡”一样,“小熊厨师”系列的故事萌、图画萌,读完之后心头暖融融的。  故事的主角是小熊玛露露和小蜜蜂玛赛赛,她们在海边开了一家海滨餐厅,过着平静的生活,快乐而满足。可是有一天晚上,海盗找上了门,从那一刻起,玛露露和玛赛赛的生活就变了样。海盗们吃光了
期刊
我以为,阅读需要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传统经典。开天辟地的盘古化生万物,逐日的夸父傲视天地,补天的女娲心怀悲悯,填海的精卫矢志不移……我们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叹,也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追问,还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  传统经典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身上有什么样的基因。  于是,我们自信,我们坦然,我们优雅。  一只眼睛看外国经典。荷马史诗的热血与柔情,圣经故事的美
期刊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诗歌中桃花、垂柳这两种常见的意象所蕴含的情感。  2. 培养学生热爱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对古诗词中桃花、垂柳这两种常见的意象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 同学们,你们都积累了哪些描写春天的成语?  2. 唐朝诗人王维在《田园》诗中写道:(出示)“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春烟。”自此,“桃红柳绿”这一成语便应运而生,今天,就
期刊
近日再次观赏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的《小稻秧脱险记》一课的视频,于老师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出现在眼前,他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精湛的教学艺术,使我对 “五重教学法”及其教育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品味这一节课的课堂教学,“五重”之首——重情趣,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一、问一问——激發情趣,敢于质疑  《小稻秧脱险记》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未读课文,于老师先激趣质疑:“小朋友们
期刊
笔者曾现场观摩了著名特级教师华应龙执教的一节数学示范课——“三角形三边的关系”,这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这节课没有华丽的多媒体课件,没有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只有简简单单的几根纸条、一块黑板,却演绎出了一节真真切切的生本课堂。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可以说别出心裁。在观摩过程中我不停地问自己:他怎么想得到呢?  在教材的例题中,拼三角形用的是小棒,小棒看起来粗粗的,拼三角
期刊
“小时候,我常跟爸爸去采蘑菇。我总是看不到蘑菇,可他会说那里有朵黄色的松菇或那边有朵黑色的尖顶菇。”  ——这是在《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封底的文字。教师做的事就好比在遍地都是蘑菇而别人看不见的时候,提醒一下。  很多年了,带着学生们一本一本地读,读完一本就一起来说道说道、交流交流。但是每次交流后总觉得缺了些什么,到底是什么,总也找不到。那一刻,我也好似一位走在林间看不到蘑菇的人,陷入深深的迷茫。在
期刊
【摘 要】小學语文教学缺乏范式思维,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评价没有实现有效沟通,造成教学乱象丛生。阅读本位范式、写作本位范式,均立足于言意的两端,缺少一个上位的统领概念,图文融合范式应是语文教学关注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 范式 辨析 确立  美国学者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中提出了“范式”这一概念。范式包括概括、模型和范例三个部分,是某个学科公认的认知法则和基本理论,是人们面对学科问题的共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