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需要两只眼睛

来源 :阅读(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visn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以为,阅读需要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传统经典。开天辟地的盘古化生万物,逐日的夸父傲视天地,补天的女娲心怀悲悯,填海的精卫矢志不移……我们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叹,也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追问,还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迈……
  传统经典告诉我们: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身上有什么样的基因。
  于是,我们自信,我们坦然,我们优雅。
  一只眼睛看外国经典。荷马史诗的热血与柔情,圣经故事的美好与智慧,莎士比亚的戏谑和幽默,《老人与海》的激情和悲壮……我们了解中东地区各民族的历史,我们了解世界三大宗教的誕生与发展……
  外国经典告诉我们:他们是谁,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该怎样找到自己的位置。
  于是,我们深思,我们执着,我们前行。
  阅读一本书,也需要两只眼睛。
  一只眼睛看“同”。相似的东西使我们思考:为什么是这样?
  一只眼睛看“异”。不同的地方使我们探索:为什么会这样?
  阅读《水浒传》,看到了很多相似的情节:林冲发配、武松发配、卢俊义发配;武松打虎、李逵打虎、解珍解宝打虎;江州劫法场救宋江、大名府劫法场救卢俊义……
  作者在同一部作品中敢于描写基本相似的情节,这不符合文学创作“避”的原则,而是一题多用,敢于“犯”(“避”就是尽量避开,不写相同的情节;“犯”就是写了相同的情节),这就使我们很想知道,他是江郎才尽,还是“艺高人胆大,偏向虎山行”?
  随着我们的深阅读,我们发现:同样是发配,三位英雄的表现却大不相同。林冲善良隐忍又不谙世故,“苦苦哀求”,而不知人心险恶;卢俊义“默不作声”,认命后悔,不做丝毫反抗;只有武松,刚烈又不失精细,“心中早有打算”,找准机会,击毙杀手,又返回鸳鸯楼,手刃元凶。三人的性格跃然纸上,在读者的心中也自然是百味杂陈,高下立判。
  同样是打虎,李逵为母报仇,“怒”打;武松狭路相逢,搏命;李逵手持利刃,杀四虎但难度较低,武松赤手空拳,打一虎但拼尽全力;李逵打虎描写平铺直叙,武松打虎则一波三折,层层铺垫……
  好的作品,需要好的读者。
  好的读者,需要用好两只眼睛。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突出“运用”,是新课标的重要理念。准确把握语文学科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与语言文字亲密接触的机会,关注学生的言语习得,就可以有效地将运用落到实处。  【关键词】语文课 简约 真实 轻松 扎实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上语文课,应该是师生
期刊
2017年10月,笔者有幸成为江苏省2017年基础教育课程建设及评价研修班的成员之一,赴美国加州长滩州立大学进行为期两个月的进修学习。通过整整33天课堂学习,10多次到各所学校参观访问,多日泡在学校图书馆自主研修,特别是在近距离观察和体验美国小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在与美国小学教育同行的面对面交流中,笔者对中美小学教育教学异同有了粗浅认识,反思我们的英语教学,在激发学习动机、设计教学活动、组织教学过
期刊
【摘要】文本是作者和编者的共同产物,它在师生之间发生交互作用,在达成教学目的,生成动态的言语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语文教学通过咬文嚼字、多元解读和文本延伸的言语实践,可以唤醒文本之心,感受文脉思路。也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培养语文学习情感,形成敏锐的语文意识,提升学生自身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语文意识 文本之心 生命之眼  现行的语文教材是一种文选型教材,一篇篇文章是作者精准
期刊
【摘要】在“小升初”语文衔接学习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重头戏”,进行“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对比研究具有实际意义,小学六年级和初一语文共同选入的《安塞腰鼓》一文,为此项研究提供了一个机会。通过分析、研究《安塞腰鼓》 在小学高年段语文阅读教学和初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要点,可以窥见小学高年段与初中学段现代文阅读教学间的关系,继而提出“小升初”语文现代文阅读教学的衔接策略,为准初中生们提供有益指导。
期刊
教材是一座“富矿”,值得我们好好挖掘。我心目中的“读写融合”就是以文本这座“矿”为原点,画一个圆,进行全方位的挖掘、淬炼、添加、辐射,让学生在读写实践中提高能力,陶冶情操,提升语文素养。如果我们利用好语文课本这个载体,力求准确解读教材,精心选择、设计读写结合点,为学生提供借鉴的对象,促进读写深度融合,进而提升学生的语用能力,久而久之,便一定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下面,笔者以苏教版小学《语文》五
期刊
《七月》是风诗中最长的一篇,而目前公认的最早涉及《豳风》评价的是《左氏春秋》中襄公二十九年的季札观乐,“为之歌《豳》,曰:‘美哉!荡乎!乐而不淫,其周公之东乎?’”,因此将《豳》中的诗篇与周公相联系一直是“五四”前的说法。1930年,郭沫若著的《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其第二篇《〈诗〉〈书〉时代的社会变革与其思想上之反映》就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探讨诗经,从这一角度看《七月》的阶级性,也成为了同一时期许多
期刊
融合一词,在百度百科中的解释为:物理意义上指熔成或如熔化那样融成一体。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它是指具有不同特质的文化通过相互间接触、交流沟通进而相互吸收、渗透、学习,从而融为一体的过程,也可以理解为一般意义上所说的整合。融合教育也正在成为学校关注并且研究的热门话题。从现实教学意义来看,选课走班制度打破了年级、班级的边界,语文融合教育打破的则是学科间的封闭与隔离。这两种新兴教育理念碰撞在一起,言说着语文
期刊
【摘要】咬文嚼字,是母语学习的传家宝,是敲打语言,让语言文字变得鲜活,融进儿童生命,促进儿童精神成长和语言表达的有效教学策略。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尊重儿童的独特体验,紧扣文本的“咬嚼点”进行咀嚼、品味和感悟,体会课文言语的意图感、意义感和意味感,感受语言的蕴味,把握语脉,学习和积累言语经验,就能让学生的生命和语言文字幸福相遇。  【关键词】追本溯源 入境体验 链接资料 融入生活 观照方法  阅读教
期刊
她是一位扎根在乡村小学的年轻教师,她热爱阅读、温文尔雅;她和蔼可亲、充满活力。她是孩子们的好朋友,同事们的好榜样。她像一朵娇羞的木兰,悠然淡雅,洁白无瑕。她默默耕耘在乡村小学里,传播着教育的芬芳。她,就是徐州市云兴小学土山寺校区语文教师——李琨。  李琨老师给记者的第一印象,虽然话语不多,但是对答时精准到位,思考深入,和蔼的脸庞透露出睿智与稳重。当谈到阅读的话题时,李琨眼睛里闪现出一道光亮,似乎夜
期刊
在萌萌的“幸福小鸡”系列之后,接力出版社再次推出工藤纪子的“小熊厨师”系列作品:《瑪露露和海盗船》《玛露露和森林妖怪》《玛露露和魔法水果糖》。和“幸福小鸡”一样,“小熊厨师”系列的故事萌、图画萌,读完之后心头暖融融的。  故事的主角是小熊玛露露和小蜜蜂玛赛赛,她们在海边开了一家海滨餐厅,过着平静的生活,快乐而满足。可是有一天晚上,海盗找上了门,从那一刻起,玛露露和玛赛赛的生活就变了样。海盗们吃光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