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点滴谈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fqxx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书面语言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作文一直是学生的一大难题,相应的,学生作文水平一直不高。对教师而言,最难教的也是作文。针对这一“病症”,我们就应对症下药,转变学生的认识,改善作文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让学生放开手脚,大胆想象,写出属于自己的作文,以提高初中生的作文水平。
  一、让命题贴近学生生活。
  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需心平气和地问问自己……平时出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接近他们的生活?借此培植‘立诚’的基础。”叶老的话意思是说,我们要学生写的内容必须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我们要学生表达的思想必须是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此,我们要想办法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去。那怎样才能把题目命到学生的心坎上去呢?
  1、作文题目中要有我,显性的或隐性的。作文题要能勾起学生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回忆或思考,这样学生就有话可说。比如《让自己的心阳光灿烂》《告诉你一个真实的我》《我渴望长大》等等。
  2、作文题要时尚,要能引起学生的写作兴趣。一种内容上的时尚,比如现在的孩子都喜欢拿手机,你就可以出个以手机短信为话题,让他们写一写;如果你教的学生是农村孩子,也许打工的话题会让他们感兴趣。另一种是作文题目的时尚,比如《我发现棋如人生》《秋的三种味道》《平淡,也是一种享受》等等。
  除此之外,教师要深入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和生活,包括家庭环境、生活经历、思维特点、感情活动等等,只有作文命題切合学生生活实际,使他们有所触动,欲罢不能,非倾吐不可,才能变被动为主动。这样,即使文句稍有不畅,也避开了空洞无物的大忌,解决了学生不愿写、不会写的难题。
  二、突出学生主体意识。
  作文教学更应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初中学生思想活跃,兴趣广泛,追求独立,讲究自尊,喜好表现,其语言的表达、关注的焦点、行为方式都有很强的时代感。作为教师就要因势利导,给他们发挥、创造、发泄、表达的机会。更应该提供一定的平台,让他们去感受健康、向上的内容,在活动中获取更多的素材。如学校的运动会、文艺汇演、作品赏析、普通话比赛,五一、六一庆祝活动等。
  三、将写作训练融入听说训练中。
  作文与说话并非互不相干,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注重说话能力的训练。如学完某课后,让学生谈谈感受,或针对某一人物谈谈看法。可以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发言,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中心内容、条理安排,以及遣词造句等一些问题及时予以指导。同时让学生参与评议,教师适时地给予肯定与鼓励,并告诉学生,他们的发言很精彩,将他们说的写到纸上便是文章,让学生明白写文章不是弄虚作假,矫揉造作,而是表情达意的需要。学生在听、说训练中放松了心情,也能感受到口头作文的乐趣。
  四、集中进行片段强化训练。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的知识,只有通过强化训练,才能被学生很好的掌握。这个训练的媒介,便是“片段”。一是片段意思相对完整,二是片段在文章中相对独立,三是片段比较简短,能够利用课堂时间进行训练,四是训练完了可以马上反馈,具有很好的时效性。
  比如,我在训练学生运用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时,在生成相关知识后,马上进行片段训练。我先让学生在纸上写下自己熟悉的并且特点鲜明的一个人物,然后用一句话来表达这个人物的特点。再用诸如“平日里”“有时”“总是”等词语来概述能反映人物这一特点的事情,接着,要求学生运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时间、地点、人物明确,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清楚)来表现人物的特点。经过“说特点”“概述”“详述”三个环节的训练,再经过整合,学生基本上可以达到写作要求,说明片段训练是重要而且有效的。
  片段训练可以集中精力,在课堂上突破一点,使训练充分,见成效。每次突破一点,几年下来,收获一定不小。
  五、多渠道拓宽写作途径。
  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是写好作文的前提,教师要尽可能地运用一些手段来拓宽学生的选材范围,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善于捕捉名篇佳作中的亮点,通过对课文的仿写、改写、缩写、补写等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多角度利用课文的素材。例如《我的叔叔于勒》的续写,《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排比段的仿写等,指导学生同中求异,不断拓宽写作思路,达到提高作文水平的目的。
  六、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引导学生要“养成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要“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有创意的表达”。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阅读重在“吸收”,作文重在“倾吐”,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学生作文所需要的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以及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的阅读经验。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通过阅读积累词汇,掌握表达方法之外,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学生大量地阅读课外读物,例如古今中外的名著、优秀小说等。让学生爱读书,善思考,乐于写作。
  在学习朱自清的《春》时,文中写道“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运用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春草的生命力旺盛,生机勃勃,一片欣欣向荣之态。像这种优美的语句,可以让学生注意摘抄积累,模仿它的写法,创造出更美的句子。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学会迁移并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学生阅读的热情高涨,作文兴趣得以激发,教师的引导,平时的材料积累以及合理的运用,让学生有感而发,文思泉涌,动笔成篇,作文水平就可能普遍提高了。
  初中作文教学综合性很强、难度很大,教师必须把握学生基本现状,立足科学教法,培养学生良好习惯才能提高学生作文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其他文献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把教改简单流于形式上的转变,而应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在教改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 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整合内容、设计新颖,是提高质量的前提。  1、注重整合课程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如何實施呢?我认为,数学新教材内容相对较散,首先在备课时必须将内容有序整合,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
期刊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方法扮靓开头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我就修辞方法在文章开头的运用,谈谈在教学中常用的以下几种方法:  一、形象比喻法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它能形象地点明话题,亮出观点,使话题更加形象,使观点更为清晰、明白。例如中考优秀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的开头
期刊
许多刚刚接触到新教材的教师都反映一个问题:新教材内容“多而杂”,显得丰富却不精练,突不出重点,许多重点内容课本上只提了一下,让人不知该讲深还是讲浅,教学过程很茫然。  而对于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新的化学课本印刷精美,加入了许多的实物、实况的彩图,又有“思考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等环节,增添了更多的学生实验,与旧课本相比内容更丰富,更能引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为什么“平时一听就懂、做题一
期刊
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向来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现在我就一次担任公开课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識的权威,将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
期刊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 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
期刊
传统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主要是因为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它封闭、呆板,了无生趣,面貌可恶;它让老师从头到尾喊得累,学生听得烦学得苦;它压抑学生个性,束缚学生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的目标,并努力使之成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平台,成为思维碰撞、个性发展的乐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天堂。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关于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
期刊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通过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寓德于教已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的功能不应当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笔者
期刊
一、创设导入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在新课开始,教师往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等,课题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与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入的精彩,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迅速进入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动脑筋,进入课题思考,这会对该堂课的成败起者关键的作用。因此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对社会及人的终极关怀;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社会的进步,呼
期刊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学法”,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加强,教学质量才能稳步上升。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也是现代教学新论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趋势,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摸索,我体会到在数学课中进行学法指导要坚持五个结合,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