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给学生如何学数学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yue73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还要研究“学法”,只有指导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学法”自己“会学”,才能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各方面的能力得以加强,教学质量才能稳步上升。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也是现代教学新论的基本思想和发展趋势,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活动的摸索,我体会到在数学课中进行学法指导要坚持五个结合,才能做到教学相长。
  一、“教法”与“学法”有机结合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互动过程,这就规定了教与学是密不可分的有机结合体,不是互不相关的两个分割体。长期以来,广大教育者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总是脱离学生只单方面考虑怎样教,低估学生的学习潜能,片面强调对学生的“授予”,单向灌输,不相信也不放手让学生自学和进行探索性学习,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和追求真理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现代教学正致力于克服这一弊端 ,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探索知识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所以,教离不开学,没有学,教就不存在了;学,离不开教,离开了教,学就脱离了教学的过程。研究任何一种教法必须与学法紧密相连,必须同步展开。设计教法,选择教法,改革教法,都要以此为目的,注重从学的角度着眼来研究教法,学生怎样学,教师就怎样教,这才能体现“教法”为主导、“学法”为主体的相依关系,它们辩证地统一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二、“学法”指导与非智力因素密切结合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感、意志、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状态如何,常比智力高低更能预测他们的发展,两者是相互作用的。
  学生学习的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学习效果,它是一切学习活动和智力活动的激发剂,是促进学生有成效地掌握“学法”的重要保证。布鲁纳在《教育过程》这一名著中也指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态度、好奇心以及情感在促进学生智慧發展中起着重大作用,这些方面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热情和教师本身的感染熏陶,是其它任何教学手段都代替不了的。”并提出“动机原则”、“强化原则”等教学原则来保证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充分调动和发挥。
  三、“学法”指导的选择性与操作性相结合
  教无定法,学无定法,不同的年级,不同的科目,有不同的方法。即是同一科目学习方法也是多样的。所以可供学生学习的方法具有选择性。但无论怎样选择,都必须与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水平、学习情境相适应,能为学生所掌握,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即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法则,具有普遍的持久的理论性指导意义,又应是相对具体的要领,在相关的实际环境中可以直接指导现实的操作,如前面提到的“定义”、“定理”的学习方法,就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能,容易被学生接受,这正是二者有机结合的具体体现。同时,每种方法 的选取还应让学生主动参与,既有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充分调动,也利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灵活掌握。
  四、“学法”指导与学习能力的培养紧密结合
  学习能力是直接影响学习活动效率,使学习任务得以顺利完成的心理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学习方法。“学法”指导必须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有了学习能力,就有了从事学习活动的基本功。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也认为培养学生学习的基本能力,对完成学习任务具有特别重要意义,学习能力直接奠定着学习方法的基础。一个人如果只具有很强的能力,没有一定的好方法,那么实现一定目标难免不走弯路。同样,一个人只注意学习方法的掌握,而不注意能力的培养,则任何一种优越的方法也不会帮助其达到理想的彼岸。
  五、“学法”指导与自学习惯的培养密切结合
  布卢姆认为学生在学习某一特定课题前的准备活动,比教师的教授更重要,十分强调学生的课前自学和准备。这一思想正是学法指导的根本目标——教会学生自学,是使学生能够独立地掌握知识、运用知识。形成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不仅是学生眼前学习的需要,而且也是他们未来升学就业的需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获取知识不仅要靠课堂,而且还要靠自己课后自学,去钻研教科书内容,反复消化,进一步巩固、扩展和深化所学知识。可见培养学生主动自学的习惯,就能为提高教学效率打下可靠的基础。
其他文献
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范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到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这一点,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在教法上注重課内和课外、教与学相结合。课堂讨论法
期刊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把教改简单流于形式上的转变,而应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在教改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 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整合内容、设计新颖,是提高质量的前提。  1、注重整合课程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如何實施呢?我认为,数学新教材内容相对较散,首先在备课时必须将内容有序整合,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
期刊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方法扮靓开头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我就修辞方法在文章开头的运用,谈谈在教学中常用的以下几种方法:  一、形象比喻法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它能形象地点明话题,亮出观点,使话题更加形象,使观点更为清晰、明白。例如中考优秀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的开头
期刊
许多刚刚接触到新教材的教师都反映一个问题:新教材内容“多而杂”,显得丰富却不精练,突不出重点,许多重点内容课本上只提了一下,让人不知该讲深还是讲浅,教学过程很茫然。  而对于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新的化学课本印刷精美,加入了许多的实物、实况的彩图,又有“思考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等环节,增添了更多的学生实验,与旧课本相比内容更丰富,更能引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为什么“平时一听就懂、做题一
期刊
面对新课程,我们要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向来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现在我就一次担任公开课的情况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转变教育观念,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  新课程标准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新课标下,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識的权威,将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当是学生学习活动
期刊
人类即将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是这一时代的最特色的概念,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我们的教育一样也要创新,其着力点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那么小学数学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创设情境 萌发创新  小学生的求知欲的形成要经历过好奇---求知---探索三个阶段。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世界上许多重大发明和新技术的发现
期刊
传统的语文课堂越来越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形势,主要是因为存在许许多多的问题:它封闭、呆板,了无生趣,面貌可恶;它让老师从头到尾喊得累,学生听得烦学得苦;它压抑学生个性,束缚学生发展……在新课改背景下,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追求的目标,并努力使之成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的平台,成为思维碰撞、个性发展的乐土,成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的天堂。好处显而易见,所以,关于动态生成的语文课堂
期刊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通过体育教学渗透德育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根据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并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状况,寓德于教已是一项非常紧迫的任务。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塑造和培养人才的重要教育手段,它的功能不应当仅仅是增强学生的体质,掌握和提高运动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体育教学陶冶学生的情操,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如何发挥这些作用?笔者
期刊
一、创设导入情景,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  在新课开始,教师往往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新课导入,如教师提问、实验观察、相关物理知识或物理学史介绍、习题解答等等,课题导入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者与新的学习课题之间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愿望,自然地引入新课。一堂课如果导入的精彩,能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从而迅速进入问题情境中,积极开动脑筋,进入课题思考,这会对该堂课的成败起者关键的作用。因此
期刊
【摘要】素质教育可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体现了对社会及人的终极关怀;实施素质教育,目的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明确中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任务,牢固树立语文教学的素质观,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关键词】素质教育;语文教学       我们处在一个知识突飞猛进,社会日新月异的时代,社会趋向信息化,我们的教育和教学在新的形势下面临着新挑战,也迎来了新机遇。社会的进步,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