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化学学习更要“细”

来源 :教育改革与实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fzhous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许多刚刚接触到新教材的教师都反映一个问题:新教材内容“多而杂”,显得丰富却不精练,突不出重点,许多重点内容课本上只提了一下,让人不知该讲深还是讲浅,教学过程很茫然。
  而对于刚升入高中的一年级新生来说,新的化学课本印刷精美,加入了许多的实物、实况的彩图,又有“思考交流、学与问、科学探究”等环节,增添了更多的学生实验,与旧课本相比内容更丰富,更能引起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可为什么“平时一听就懂、做题一看就会、考试一做就错”呢?许多教师也在思考,平时上课反应那么好的学生为什么总不出成绩呢?
  其实上述的问题归根结底都是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还不够“细”造成的。关于教师工作的“细”在这儿我只谈一点,那就是当我们为一个知识点该深究还是浅尝而茫然时,一切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所以细细研究大纲对每章的设置,每节,每一知识点的要求是我们上好课的前提。
  我们重点来讨论学生学习的“细”。无论是新课标还是旧课本对于平时认真学习善于思考和总结的学生来说都一定会有较好的成绩。但是加入了大量图片和学生实验的新课标势必会导致一部分基本功不扎实,懒惰耍小聪明的学生注重形式流于表面,对实质性问题似懂非懂,导致成绩不理想。
  学习化学怎样才能做到“细”,从哪些方面去做到“细”呢?
  要做到上课专心听讲,积极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许多人都说化学接近于文科,即使物理学的一塌糊涂的女生也能把化学学好,就是因为女生记性好。其实不然,除了主动的记忆之外细致的观察能力和缜密的思维能力也很关键。
  要想学好化学首先阅读课本要“细”。阅读的过程不能只顾着读文字性的东西,对课本上给出的数据,表格,图像眼光一扫而过。而这些数据图像等非文字信息,就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说明,且更加直观。课本上的演示实验,从反应原理到仪器药品的选用再到装置图都可能成为考点,例如:如果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给出的装置为分液漏斗和圆底烧瓶,且没有加热装置,那么选用的药品就不能是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了,此时可以选用浓氨水和固体氢氧化钠,可见死记硬背是不可行的。
  要想学好化学的第二个“细”应该体现在归纳总结时既熟知物质性质的普遍规律,又重视某些特殊性。而这些特殊的性质往往是我们考试中的易错点。例如在学习硝酸性质时课本中提到“硝酸可以与除了金和铂之外几乎所有的金属反应”,但为何实际反应中铝、铁与浓硝酸“不反应”,这时我们就要细看,该反应的实质是铝、铁可以与浓硝酸发生钝化现象,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并不是不反应而是生成的致密氧化膜阻止了进一步的反应。
  还有在学习《物质结构及性质》这章时,常常会出现一个考点,要求学生比较碳元素、氮元素和氧元素的第一电离能大小,不仔细看课本的同学根据三元素失电子能力的强弱判断得第一电离能大小为:O>N>C,其实课本已给出了三者的第一电离能数据和表图,正确的顺序应该是:N.>O>C;细究原因其实是因为第ⅤA族与第ⅣA和ⅥA相比它的元素基态原子的P轨道达到三电子的半充满状态能量低稳定。
  要想学好化学的第三个“细”就是注重概念原理的推导过程,重视实验的操作过程,不能只看结果不计较过程。例如2009年全国理综卷Ⅰ中的实验题考察的主要内容就是木炭和浓硫酸反应产物的逐一鉴别。本来这是一道平时经常出现的“熟题”,平时的考查形式是给出装置和药品后问每一步的作用,这次则让学生自己设计步骤和检验的顺序,及每步所选药品和作用,由于很多同学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注意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缺乏獨立思考的能力,导致这道题最终的得分率并不高。另外还有课本上给出了硫代硫酸钠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歧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讨论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可在完成化学方程式书写时好多同学对这个实验很陌生,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她们学习态度不够好,工作不细,连反应原理都不懂就做实验,没有任何收效。
  要想学好化学的第四个“细”是要做到对反应条件的观察和分析。例如:标况下将22.4L的氮气和67.2L的氢气混合,产生的氨分子数为2NA,判断这句话是否正确。显然这是一道考察阿伏伽德罗常数的问题,通常有气体参与是会考到标况下的体积和物质的量或微粒数的关系,不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道题单从以上方面看都是合理的,那么错在哪里?就错在他的反应条件,合成氨工业的条件比较苛刻,且为可逆反应氨的产率不高,那么只看“标况”二字就知道该反应无法进行,不会生成氨又何谈微粒数呢。
  对于同样的反应物当反应条件不同时有的生成的产物不同,有的甚至不能发生,,所以对于化学课的学习一定要注意反应的条件。
  最后我们把以上的几点结合起来,在考试过程中读题要细,看图看数据要细,计算时要细,答题时要细心的按要求回答,填答案时要细心看好每个空一一对应……认真仔细不但是我们学习化学的一个好方法,而且反映了我们的生活态度,如果能做到以上几点我想学生们的化学成绩一定会有较大的提高。
其他文献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培养有着特殊的地位,它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是自主学习的强化剂。主动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甚至会使他们达到废寝忘食的境地。因此在數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方法、途径,激发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利用数学本身的特征,激发主动学习兴趣   1.实用性。马克思指出:“一门 科学 只有成功的应用了数学,才算真正达到了完善
期刊
教学方法的选择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同时也是我们达成教学目标的有力保证。不同的教学方法就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教学效果,因而对课堂教学而言,教学方法的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  体育课的形式是由国外的军事课程演变而来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时代特征,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也傳承着这种时代特征。  一、传统与新课程体育教学之比较  1、我国体育教学目标与方法的演变  教育是为一定的经济社会服务的,不同的历史时代社会对人的
期刊
【摘要】想象是创造之母!可见想象力的重要性。那么,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语文 想象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想象是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心理学研究证明,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黄金时期,这时候如果采用恰当的手段施以经常性的训练,就会
期刊
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40分钟的学习效率。要教好高中数学,首先要对教材有整体的把握和认识,其次要了解学生的现状和认知结构。课堂教学不但要加强双基而且要提高、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要发展学生的创造力;不但要让学生学会,而且要让学生会学。尤其是在课堂上,不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要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的非智力因素。   一、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期刊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上,应该树立大课堂观念。可以让学生挖掘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体验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为生活服务,再把课堂中,生活中的这些数学问题写进日记中,这样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的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涵,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数学日记的作用  1、数学日记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途径  例如:  今天,我和妈妈去东湖山公园玩,在上山的途中,我发
期刊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和人才的竞争,而国民创造力的高低也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尺。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作为基础的基础,语文要培养创造性人才,已成为时代强烈的呼声。语文教学怎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培养创造性人才服务呢?笔者认为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语文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而学生创造能
期刊
在日常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发现许多老师都十分注重导入新课、优化教学过程、强化复习等环节的教学艺术,但对结尾却很少讲究,往往只是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结束教学。   我认为,小学数学教学需要讲究结尾的艺术,这是由儿童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决定的,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儿童好动易变、有意注意时间短,所以一节课的最后几分钟往往是孩子们最疲劳、注意力最分散、学习效果最差的时候。这时候,若是一成不
期刊
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来讲,是要优化教学过程。旧的教学模式常常把学生放在被动地位,教师独占课堂,从导入新课、讲授、启发、引导到测试,一讲了之。学生虽然一听就懂,但效果很不理想。所以必须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将学生的视野拓宽到更广阔的范围,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做到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局面这一点,除了要有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外,还必须在教法上注重課内和课外、教与学相结合。课堂讨论法
期刊
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不能把教改简单流于形式上的转变,而应深层次地思考如何在教改理念的指导下,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为 此,我提出以下几点思考。   一、整合内容、设计新颖,是提高质量的前提。  1、注重整合课程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如何實施呢?我认为,数学新教材内容相对较散,首先在备课时必须将内容有序整合,体现数学的逻辑性;二
期刊
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方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学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方法扮靓开头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大大吸引评卷老师的眼球。我就修辞方法在文章开头的运用,谈谈在教学中常用的以下几种方法:  一、形象比喻法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它能形象地点明话题,亮出观点,使话题更加形象,使观点更为清晰、明白。例如中考优秀作文《把爱心带给他人》的开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