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三曹”诗歌的不同风格

来源 :希望月报·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werofwi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曹”同为汉魏时代杰出、有代表性诗人,他们所写诗歌风格各异。
  首先,从思想特点论,生活环境、社会地位不同决定了他们的诗歌思想内容不尽相同。
  1.题材选择。曹操,生于汉末动乱年代,他的诗多以描写汉末动乱现实和抒写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作为题的。如:《蒿里行》反映了汉末军阀为争权夺利而自相残杀史实。“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形象描绘了战乱带给人民的无穷灾难。《短歌行》中“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现了他收揽人才以完成统一大业的远大胸怀。曹丕,生活主要时期是在天下三分局势定下之时,没有曹操“金戈铁马”生涯,有的只是相对安定生活环境,他的诗歌题材远不及曹操广,大多描写久客异地的游子思乡之情和少妇怀念远行丈夫的思夫之情。如《杂诗》《清河作》都是这类诗作。曹植一生经历起伏很大,以曹丕称帝为界,前期过着贵公子生活,几乎被立为太子,志满意得,诗歌多以抒写自己雄心壮志和政治抱负为题材。如《白马篇》塑造了一位武艺高强、渴望卫国立功甚至不惜壮烈牺牲的爱国壮士形象,充满豪壮的乐观精神。这位“游侠儿”可以说是曹植的自我写照,从中不难看出当时作者的心情和远大抱负。而后期由于受哥哥曹丕的压抑和迫害,多描写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报国无门愤激心情。尤以《赠白马王彪》为代表。“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强烈抒发了诗人悲愤、抑郁的心情。
  2.作品主题、作家思想认识。曹操是一位雄心勃勃政治家、军事家,“挟天子以令诸侯”,他有志于统一天下,反映在作品中,多是积极进取、昂扬奋进主题。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丕作品主题远不及父亲那样慷慨、刚健,只局限在个人之情上。曹植由于生活环境前后截然不同,作品主题前后迥然不同。前期和父亲一样,“愿得展功勤,输力归明君。怀此王佐才,慷慨独不群”。后期如《诗品》云“情兼雅怨”。
  其次,从艺术特点论,艺术修养、性格爱好、生活经历不同使他们诗歌的艺术风格各具风采。
  1.语言特色。“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每位作家都有自己独特语言风格。曹操“横槊赋诗”,性格豪爽,诗歌语言简练质朴,刚健有力。《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惟有杜康。”语言直白,像是面对知音倾诉衷肠。《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象恢宏,博大壮阔。同时,曹操能成功袭用《诗经》原句,自然妥贴。“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短歌行》)来自《郑风 .子矜》,“呦蚴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来自《小雅 ?鹿鸣》。作者在使用时,能够与作品内容和谐协调,天衣无缝,不能不佩服他驾御语言能力。
  曹丕从小“好文学,以著作为务”,有诗人学者气质。他诗歌的语言风格正如沈德潜言:“子恒诗有文士气,一变乃父悲壮之习矣,其要便娟婉约,能移人情”。《燕歌行》颇具丰神婉约、柔肠万转的女性文学之美。“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文字清新秀丽,委婉细腻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陈祚明说“魏文帝诗如西子捧月,俯首不言,而回眸动盼,无非可怜之绪”,的确如此。
  钟嵘《诗品》说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词采华茂”高度概括了曹植诗歌的语言特色。他的诗虽然脱胎于汉乐府,但同时吸收汉末文人古诗的成就,并努力在艺术上加以创造和发展,语言上善用比喻,注意炼字和声色,讲究华美辞藻。《美女篇》中以美女喻诗人自己,以衣着、容貌、内在的美喻自己的才能和抱负,以美女无所嫁喻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作者善用比喻,不仅多而且非常贴切,炼字讲究,这与他高深的艺术修养分不开的。
  2.形式上。曹操以四、五、杂言为形式,其中四言诗水平最高,是复兴《诗经》四言诗的佳作。范文谰曾这样评价曹操:“四言乐府,立意刚劲,造语质直,《三百篇》以后,只有曹操一人号称独步”(《中国通史简编》)。同时曹操诗歌大多用乐府古题时事,在《诗经 国风》和汉乐府民歌现实主义基础上推陈出新,用乐府旧调旧题叙写汉末社会动乱,抒发人生理想,确实是一大进步。如《露》《蒿里行》本为古代丧歌而曹操用这些旧调旧题反映作者对人生短暫而事业无限的矛盾,抒发了他的雄伟大志。
  曹丕诗歌的形式多种多样,四、五、六、七、杂言无所不能,这与他从小广博知识,学习前人成果有很大关系。其中尤以七言、五言成就最高。曹丕《燕歌行》算是现存最早的完整七言诗,对七言诗的形成是有贡献的。曹植,以五言诗最成功。如《赠白马王彪》《名都篇》《白马篇》都是五言诗。
  3.表现手法上。“三曹”诗歌在表现手法上都有情景交融特点,同时也有差异。曹操的诗以叙述、描写的手法直抒心意,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自然地融为一体。《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看似写景,实则述志。《龟虽寿》也一样,“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叙述中表现了作者老当益壮、乐观进取的精神和态度。
  另外,曹操的诗歌还大量运用赋、比、兴手法。如《观沧海》铺陈大海的辽阔深邃、博大。《短歌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以“沧海”喻博大胸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先比兴后引出所咏之事,神与物游,使人从联想和想象中获得艺术的美感。
  曹丕的诗景中寓情,同时注意用韵,音节和谐流畅。《燕歌行》开头“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多思肠。”浓墨重彩的一幅萧瑟、凄凉的秋色图衬托出女主人公孤寂、悲凉的心情。同时,本诗句句用韵,一韵到底,使这首诗一气卷舒,前后连贯,音节和系和谐流畅,和全诗抒发的掩抑徘徊,中肠催切的思想感情完全和谐一致。
  曹植的诗歌很多是通过塑造形象来抒发自己情感的,《美女篇》《白马篇》《杂诗 南国有佳人》即是。更主要的成就在于他努力学习汉乐府民歌的多种表现手法,并且运用自如。如:(1)连章法的运用。《野田黄雀行》中连章法使全诗既气韵通贯完足,又节奏跌宕分明,“可以分一篇而七,可以合七篇而一”(宝香山人《三家诗》)。(2)问答句法。《赠白马王彪》“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这种问答句句式,内容通俗晓畅,音节铿锵,新颖醒目。(3)上下左右的铺陈写法。如《白马篇》“宿昔秉良弓,楛失何参差。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作者运用铺陈手法意在表现诗人自己“甘心赴国忧”远大抱负。范文澜曰“曹植诗文是众文士典范”,对南朝文学起很大作用,故称植“大文豪”(《中国通史简编》)。
  曹操诗歌犹如关东老将,曹丕诗歌充满女性文学之美,曹植诗歌柔中有刚,在华丽词藻中透露出铮铮骨气。尽管他们风格各异,但在诗歌发展史上,如萧涤非先生言“曹氏父子之产生,实为吾国文学史上一大伟迹,曹操四言之独超众类,曹丕七言之创为新体,既各擅长千古,五言之集大成,子建尤为百世之宗,以父子三人而擅诗坛之三绝,宁非异事?”(《汉魏六朝乐府文学史》)。
  
  参考文献
  [1]《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上海古籍出版社)
  [2]《文学理论基础》(高校文科教材)
  [3]《中国文学史》(高校文科教材)
  [4]《汉魏六朝诗歌鉴赏集》(人民文学出版社)
其他文献
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入推进,区域融资成本的高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平衡影响越来越大。庆阳市作为甘肃省第二大经济体,发展潜力巨大。基于庆阳市实际情况,首先通过因子分析
本文介绍了GPS技术在某水库大坝变形监测中的设计和应用。在新疆首次把GPS监测网时间序列应用于大型平原水库变形监测中,达到了高效率、高精度的设计目标;GPS全面网代替经典小角度和视准线等其他常规变形监测手段监测形变点水平位移,并获取高精度水平位移值,大大减少工作量、工作时间和技术力量的投入,节省了开支并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及时监测水库的运行状况提供技术支撑。
本文通过分析和对比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的特点,指出自主学习更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学习效率,对培养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控制、自我评价有着积极的作用。网络的发展为
阅读能力的高低,关键在于对作品内容的挖掘,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认真揣摩学生的个性阅读体验;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关注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以致使学生的阅读水平逐渐提升
2016年1月19日上午,水利厅牢牢把握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全面深化水利改革的新要求,召开了自治区深化水利改革座谈会。自治区水利厅厅长覃新闻主持会议并讲话;水利厅领导班子成员
定理是经过数学证明确认其真实性的命题,数学定理的教学应当使学生了解定理的由来,掌握定理的证明方法,熟悉定理的使用范围,并在此基础上把握定理间的内在联系,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
作为世界性流行病害,小麦赤霉病一旦爆发将导致地区小麦产量受到严重影响。基于此,本文从小麦品种、气候条件等方面分析了小麦赤霉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了选择抗病品种、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