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舞足蹈”教语文

来源 :江西教育·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llx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和技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实现教学过程和目标的最优化,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在语文课堂上,我注重用大方、自然、得体、恰当、巧妙的体态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一、阅读课上的“手舞足蹈”
  教师课堂上表现出来的神情是课堂中最直观、最富有生机、活力,最有魅力的道具。在阅读教学中,我们重点是理解词句,理解文章表达的意思。如果在语言讲解的过程中加入教师的表情、动作等肢体语言,不仅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带动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词句及课文,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楚王和晏子这两个人物,我采用了分角色表演的形式。首先晏子与楚王第一次交锋时,我同时扮演两个角色,一会表现出楚王的盛气凌人,一会又表现出晏子的不慌不忙、不卑不亢。两个角色的交替逗得学生哈哈大笑,感觉很有趣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下就提高了很多。接着是晏子与楚王第二次交锋,我让一个学生和我一起表演,我表演楚王,朗读楚王的话,学生表演晏子,朗读晏子的话,其他同学如果感觉自己表演得更好,可以换人再演。其实这个表演过程就是学生理解文章语言及人物的过程,表演到位了,人物也就理解透彻了。第三次交锋的表演,我完全交给了学生,让他们尽情地表达。这一堂课,学生上得很有意思,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分析人物,享受表演。学生很喜欢上这样的阅读课,课堂效果也非常好。
  二、 习作课上的“手舞足蹈”
  习作课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枯燥简单的语言指导激发不了学生习作的欲望,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习作课。所以,每次习作指导课我都尽量增加表演,有时候是教师的表演,有时候是学生的表演。教师丰富的表情、形象的语言加上逼真的动作表演,叩开了学生想象的大门,激起了学生习作的欲望,而且习作中语言也精彩不断。
  如我在上五年级习作指导课《教室里的垃圾风波》时,为了帮助学生写好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及心理,我采用了表演的形式:教师揭示习作内容后,让学生想想,教室里有一些垃圾,老师走进来会是什么表情呢?我用三种表情来帮助学生想象当时人物可能会有的语言、动作、神情及心理活动。第一种表情是严肃的,眼睛圆瞪,右手一指,学生一看就害怕的样子;另一种是温和的,脸上微笑着,声音不大,右手食指稍稍一点;还有一种是幽默的语言及神态。在我的手舞足蹈中,学生同时也产生了许多动作及心理活动,这些都是真实的感受,有了这样的感受,学生习作自然就流畅精彩了。
  习作指导课上我还喜欢让学生来表演,课前先排练好一个故事情节,或者一个故事造型,让学生观察,然后习作。学生很喜欢这样的方式,这样的习作课,学生一点也不用挖空心思想词句,再也不觉得作文难写了。
  三、 识字课上的“手舞足蹈”
  低年级的识字量很大,对于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 每天要识记十几个汉字不容易,如果教师教生字的时候生硬没有趣味,那么学生学起来肯定很枯燥,过后也容易忘记。为了把识字课上好,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识字能力,我在课堂上喜欢“手舞足蹈”。
  如在教学 “漂亮”这两个字时,我双手稍稍拉着衣服,摆出一个舞蹈姿势,然后又换一个姿势,问学生:“老师漂亮不漂亮?”学生都笑着说“漂亮”。很自然的,学生知道漂亮的意思了,通过表演,学生把这两个字也记得更牢固了。再如教学“闪”字时,我会眨巴眨巴眼睛让学生看;教学“冷”时,我会双手抱着胳膊,弓着背,曲着腿……这样的即兴动作每堂课上都会有,学生很喜欢活泼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
  四、 朗读课上的“手舞足蹈”
  小学阶段的语文课文,体裁多样,很多文章适合朗读教学,如诗歌、写景散文、古诗词等,那么,在这样的朗读课上也离不开教师的“手舞足蹈”。每读一段语句时,教师只限于语言的表达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配上合适的动作,或者让学生也配上动作来朗诵,才更能表达出文字的意境。
  如教学五年级课文《桥》时,我主要是采用朗读教学,通过朗读理解人物的思想境界。这篇课文分前后两部分,朗读情感完全不一样。前面描写的是村民们慌乱的景象,朗读这段时,我特别突出了几个动作表演。“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 ……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朗读这些句子时,我边读边表演惊慌的样子、跌跌撞撞的样子、疯了似的样子,这样恰如其分的表演创设了情景,很快带着学生进入了文本,体会到当时情况危急,对于后面理解老支书为了他人牺牲自己和儿子的高尚品质做好了铺垫。
  课堂上我也要求学生表演朗读,学生配上合适的动作表情,就必然要把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内化、提升为自己的感情体验,再通过恰当的语调、丰富的表情表达出来,达到入文入情的境界。也可边读边演,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会,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
  五、课堂外延伸的“手舞足蹈”
  课本剧不仅是课堂表演的一种形式,而且已成为取材于语文课本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和丰富校园文化的一种新型剧种。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可以启发学生潜在的智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
  上完《晏子使楚》《草船借箭》等课文后,我让学生编排表演,每次的表演都给学生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同时也激励学生认真学好课文,只有理解课文中的人和事,才能把戏演好。
  续编故事也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方式。学完课文后,把课文进行续编再表演,能改变语文课堂沉闷乏味的气氛,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一个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可以给学生带来无穷的乐趣,使他们觉得语文不再是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而是一种游戏,从而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愿学、乐学。在教学《卡罗纳》《给予是快乐的》等课文后,我会让学生续编表演,对人物进行延伸,表演过后,学生感到有无穷的乐趣。
  想要学生学语文,首先就必须让学生爱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用真挚的情感打动学生,用愉悦的氛围影响学生,用生动的语言感染学生,用多变的情境吸引学生,收效甚好。“手舞足蹈”教语文,激活了学生的个性思维,让他们爱上语文,从而达到优化课堂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江西省乐平市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周瑜芽
  E-mail:jxjyzyy@163.com
其他文献
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
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这个过程便是审题。教师在教学中要主动、积极、有意识地分析出学生产生审题障碍的主要原因,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学生改正不良
我国中小学教育面临为未来培养具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的重任。基础教育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中高等教育的发展和全民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也影响着一个人未来的
在这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时代,社会、国家需要的是有创新思维、有创造力的人才。作为一门工具性很强、创新含量很高的学科———语文,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创新
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新课程理念在各个学科得到广泛渗透,新时期教师的任务已变成培养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动机和思路,发挥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新课标下课堂提问成为初中
两年前,我和同事在德国派尼地区的一所学校观摩了一堂高中英语语法课“现在完成时”的教学。教学开始,教师首先是用屏幕展示10个英文句子。这10个句子是介绍教师本人的情况,每个句子都包含了将要学习的语法知识。教师逐句读着屏幕上的句子,仿佛是在和学生拉家常。展示的句子像涓涓细水般流淌进学生的脑海。正如英国语言教育家杰斯帕森指出的那样:当学生专心致志听你说英语时,单词就会表达意义,语法将在他们的脑海中萦绕,
阅读能力的具体要求是: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考察其阅读的兴趣、方法与习惯,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阅读教学作为中学语文教学
新一轮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改的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让他们在不断地质疑中享受知识学习、知识拓展与合作
在知识经济时代,档案管理内涵更加丰富,更显知识性、技术性这一时代特征。丰富档案管理的文化内涵,提升档案管理的品位与价值,应深度融入“知识管理”。知识管理有助于以先进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