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版书如何再出新意?

来源 :出版广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tso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一本好书,不会因为生不逢时而被埋没,那不过是因为缺少发现它的眼睛。再版书如何做出新意,《杨先让文集》及《徐悲鸿》的编辑策划经验可作为借鉴。
  【关 键 词】《杨先让文集》;《徐悲鸿》;再版书;新意
  【作者单位】周祖为,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
  【中图分类号】G23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cnki.cn45-1216/g2.2018.16.015
  长期以来,杨先让可以说是一位被“湮没”的艺术家和作家。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成长起来的第一批艺术家,杨先让是中国美术事业发展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因此,他绘画之外无功利目的的写作,就成了记录中国美术事业发展、丰富中国美术史细节的珍贵文本。杨先让自20世纪90年代起旅居海外,他的文章“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报刊常有发表,得到了海外华人的认可。遗憾的是,他的著作在国内虽有出版,如《杨先让文集》(1993年)、《艺苑随笔》(1998年)等,但囿于多种原因,印数不多,影响力非常有限,以至于湮没了。
  时过境迁,随着经济的发展,一向被视为小众的艺术图书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春天。如果说杨先让作品首次出版遇冷是生不逢时,那么当下正是枯木逢春的好机会。2016年,我们归纳整理了相关文章,经过精心策划,将由《梦底波涛》《我为主》《三人行》《我是岛里人》四部作品组成的新版《杨先让文集》推向市场。文集上市不久即引起出版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获得了“2016年度中国影响力图书推展·第肆季(文学类)”、《新京报》“2016年度好书”、“2016百道好书年榜·艺术类 TOP100”等诸多荣誉,这甚至让一向处世低调的杨先让老先生手足无措。文集的热销,验证了杨先让作品再版的价值,于是我们趁热打铁,在既有关注度和热度的基础上,2017年起着手策划杨先让的第五部著作《徐悲鸿》。
  与文集中收录的文章一样,《徐悲鸿》的出版并非首次。自2000年在美国完成后,书稿最先以《徐悲鸿艺术历程》为名,在纽约《侨报》上连载,2002年以《徐悲鸿》为名在国内首次由某家艺术类出版社出版,2010年以《徐悲鸿:艺术历程与情感世界》为名由另一家城市出版社再版。一本书能够再版,证明它本身确实有出版价值,但相隔8年才再版,也说明它的销售不温不火,没有成为畅销书。徐悲鸿一向是美术类出版物中的热点选题,市面上以徐悲鸿为主题的图书有上百种,几乎每年都有新品种推出。那么,新版的《徐悲鸿》如何在形式和内容上较前两个版本有所突破,以在众多同类书中脱颖而出,找到新的卖点呢?这些问题在策划伊始就一直萦绕在编辑的脑海中,是整个编辑动态过程中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一、深挖内容,提取亮点
  在策划之初,我们商量不妨先站在一个读者的角度来思考为什么买这本书,甚至是再次买这本书。这个问题之于编辑和营销人员,就是这本书的亮点在哪里。对一本书的特点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是策划和营销的前提。
  市面上,围绕徐悲鸿生平事迹展开的传记类图书有几十种,包括徐悲鸿遗孀廖静文的《徐悲鸿一生:我的回忆》,美术理论家从学术研究角度写就的徐悲鸿传记,以及图文并茂的画传等,可以说各有千秋。将《徐悲鸿》与同类书做横向比较,深挖书稿内容,我们可以归纳出几个特点。第一,杨先让曾是徐悲鸿的学生,得到过徐悲鸿的指导,他在书稿中讲述了上学期间与徐悲鸿有关的事情,这层私人关系是除廖静文外的其他作者没有的,他写下的见闻也是独一无二的。第二,作者与徐悲鴻的家人交往密切,旅居美国期间还认识了很多与徐悲鸿有关的人物(顾毓琇、但孟新等),在写作中既参考了出版的文字资料,又采纳了徐悲鸿亲友的口述材料,这是很多作者所不具备的条件。第三,本书介于传记和评论之间,既有徐悲鸿的生平与交往、艺术创作与教育改革方面的内容,又详细披露了徐悲鸿的感情世界,是对徐悲鸿的立体呈现。第四,新版《徐悲鸿》增加了杨先让近几年在交往中获得的关于徐悲鸿的新材料、新发现。第五,《徐悲鸿》得到了廖静文、郁风、黄苗子等老艺术家的肯定,以及徐庆平、陈丹青、徐冰等艺术家的推荐。上述几个特点,正是新版《徐悲鸿》一书历久弥新的独特价值所在,也是它区别于同类书的优势所在,自然成为后来营销推广时重点强调的宣传点。
  二、立足内容,完善更新
  一个选题无论由谁书写,打动读者的永远是内容。《徐悲鸿》一书虽然此前已经推出两个版本,但是在内容上仍有上升的空间,需要进一步打磨。首先,更新书稿中一些稍显陈旧过时的知识。该书完成于2000年,至今已有17年。在17年里,关于徐悲鸿的研究成果非常丰富,一些模棱两可的认识或观点逐渐被新的结论取代已是常事。我们在查阅资料时发现,出版于2006年的《徐悲鸿年谱长编》,对徐悲鸿的生平履历进行巨细无遗的梳理考证,对一些看似定论的问题,包括徐悲鸿的生日,徐悲鸿在上海的活动,徐悲鸿与北京美术界人物的交往等,都提出了新的有说服力的看法。由此,《徐悲鸿》中涉及的一些人物关系、事件时间等,在当下看来就有些过时了。我们在核对《徐悲鸿》附录的徐悲鸿年谱时,也发现了个别错误。因此,在编校加工过程中,我们以《悲鸿自述》等徐悲鸿个人的文章为修改依据,广泛参考了廖静文、徐庆平、华天雪等人的著述,更新了明显与事实不符的描述。其次,调整图书的篇章结构。《徐悲鸿》一书的第二版和第一版相比,除印刷由单色转为四色,补充了一些细节外,在内容和结构上并没有变化,主体均为四章——“成功道路上的四个关键”“感恩报国”“独持卓见”“情感世界”。在通读全书后,我们发现第四章“情感世界”中,廖静文与徐悲鸿的感情经历部分,跨越了徐悲鸿生前和去世后两个时段。而从客观上讲,廖静文在徐悲鸿去世后的经历,已经超越了徐悲鸿“情感世界”的范畴,属于廖静文个人对徐悲鸿精神的延续。因此,我们将徐悲鸿去世后的“情感世界”内容单独划为一章,拟为“孤鸿既去,静文留声”,以凸显廖静文为推动徐悲鸿艺术事业而做出的不懈努力,并作为全书的收尾。从整体上看,这样划分使得本书线索更为丰富,内容更加清晰,结构更为合理。这样,经过对知识信息的审核把关,再加上对篇章结构的调整,第三版的《徐悲鸿》一书不再是“新瓶装旧酒”,在内容上已经有超越前两个版本之处。   三、统一形态,突出新意
  与图书的内容相比,图书的外在形态更直观,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关注,也更容易出新意。在策划之初,我们就将《徐悲鸿》向《杨先让文集》靠拢,做成系列丛书。对于一套丛书而言,设计风格宜统一,不宜太多变化,否则难以形成丛书的集合效应。作为丛书之一,《徐悲鸿》在书籍形态上自然延续文集的统一风格:异形16开本,裸背锁线,大腰封,简约、优雅。在整体一致的前提下,于细节上加以变化,突出单本图书的特点。尤其是在图片的呈现上,新版的《徐悲鸿》可以说是三个版本中印刷质量、颜色还原度最高的一版。在过去,囿于印刷技术、纸张材料的局限,图书的呈现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2010版《徐悲鸿》的插图虽然由徐悲鸿纪念馆提供,采用四色全彩印刷,但印刷粗糙、偏色严重,与原作差距较大。本次再版,使用了纯质纸,预先根据纸张特性调色,尽最大可能再现原作色彩。有了匠心独具的形式,新版的《徐悲鸿》可以在视觉上“先声夺人”,在读者心中留下深刻印象,进而以新颖丰富的内容打动读者。
  四、找准时机,巧借东风
  经过半年的编辑加工,沉寂了8年的《徐悲鸿》于2018年1月以全新的面貌再次出版。之所以在2018年出版,还有一个时间上的考量——2018年,中央美术学院迎来百年校庆,徐悲鸿作为中央美院的首任院长,必然受到高度重视,那么他的传记想必也会受到青睐。果然,2018年国内艺术界的一系列活动,仿佛也验证了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新年伊始,中国美术馆即举办了“民族与时代——徐悲鸿主题创作大展”;4月,中央美术学院迎来百年校庆,继续推出“悲鸿生命”展览,盛況空前;“徐悲鸿与他的时代”全国巡展也已拉开帷幕……一时间,徐悲鸿成为艺术界的热点人物。乘着全国掀起的“徐悲鸿热”之东风,《徐悲鸿》一书出版后,我们举办了新书发布会,以徐悲鸿在桂林的美术活动为主题和切入点,邀请杨先让、闻立鹏、徐小阳(徐悲鸿长孙)等举办“徐悲鸿在桂林”文化沙龙,并参观桂林阳朔徐悲鸿故居,进行网络直播等一系列活动。以至于,一提杨先让,大家就想起徐悲鸿,想起《徐悲鸿》这本书。
  一本好书,不会因为生不逢时而被埋没,那不过是因为缺少发现它的眼睛。《杨先让文集》的重新热销,《徐悲鸿》一书的再次出版,乃至市面上很多凭借再版而复活的“旧书”,无不是精心策划后才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那么,再版书如何做出新意呢?结合《杨先让文集》及《徐悲鸿》的编辑策划,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第一,内容至上,图书要有优质的内容,特点突出,经得起时间和同类书的考验。第二,注重图书内容的更新,做到与时俱进。第三,以再版为契机,查缺补漏,完善书稿结构体例等。第四,在设计上突出新意,力求在外形上先声夺人。第五,找准时机,抓住特点,精准营销。当然,每本书都有自身的特殊性,在实际操作中还应该结合书稿自身的特点进行策划,以实现最佳效果。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信、微博等平台已经走进高校,融入了学生工作的开展和宣传中。与此同时,很多高校学生在平时也习惯使用微信、微博等平台来进行交流沟通和信息获取。基于此,各高校在进行管理的时候也应融入双微平台管理机制,提高高校管理的成效。  【关 键 词】“互联网+”;双微平台;信息传播  【作者单位】葛芳玉,苏州科技大学天平学院。  【中图分类号】G20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
期刊
【摘 要】 传播场域的生态环境,存在他塑与自塑博弈的客观现实。语料是话语形塑的基本颗粒,因此基于统计学的热词处理就具有了学术意义。文章选取2013—2017年“汉语盘点”发布的“中国媒体十大流行语”为样本,运用内容分析等方法归纳年度流行语的类型分布、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等。年度热词的变化反映了近年中国媒体的人权形象自塑存在若干问题,媒体的语义联想、心理、话语方式等存在一定的短板,要化解我国的人权话语
期刊
【摘 要】 《国际传播:全媒体生产链重构》运用话语分析、深度访谈、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等方法,从生产流程、话语体系和传播效果评估三个层次对国际全媒体新闻演进的脉络、规律、趋势进行梳理,并以此反观中国新闻传播中的问题与不足,以期在新的传播秩序下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实践与学术研究的本土化、时代化和国际化。  【关 键 词】国际传播;全媒体;传播秩序;话语体系  【作者单位】叶霞,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  【
期刊
【摘 要】 移情本质是主体与他者互换位置并思考他者心境后产生情感共鸣的行为,而催泪式新闻之所以被受众所爱,是因为它合理地利用移情,让接受者产生情感共鸣,并激发他们做出善的合理行为。通过对催泪式新闻文本的研究,笔者发现移情的背后是媒体新闻伦理的缺失,为此,笔者引进波特方格模式来阐述媒体的自我完善。  【关 键 词】移情;催泪式新闻;新闻伦理  【作者单位】毛冰霜,江西服装学院;吴琴,江西服装学院。 
期刊
【摘 要】 随着我国综艺市场的成熟,大批综艺节目被搬上荧屏,呈现繁荣景象。湖南卫视原创声音大秀《声临其境》以声音这一垂直细分元素为题材,探索纯原创细分文化综艺节目的大众化传播路径,为新时代文化综艺提供全新的成功模式。  【关 键 词】原创细分;文化综艺;大众化;传播;《声临其境》  【作者单位】姚璇,郑州财经学院文化与传播学院。  【中图分类号】G229.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
期刊
【摘 要】 2017年,我国动漫产业在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下,步入发展的快车道,动漫产业成为拉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增长的重要引擎。文章对我国漫画出版、电视动画、动画电影、网络动画等动漫产业的各个细分领域发展现状进行论述,并对动漫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深入剖析。  【关 键 词】漫画出版;电视动画;动画电影;网络动画  【作者单位】牛兴侦,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宋迪莹,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数字出版
期刊
【摘 要】 《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对社群、知识服务和内容多重开发等业界热点进行理论化解析,以数字出版的未来发展为指归对当下情况进行反思,不仅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产业发展亦有指导意义。  【关 键 词】《数字出版商业模式研究》;社群效应;知识服务;衍生开发  【作者单位】吴凯炎,浙江大学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高桂芳,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识码】A 【DOI】10.
期刊
【摘 要】 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动漫行业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动漫出版作为整个动漫产业链中的一环,不仅具有重要的传播价值,更是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对我国网络时代下动漫出版的发展特点和趋势进行了阐述。  【关 键 词】动漫出版;网络漫画出版;二次元文化;动漫IP  【作者单位】李坤阳,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  【中图分类号】G1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91/j
期刊
【摘 要】 近年来,许多实体书店都在努力转型,虽然有些艰难,但在不断摸索的过程中,有些实体书店已经找到未来的发展方向。文章对青岛市明阅岛24小时书店进行了运营市场调查,依据调查问卷结果,探究消费者对24小时书店运营市场的反应,进而为24小时书店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参考意见。  【关 键 词】实体书店;24小时书店;运营;调查  【作者单位】王士卿,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动漫学院;许桐菁,青岛科技大学传播与
期刊
【摘 要】 中国现代戏剧“理论的弱化与弱化的理论”现象是戏剧研究界的一个热点和难点。《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以敏锐的学术观察、自觉的学术意识和专业的学术探索,全面总结20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创获,全景呈现20世纪中国戏剧现代进程,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研究树立了新的界碑。  【关 键 词】《二十世纪中国戏剧理论大系》;理论;现代化  【作者单位】何客,安徽教育出版社。  【中图分类号】G236 【文献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