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培养要耐心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精神的追求,是使人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标志。对于人文精神的涵养,是人对于知识和教育的要求。
   而从人类文明史和教育史的过往,我们理所当然懂得一个道理:精神的养育绝非一朝一夕的工夫,人文精神的培养需要耐心。
   在我们的社会向着更加富裕、更有活力、更加跳跃、更加丰富发展的同时,我们已经看见了这样的现象: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在给人以创造力爆发的空间的同时,也直接“挤压”了我们的时间和空间——似乎,时间总是那么急迫,空间总是那么狭小,使命总是那么繁多,任务总是那么层出不穷。于是,在捉襟见肘之际,我们开始失去一个曾经的耕读社会、曾经拥有的悠然心态,却几乎毫不回头地滑入另一个极端——急不可耐地发现错误,急不可耐地要纠正错误,急不可耐地要重新塑造一个新的精神状态和社会状态。
   我们的学校也是一样。
   在大中小学无一例外地进入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飞速发展的时候,我们发现学校和学校中的人们——老师和学生们,都在等速度地丢失掉一些文人的传统和精神的养育,而我们的学校自然也同时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以及其后掩隐的危机。
   所以,“人文精神”成为时下我们学校教育界的共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自我完善的追求。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自觉!在一个忙忙碌碌的时代,在一个纷繁复杂的社会脉搏之中,我们的社会,还有这么一批文人和文雅执著的眼光。
   敢于以文化人自许,敢于追求人文精神的丰满,是这个社会的幸福之光。而这光亮的闪烁映射出这个社会的症候,这光亮也折射出我们必须付出的时间代价。
   人文精神的养育是要时间的,是要耐心耐性的。
   所以,重要的是,放手去做,去一年年一月月地做,一件事一件事地做,一个人一个人地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需要考核指标,不应该设置工程时间表,应排除进度指令。
   一切急于求成都应该让位给脚踏实地地做,让位给耐心。
其他文献
本文论述了轻工院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对文献资源共享的阻碍进行了分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摘要:《化工原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初学者一般较难掌握,究其原因主要有三方面:学生方面、教师方面、教材方面。本文就这三方面原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关键词:化工原理;问题;策略    《化工原理》作为化工专业主干学科之一,是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可学生学下来感到非常吃力,花了很多工夫也不能很好把握。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了目前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并提出了相应
新课改之后,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但是,在现实的教学中,教师很少注意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出现了学生经过多年的学校学习,变得不会说话,甚至是不敢说话,尤其是在公共场所和众人面前。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培养,特别是政治课教师,更应该加强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一、存在问题     随着学生从初中升入高中,学生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许多学生变得
2017年12月12日,黑龙江省地质学会第六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哈尔滨召开。省国土资源厅总工程师李昱岩出席会议并作了题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描绘龙江地质工作发展新蓝图》的讲话。
本文探求特定条件下,布鲁克斯曲线的应用意义及其对高校期刊订购的指导规律。
文章讨论了高校期刊区域网络联合建库的机构、协调及建立数据中心和数据处理等问题
物理课堂提问是优化课堂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学生掌握知识情况,而且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与学生作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下面试从七个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一、 提问是最好的反馈方式    
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随着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那种“要给学生半桶水,教师自身须有一桶水”的陈旧观念已一去不复返,逐步建立起“教师自身拥有一杯水,要给学生一桶水”的新型的教学观念。而数学学科自身具有的理论的抽象性、逻辑的严密性等特点,使许多学生认为数学枯燥、乏味,甚至讨厌数学。作为素质教育主阵地的课堂教学,如何引导学生变厌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值得
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是通过建立产权归属清晰、经营主体到位、责权划分明确、利益
〔关键词〕 语文教学;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氛围;教育  平台;语文实践活动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3)07—0063—01  当今社会,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生存在各种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心理健康教育也已经成为当前教育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培养小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不是一门“心理健康教育课”所能完成的,在语文学科教学中渗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