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视域下儒家文化融入特殊教育师范生思政教学方法初探

来源 :现代职业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lsslove5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儒家文化是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民族思想中的伟大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對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观念的进步,我国逐渐形成了文化自信的社会大环境,对大众文化提出了更加广泛与严格的要求,其中儒家文化的部分思想理念与道德、行为准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普适性。因此,各大高校要在学生的思政教学中融入儒家文化思想,补充高校的政治教育内容,建立高校的先进思政教育体系,强化学生对儒家文化思想的理解与应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关    键   词]  文化自信;儒家文化;师范生;思政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6-0004-02
   一、前言
   儒家文化自产生至今,经历了长期的发展,对自身进行了内容补充与价值体系完善,逐渐形成了自身的思想理念体系,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时代的发展与价值理念的更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要求传统文化要打破时代的束缚,适应时代的新需求,其中儒家文化的部分思想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仍体现出适应性,能够与社会先进理念相结合,实现自身在当今社会下的进一步发展。师范生是我国教育力量的重要补充资源,加强师范生的教育能够培养一批优秀的教师团队,为我国教育事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我国师范类院校要加强对师范生综合素质的教育,使其在具有专业知识能力之外强化自身的思想价值,保证自身思想的先进性。因此高校在对师范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要将专业教学内容与儒家文化思想相融合,拓展思政教育内容,完善大学生的学习方法,提高师范生的思政教育效率,保证师范生的思想进步。
   二、当前儒家文化在师范生思政教育中的融入现状
   (一)大学生对儒家文化思想缺乏足够的认同度
   通过对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教学进行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对儒家文化思想的价值理念和总体认知缺乏清晰的认识,没有正确认识到儒家文化思想的优秀内容与先进理念,难以主动对其进行学习与应用。该部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与课外提高中对儒学著作的了解较少,只是通过课堂的简单教学掌握浅显的儒家思想,没有正确认识到儒家文化思想的核心内容与深刻含义。其次,由于时代的发展与人们价值观的转变,部分儒家思想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环境,出现了思想落后的现象,部分师范生认为儒家思想已经完全被时代所淘汰,对其秉持着反对乃至批判的态度,导致学生拒绝对儒家文化思想进行学习与吸收。同时,由于高校过分强调学生专业知识能力的提高,忽略了对学生思想理念的引导,导致学生的思政意识较低,自身缺乏对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视,在学习中出现主动性差、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更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缺乏社会责任感、诚信水平低下等问题,对师范生的发展与进步造成了严重阻碍。
   (二)师范院校及教师对儒家文化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缺乏重视度
   目前我国大部分师范类院校将学生的思政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程进行教学,虽然选修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满足学校对学生的教学需求,但是由于选修课的学分比较容易获得,导致学生在教学内容中的投入度较低,缺乏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选修课程的教学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只是针对学生的简单教学,在儒家文化思想中的研究较为浅显;此外选修课的课时限制也导致教师无法对儒家文化思想进行深度且全面的讲解,导致学生只能从表面对儒家文化思想形成基本的认知,无法深度理解其文化价值核心。在我国大部分思政教育教程中,会涉及儒家文化思想,但是仍以专业知识的教学为主,对儒家文化思想的融合度缺乏正确合理的把握,没有形成两者的融合教学形式。在教师团队的配置上,部分高校的师资力量较差,教师自身没有对儒家文化思想形成正确的认识,无法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儒家文化思想,降低了学生在优秀文化思想上的素质进步。
   (三)儒家文化思想与大学生思政教学内容的衔接缺乏连贯性
   通过对高校师范院校的思政教学现状调查发现,在儒家文化思想与思政教学内容的融合中存在更多实践问题,导致两者的结合缺乏连贯性。在学生方面,学生自身对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要性没有形成正确的认识,缺乏主动学习的兴趣,导致学生的思政学习较为被动,学习态度消极。在师范院校方面,教师没有将儒家文化思想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充分且有机的融合,导致课程的结合存在生硬性,无法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引导学生对思政观点形成自身的理解,造成文化内化的中断。此外,大部分院校都忽略了文化氛围的建设,没有将儒家文化思想渗透进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弱化了儒家文化思想在学生思政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三、文化自信环境下儒家文化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方式探究
   (一)以儒家文化思想为补充,拓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
   虽然目前部分师范类高校已经开始重视儒家文化思想在思政教育中的辅助作用,但由于高校对两者的融合缺乏足够的借鉴经验,导致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出现了部分问题,表现为思政教学的教材对两者的融合缺乏详细、科学的介绍。因此,高校必须对儒家文化思想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学习,以其为补充拓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首先,高校要对当前的思政教育方式进行创新,通过先进的教学加强学生对儒家文化思想的重视,提高学生对融合教学的学习兴趣。此外,高校在儒家文化思想与思政教育内容的融合教学过程中,要对儒家文化思想中的理想精神、人生境界以及社会责任等内容进行深度挖掘,以其优秀的思想补充思政教学内容中的对应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二)创新高校思政教学模式,保证教学的先进性
   目前大部分高校在进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以课堂教学为主,该种教学方式受空间的限制,只能对部分学生进行固定的知识教学,限制了教学在学生中的引导作用,因此,高校要对当前的思政教学模式进行创新,突破课堂教学的限制,以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思政教学。比如,高校可以建立专门的思政教学公众号,在公众号中推送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儒家文化,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儒家文化。此外,高校可以开展儒家文化讲座,邀请专业儒家学者在学校进行知识的深度讲解,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思想的理解,将其与思政教育内容进行主动融合。同时,高校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软件播放儒学视频,使学生通过具体的音频资源对知识形成更加具体的认识,促进学生思政能力的提高。
   (三)营造良好的思政教学氛围,丰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在高校的思政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着思政教学的水平,因此高校必须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加强儒家文化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还可以在校园内增设儒家思想的文化长廊,使学生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可以接触与学习到儒家文化;高校也可以借助校报、广播等途径加强对儒家文化的宣传,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此外,高校可以增设儒学社团,以社团的形式组织学生群体进行儒家文化的学习,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加深学生对儒家文化的理解,提高学生对儒家文化的认同感,实现学生在儒家文化中的长期学习。
   (四)在大学生实践中融入儒家文化,引导学生正确地运用儒家文化思想
   要加强师范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只通过单纯的专业知识教学会导致学生的理论能力较强,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较差,无法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合理应用儒家文化,造成“死读书”的现象。因此高校要在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中融入儒家文化,从多个角度提高大学生的思政能力。高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志愿活动,如服务养老院及义工活动等,使学生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理解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并认识到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此外,高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以及革命纪念基地,加强学生的爱国思想,强化学生的家国观念,提高学生的精神境界,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高校也可以组织学生群体之间的儒家文化竞赛活动,使学生在比赛中掌握丰富的儒家文化,并在与其他同学的竞争中了解自身在学习中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的补充,提高学生对儒家思想的掌握程度。
   (五)借助网络技术,进行儒家文化的宣传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技术已经渗透进社会的各个方面,尤其在教育事业中,借助网络技术能够创建多种教学平台,引导学生进行更高水平的知识教学。高校在思政教学过程中要主动借助网络技术,建立儒学思想为主旨的教学网站,在网站中补充广泛的儒家文化知识,使学生接触更加全面的儒家文化体系。此外,高校可以借助微博、微信以及QQ等网络移动平台发布相应的儒家文化内容,并与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反馈渠道,了解学生在儒家文化中的学习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调整,提高学生的思想。
   在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下,高校要提高学生的思政教学水平,就要对儒家文化进行充分的理解,对两者进行融合性教学,提高思政教学效率。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儒家文化创新思政教学模式、补充思政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社会实践,并加强儒家文化的宣传等方式,在校园内形成良好的儒家文化教学氛围,加强学生对儒家文化学习的重视程度,高效率地引导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唐鹤轩.浅析儒家“乐教”对培育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作用[J].福建茶叶,2019,41(5):195.
   [2]刘飞威,徐光玲.传统孝文化在高校思政中的教育意义[J].科教文汇,2020(27):50-51.
   [3]刘艳华,郭晶.中医内科学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课程思政教育[J].光明中医,2020,35(10):1592-1594.
   [4]安苑.从中国古典园林哲学渊源角度看坚定文化自信[J].长江丛刊,2019(20):17,29.
   [5]王晓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与实现:以中国茶文化为例[J].普洱学院学报,2019,35(4):50-53.
   [6]陈卓.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少数民族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9,2(6):167-168.
   [7]冯振萍.以工业文化自信培育为载体不断增强大学生四个自信[J].高教学刊,2017(11):22-23.
  ◎编辑 薛直艳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教材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蕴含了丰富的道德之美、自然之美、人生之美和社会之美,教师利用好这些颇具美感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感受到世界的真、善、美。但是,在当前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还存在教师教学活动以知识传授为主,而对情感因素的融入有所缺乏的问题。为了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好地融入情感教育,结合情感教育理论概念和中职语文课堂中开展情感教育的意义来提出如何强化中职语文课堂中
[摘 要] 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依托雨课堂教学平台,对高职78位使用雨课堂教学的教师和193位高职学生进行了雨课堂教学使用情况和教学适用课程的调查,结果显示,师生认为雨课堂更适用于理论课教学中,大部分师生对雨课堂教学持比较支持的态度,对雨课堂的功能和效果进行了评价。在此基础上以高职学前两门核心基础课程为例,开展了为期1年的课堂教学,初步构建“三段九步”的雨课堂教学实践模式,通过对雨课
[摘 要] 医学生人文素养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基于两者之间相通的理论知识、教育原理与培养模式,关注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培育医学生道德品质和医学的伦理精神,引导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与接班人,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在思政课教育背景下,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融入思政课教学机制还需加强研究,实现医学生人文素养培育与思政课程教育水乳交融,并贯穿于医学生求学
在对“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分析的基础上,梳理出与“食品安全与营养”课程对接的多个岗位,整合多个岗位的工作任务.以营养师岗位工作过程为主线,其他相关岗位为暗线,重
[摘 要] 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职院校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保障,同时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简单分析了中职院校开展创新教育的积极意义,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提出了中职学生创新教育的有效路径供参考。  [关 键 词] 中职;创新教育;有效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中职教育既要注重技能提升,又要加强人文素质的培养。语文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重任。通过营造文化氛围、走进社会去体验生活、创办各种活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人文教育;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4-0050-02   青少年一代的
[摘 要] 基于社会治理理论背景和社区治理建设的需要,学习共同体融入社区治理发展的路径研究对于社区建设,甚至是社会治理都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社区是社会有机组成的微观社会,是宏观社会的缩影。從老年教育角度研究社区治理的路径。  [关 键 词] 老年教育;学习共同体;社区治理;治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 G77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摘 要] 美术基础学科课程是平面设计专业的学业水平考试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考查学生对美术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基于平面设计专业学考背景下美术基础课程存在的问题,分析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必要性,探索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创新教学方法与策略。为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从而提升美术基础学科的教学质量。  [关 键 词
[摘 要]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校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不仅为后续其他课程的学习提供了必要的数学基础和数学工具,而且对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科研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关 键 词] 高等数学; 衔接;联系;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1)33-0034-02   高等数学是高等学
21世纪是信息化时代,信息科学技术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网络教学以它特有的开放性、交互性、共享性三大特点,为音乐教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教学可能.尝试将网络教学与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