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健康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kexiaoai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RP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运用广泛。RP技术是快速成型技术的英文缩写,它是一种计算机辅助的模型设计技术,可运用于骨科临床上的骨科手术当中。本文就从选取的骨科临床资料中进行探究,通过对结果分析得出了几个关于快速成型技术在骨科临床应用的方面,并以此来对RP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前景进行了预测,希望能对RP技术在骨科临床的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RP技术 骨科临床 技术应用研究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279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250-01
  RP技术就是快速成型技术,它是一种现代的制造技术,通过计算机的全程掌控,根据相应的数据来实现模型的设计和原型的制造。它依靠计算机的辅助设计,实现了数字化成型,极大地提高了成型的效率。如今,RP作为一门工科技术也开始运用于医学研究当中,尤其是骨科。在骨科临床中,RP技术的引入使得假体的制造更加科学化,不仅极大地加快了速度,为治疗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而且通过计算机的精确计算,提高了假体的匹配度,使得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大大提高。下面是本文的一些探究结果: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本文选取的病人为骨科室的45例病人,其中因各种骨科疾病或外科损伤而需要进行假体移植的有32例,其余病情较轻,无需进行大型手术。本文就在对着32例病患的手术的跟踪调查中,分析出RP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
  1.2 方法。通过对病人的骨折部位进行螺旋CT断层扫描,并分析得到CT图像的相关数据,并提取骨折部位的图像轮廓和相关数据,同时利用三维软件来构造骨折部位的实体模型,从而制作到目的结构物,这就是RP技术的实现过程。然后是实施假体移植手术,并加以辅助手术治疗,观察病人病情。
  2 结果
  在研究中的32例患者当中,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手术成功率较高,术后病人康复速度快。总的来看,相比传统的骨科手术,RP技术的引入使得骨科手术的时间大大缩短,主要是分析假体模型和制造假体的时间减少,其次是手术的成功率提高,这得益于精确的计算机分析使得假体的匹配度上升,手术就更易于实施。
  3 探究
  RP技术不仅在工科制造业上应用广泛,而且在医疗中尤其是骨科临床上也有着广泛的应用。RP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该技术在脊柱损伤修复、骨和关节的修复和假体移植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它不但在骨科临床上为各类骨科病患设计量身定做的假体,也为数字化的临床医疗开辟了途径。
  3.1 在骨科临床手术上的应用。RP技术在骨科临床上的应用,就是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实现假体移植从制造到成型的全过程。首先,利用RP技术可以提高假体的制作精度,可以保证假体与病患的骨病变部位的匹配度,而且将快速成型技术用于骨科临床手术上,可以实现假体模型的快速设计和成型。其次,利用RP技术可以进行模型的构建,这使得临床医师可以利用其仿真模型进行预先手术,在模拟手术的环境中进行手术的实验,可以优化手术的救治措施和对手术时间进行预估,这样可以保证在真正手术时的准确性和科学性。除了假体移植的应用,RP技术在骨修复中也有很好的效果,通过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构建修复物的模型,并实现快速成型,如此就可以对需要修复的骨架处进行修复,也可以对缺损的骨头处进行填补和替换。如此,就实现了骨科手术中最难的环节。只有设计精确且制作良好的假体或修复物才能保证移植修复手术的成功率,而RP技术的应用无疑使得假体的建模和制作效率大大提高,不仅骨科临床手术的时间大大缩短,同时病人康复的时间也缩短了很短。快速成型技术在时间上减少了等待和制造的时间,在治疗上提高了假体匹配率,这无疑使得骨科临床手术的成功率和病人的满意率得到了提高。
  3.2 为数字化医疗提供途径。在RP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可以利用其中用于立体建模的DICOM文件实现远程治疗,同时还能将医疗中的诊断步骤到假体成型阶段都实现数字化,如此可以极大地提高骨科临床治疗的效率。数字化医疗是现代医疗的发展趋势,在今后的医疗治疗过程中,计算机及其相关技术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RP技术就是其中的一例,在RP技术的实现过程中可以看出,计算机辅助治疗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假体的设计和成型上取到了绝好的效果,不仅使得制造假体的成本和时间大大减少,而且在精确的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高了骨科手术的成功率。另一方面,RP技术也为医学教学和远程医疗提供了途径,只需要将相关的数据在互联网上传输就能对万里之外的病人进行治疗。
  4 结束语
  综上,RP技术在骨科临床手术中的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效果。RP技术即快速成型技术,依靠着计算机的辅助设计来实现了数字化的建模和成型,极大地提高了骨科临床手术的效率。因此,快速成型技术应该实现其在骨科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为更多的骨科病患解决病痛。同时,快速成型技术还能实现远程医疗,为数字化医疗提供了途径,所以当前骨科临床的发展方向应该更多地朝向快速成型技术的应用,将快速成型技术广泛应用于医学的更多方面。
  参考文献
  [1] 王峰,颜永年.快速成型与制造技术体系分析[J].机械工业自动化,1998,(12)
  [2] 许勇静,陈俐.三维模型-快速成型技术核心[J].武汉造船,2001(2),16-18
  [3] 张曙等,快速成型制造及其基本原理[J]1机电一体化,1994.161
  [4] 王隆等,当前快速成型技术研究和应用的热点问题[M]1机械设计与制造工程,1999.131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选取了2009年8月—201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38例青光眼睫状体炎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于病情较轻的患者进行抗炎、降眼压治疗,对于病情严重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  结果:经过治疗138例患者中病情得到显著改善的患者占42.75%(59例),病情有所改善的患者占34.06%(47例),32例患者的病情无明显变化。  讨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瘘术治疗肾积水的临床效果,为提高肾积水患者疗效及生活质量提供可靠依据,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方法:对36例肾积水患者临床一般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采用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瘘术治疗,记录患者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得出结论。  结果:36例肾积水患者共实施42次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造瘘术(42个患病肾),且均穿刺置管成功,手术治疗成功率为100.
期刊
摘要:目的:主要探讨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在临床上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我院于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期间收治73例胆囊良性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8例,对照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治疗组给予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  结果: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均为100%,但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8.57%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女性尿路感染中尿中附菌上皮细胞以及尿白细胞计数对其临床诊断的方法和效果。  方法:随机选择97例尿路感染的女性患者,对她们进行尿常规以及尿细茵培养计数的检查,并用显微镜进行尿沉渣相差的动态检查。比较和分析患者治疗前后尿中附菌上皮细胞以及尿白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结果:经动态监测分析显示,患者的尿中附菌上皮细胞同其临床症状表现情况之间呈现明显的相关性,两者之间的比较存在
期刊
摘要:目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之间的临床关系进行探讨和研究。  方法:选择100例于2010年2月至2012年11月间在我院进行老年高血压合并心脏血管疾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患者入院时的脉压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脉压≥60mmHg(0.1333kPa=1mmHg),对照组患者脉压<60mmHg,就两组患者脉压水平与心脑血管事件的
期刊
摘要:目的:探究对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使用超声X线联合CT诊断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3年收治的宫内节育器异位患者共50例,在取得患者同意之后对其进行超声、X线与CT检查,在手术过程中对结果进行对照。  结果:所有患者中宫内节育器嵌顿在子宫肌层的共有20例,其中有8例患者的宫内节育器穿破浆膜层;其余30例患者在子宫外出现异位,有18例是在盆腔之内,8例在肠壁内嵌顿、3例在膀胱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  方法:收集COPD并发呼吸衰竭患者4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21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无创通气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疗效。  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结束治疗后两组的外周血P
期刊
摘要:目的:对分娩镇痛在产科中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讨论,探讨其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2012年8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产科接受治疗的产妇42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10例和实验组210例,对照组产妇进行正常的分娩,实验组产妇采用硬膜外镇痛连续注药法,药物可采用罗哌卡因,舒芬太尼进行分娩镇痛。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并做比较分析。  结果:对照组产妇的总产程(11.90±1.80)h,剖宫产率52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0(IL-10)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方法:采集23例COPD患者(分为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及15例健康者的血清,采用竞争放射免疫法与酶联免疫法测定其中IL-4及IL-10水平。  结果:COPD急性发作期与缓解期患者IL-4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1),急性发作期的IL-10水平也显著高于健康对照
期刊
摘要:目的:研究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活性测定在血液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采集215例血液病患者和30名健康人的静脉血制备血涂片,经Kaplow偶氮偶联法进行NAP细胞化学染色,显微镜油镜观察100个成熟中性粒细胞,以五级积分值记录结果。  结果: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类白血病反应(LR)、再生障碍性贫血(AA)、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多发性骨髓瘤(MM),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