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笛轻吹

来源 :散文选刊·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oshengx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养花
  看别人养花,红红绿绿,葳葳蕤蕤,我便也养。
  从集市上买了几盆。浇水、松土、施肥,很是上心。初时,鲜艳、骄人。可不足一月,几盆花相继枯萎。
  朋友嘱我,养花莫要南方的,温度、光照、水分皆相差甚远,不易活。
  尔后,我又弄了几盆本地品种的。仍是一如既往,浇水、松土、施肥,却长得茂盛异常。
  由是,我觉得养花还真是一门学问。
  就说浇水吧,晚上浇最好,一次浇透为宜,水以晒过两天最佳。还有选土,什么花喜欢黏土,什么花喜欢淤土,什么花喜欢沙土,各有千秋。
  通过养花,我悟出点什么来。普普通通的花,好养,生命力极强。非常娇贵的花,难养,生命力极差。
  做平凡之人,有一颗平常之心,过平淡的生活。生活回报你的,是幸福,是有滋有味。
  追求更高的境界,向往贵族式生活,则往往目标和现实距离太远,会产生一种失衡,一种反差。会让你对生活产生失望。越是宝贵的东西,越容易失去。
  还有,每个人都在一定的生活环境和一定的生活空间,要逐步去适应,去改变。邯郸学步哇,揠苗助长哇,机械地模仿和照搬,都会闹出笑话。
  养花,要择其易养者。生活,要随遇而安。做事,要灵活机动而又固守原则。
  登山
  春天到了。很多人都开始登山,通往西山的小路上,踏青者络绎不绝。
  我在朋友的招呼下,也加入了登山者的行列。
  一段时间下来,感觉实在不错,想来至少好处有三:
  其一,与大自然亲密接触,呼吸新鲜空气。这对生活在城市的人来说,是件大好事。眼途观山、看树、听鸟鸣,信步而行,或慢或快,或走或停,随心所欲,岂不心旷神怡乎?
  其二,任思绪飘飞,抛却心头烦恼。当你漫步山梁,视野开阔之时,你的心就随之而宽。心宽而体健,你会想起儿时的趣事,回想起工作,回想起家庭,漫无边际地想。梳理一下生活中要做的事的轻重缓急,分析一下在生活和工作中,自己可能遇到问题的利害关系及处理方式。无人打扰,无人争辩,好不自在。
  其三,增加食欲,身体好,工作起来不觉累。大凡登山者,都要消耗体能,因而促进食欲。吃好,才是身体好的基本条件。上班后,特别有精神。即使累点,也感觉不出疲劳。
  充沛而旺盛的精力,来自登山。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我以为,登山运动真的不错,好处多多。劝君阳春三月登山去,留得精神度时光。
  责任编辑:青芒果
其他文献
当特朗普成为候任的美国总统后,一时间,刷爆社交网络圈的却是他的漂亮女儿伊万卡。她金发碧眼,身材高挑,一笑一颦、一言一行间皆有风姿,绝对的高颜值。可是看了她的人生简历后,就觉得她不但养眼,而且养心了。  作为富二代,伊万卡完全可以依仗土豪父亲,坐享其成。可她并非如此,在大学是学霸,同时是一名出色的模特,并受到顶级品牌的认可。模特生涯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她从小的梦想是当一名成功的商人,因此,从宾夕法尼
期刊
父亲由于家境贫寒,初中刚毕业就辍学回家务农,他志向远大,当然不甘如此平庸,半年后,响应国家“支援建设大西北”的号召,与杨华喜、朱昌福、孙占杰等热血青年远赴新疆,策马天山,跋涉大漠,探油寻矿,很快就被提拔为地质二队的队长。  一纸“母病危,速归”的电报,彻底改变了父亲的命运。那时火车速度慢,从新疆到栖霞得七天六夜,等父亲赶回家乡,奶奶早已入土……在奶奶坟前,父亲长跪不起,泪流不止……我想,那时他承受
期刊
大山如诗,黄土如海——陕北的山,像一群抱团的雄狮怒吼在高原上,裸露的黄土哟,绵绵延延地像海浪波涛汹涌地翻滚着。  这片神奇的土地,几百平方公里的土地,蕴育了多情的故事,面朝黄土背朝天、穷不过的庄稼汉们,在日月煎熬中,骨子里流淌着英雄的血液,凝聚着英雄的气概,无情与艰难总摧不垮那不屈的脊梁。从北魏年间多民族汇聚中,这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豪气的陕北男人和似水的陕北女人唱着信天游,走过了一道道山梁…
期刊
深秋已至,在一个繁忙的上午,收到了远在山东的老母寄来的包裹。不出意外的,里面是老人家亲手为外孙缝制的棉衣,外加两床老棉布床单,熟悉的花色,久违的温暖气息,使得自己这颗已漂泊在外十年的心霎时湿润了。  记忆中,属于家的印象里,老棉布是不可或缺的。特别是在物资还不甚丰盛的80年代,老棉布充斥在偏远小乡村生活的角角落落里,人们不仅用它做床单、被罩,甚至还用来缝制衣物。我犹记得小时候的家里大大小小的鞋子里
期刊
在上饶生活、学习了三年,印象最深的是上饶的炒粉。上饶的炒粉好吃,这基本上是大家公认的。唯有广丰的同学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说广丰的炒粉比上饶的好吃得多,还说上饶的炒粉其实是从广丰传过来的。上饶的炒粉是不是广丰传过来的,我不知道,但是广丰我也去过几回,品尝过广丰的炒粉,感觉味道和上饶的差不多。  上饶师专的门前,马路边,有一家卖炒粉的小店。上世纪80年代的上饶师专,大门和马路隔着几十米。一条水泥路连接着
期刊
心若安了,冰天雪地中也觉心底有一片春天般的温热;心若安了,四海为家,苦难中也有真欢笑。  昔时,苏轼试问落难好友画家王巩的歌女宇文柔奴:“广南风土,应是不好?”柔奴浅浅一笑:“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语罢,苏东坡心生敬佩:小女子亦有大胸怀。美丽的柔奴随主人王巩被贬宾州(今广西宾阳),并未倒在岭南的风雪中,而是行医救人,深受老百姓爱戴。柔奴,便是那凌寒而开的梅花,静静地扎根于岭南地区,以苦为乐,生命的
期刊
前几天,内弟来我家里,见到饭桌上一个大“枣眼”饽饽风干得裂了纹,上面还有一些霉斑,顺手拿起就要扔到垃圾篓里,幸亏我发现得及时,抢救下了它。内弟眼里流露出了一种不屑:“大哥啊,你穷仔细啥,吃不上饭了?饽饽都这样了还能吃啊?你不怕得病啊?”一连串的问号,问得我不知如何回答他才好,可他哪里知道我的饽饽情结啊!  那是我小的时候,家里的日子过得比较拮据,也是那个时候所有人家里的实况。我自幼随姥姥一起生活,
期刊
小村在辽西努鲁儿虎山褶皱之中,几十户人家,于两山罅隙分布得错落有致,高高矮矮的房屋和直曲相间的院墙,用并不遥远的距离,把张王李赵等人家分得泾渭鲜明。  只是炊烟,总不甘一家一户的局限,每天都会三番五次打破人与人和家与家的界限。周而复始之际,牵起风的手,飘过房脊,穿过院墙,越过通道,不问是浓的还是淡的,不看是张家的还是李家的,不分是春夏秋冬哪季的,亲亲热热地一起相拥,飘向村头的田野,飘向东面的山岗,
期刊
赫章,地处贵州西北乌蒙高原,是“中国樱桃之乡”和“中国核桃之乡”,其自然风光旖旎秀美。在这片苍茫而神奇的土地上,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和风能资源,也孕育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和神秘的古夜郎文化。怀着好奇,在临近中秋时节,我踏上了去赫章采风的路。  夜幕降临,大巴车还奔驰在高速路上。明净的秋月,紧紧相随,就像旅途有情人相伴,令人十分舒心愉悦。闭目正沉醉地想象着采风途中的未知美景,突然,有人喊:“赫章到了
期刊
时值金秋,天高气爽。秋日的朝霞染红了东方的苍穹,在六盘水机务折返段厂区, 梧桐、桂花、松树、柏树、桃树相互掩映,当一阵秋风迎面轻轻吹来,让人神清气爽。  就在我启动电脑,一边敲打键盘,一边有条不紊地工作时, 蓦然听见几声清脆悦耳的“叽叽喳喳”鸟鸣声。抬眼望去,三五成群的喜鹊、画眉、麻雀正在厂内树梢跳跃、欢叫。那黑白相间的羽毛在枝叶婆娑的绿叶中,不停地追逐着、嬉耍、亲昵着, 长长的尾翼不住地上下扇动
期刊